如何把握电视真人秀节目的道德底线

2016-10-24 19:44:50孙霏霏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真人秀底线道德

孙霏霏

(广州市番禺区文化馆,广东广州511400)

如何把握电视真人秀节目的道德底线

孙霏霏

(广州市番禺区文化馆,广东广州511400)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经济的融合,电视内容也越来越多,从外国引进的节目中,除了电视剧外,真人秀已经成为久居荧幕的霸主,作为我国娱乐节目的主要形式,给电视台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而在真人秀节目霸占荧屏的同时,节目中触及道德底线的问题,引发了人们对节目的批评和质疑。因此,本文针对真人秀节目触及道德底线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把握电视真人秀道德底线。

电视节目;真人秀;道德底线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开始追求个性化、多样化。为满足观众的需求,增加收视率,扩大在观众中的影响力,各卫视台从国外引进“真人秀”娱乐节目,满足观众的精神娱乐需求,缓解观众的精神压力,以及提升观众对节目的参与度和话语权①。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真人秀”已经扎根各卫视台,各卫视台也不断推陈出新,但随着节目的推广,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对节目中触及道德底线问题产生了批评和质疑,因此,在推广节目过程中,如何把握道德底线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对真人秀的认知

“秀”是人们用英文单词的“show”的音译,意思是“给别人看;显示”,但在汉语里,“秀”有“特别优异”的含义,这给人们提出了一个命题,在这媒体渠道广泛、具有“放大”效果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能会成为“秀”的主角。

(一)真人秀的起源

20世纪50年代,美国一个游戏节目《一日女王》被认为是真人秀节目的雏形,1998年《楚门的世界》作为超现实影片在观众间引发了轰动效应,被很多人认为是真人秀节目的最佳宣传片。进入1999年后,荷兰推出了《老大哥》节目,这时真人秀开始作为一种独立的节目形式被认可并逐渐发展,随着《幸存者》、《阁楼故事》等大量真人秀节目的播出,世界很多国家都开始引进并进行本土化的加工②。

我国也引进了真人秀节目,但真人秀节目在我国兴起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兴起——挫折——兴起的过程,节目形态也从开始的不自觉到自觉,从单纯的模仿国外到结合国情创新设计,成为了今天人们乐见的节目。

(二)真人秀的定义

“真人秀”这个词不是我国本土的词汇,是外国传进中国的,在美国,真人秀常被称为“Reality TV”,翻译成中文是真实电视的意思。在国外,与真人秀有关的名称有游戏秀、真实肥皂剧、构建式纪录片等。从这些词看,真人秀有两种意义,一种是真实记录的,一种是虚构的,这两种意义说明了真人秀的形态关系,一种是真实与虚构相融合的形态,一种是真人秀与游戏节目、肥皂剧、纪录片及其他真实类电视节目之间的关系③。真人秀传入我国后,我国对真人秀的界定也有不同的说法,但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是“真实电视”泛指对普通人在假定情景和虚拟规则中真实生活的录制和播出,这个定义是尹鸿教授提出的,定义中的假定情景和虚拟规则指的是真人秀节目的整体框架是事先设定好的,真实生活指的是节目内容具有真实性,实际上是真实的人在虚拟规则构建的空间中演出真实的故事,故事里的矛盾冲突都是真实的,而节目环境、奖金设置及游戏规则都是事先制定好的。

(三)真人秀的分类

随着真人秀节目的热播,真人秀节目形态也变得丰富多样,有的是在演播室内,有的是在野外,有的是现场竞赛,有的是生活记录,有的是以力量、勇气、智力为主题,有的是以情感关系为主题,但多数真人秀节目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在真人秀分类上,根据真人秀的内容特征科分为四个类别,具体如下。

1.娱乐类

这类真人秀是以娱乐为主要目的,包括选秀,如《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我爱记歌词》、《星光大道》等,这是普通人实现梦想的舞台,还有《舞林大会》、《名声大震》等明星展示风采的选秀节目,此外,野外生存也是娱乐类,如《欢乐英雄》等。

2.生活服务类

生活服务类是展示人们生活,服务大众的真人秀,如中央电视台的《交换空间》,展示的是家庭装修空间变化,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展示的是交友婚恋,以及展示教育的《成龙计划》,展示职场的《职来职往》,展示角色互换的《变形记》等。

3.公益类

公益类真人秀是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的,如上海卫视在2006年策划的明星公益类真人秀《民星在行动》,这个真人秀与上海自身的城市特色相结合,可以说是具有地域性,而浙江卫视的《公民行动》和安徽卫视的《幸福密码》则是以平民为主角的公益类真人秀。

4.情感类

情感类真人秀是以真实记录婚姻、家庭、情感出现的危机为主,并以解决情感矛盾和问题为目的的节目,典型的节目有上海卫视的《幸福魔方》,安徽卫视的《第12夜》、江苏卫视的《人间》等。

二、真人秀节目触及道德底线

法律规章制度和道德约束是人类社会正常运转的需求,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准则,是由社会制定和公认的比较正确的价值取向,具有认识、教育、评价和平衡的功能,起到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成员利益的作用。因此,当人的一些行为触及道德底线时,就会使价值标准、行为标准发生偏移,会使道德失去调节和引导的有效性。

(一)窥探个人隐私

在我国真人秀中,往往会有有人的奖金、丰厚的奖品,一些选手为了取得最终的胜利,在节目中会互相竞争,完全的展现出尔虞我诈、互相倾轧,而且一些真人秀为了提高看点,会涉及男女之间的感情问题或者性内容。特别是一些真人秀为了制造轰动的效果,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隐性采集选手的个人隐私,在选手不知情的情况下播出,这种行为其实是侵犯了个人隐私,而这种隐私在商业逻辑的推动下,通过电视科技手段呈现,并成为了能够肆意贩卖的商品。

(二)语言恶俗

在语言风格上,国内的真人秀节目很大程度上沿袭了国外真人秀的语言风格,过分的追求语言刺激性和与众不同,因此,出现了与常规语言不同,与传统道德违背的语言。

(三)过分追求物质

在真人秀节目中,物质会被极度放大,虽然这反映了当代社会的价值取向,但在电视节目中,过度追求物质会降低我们的恩华层次,对传统价值观造成了冲击。在国内真人秀节目中,有的设置了巨额奖金,有的允诺了诱人条件,这种物质已经构成了真人秀节目规则设置,成为选手竞争的目标,成为内在动力和欲望的客体,并且通过真人秀节目得到放大,错位的价值引导和纵容触及了真人秀节目的道德底线。

三、导致触及道德底线的原因

(一)节目缺乏内涵

目前,电视荧屏上真人秀节目很多,形式多样,对内涵进行分析,发现跟风严重,多为大同小异。这是在选择节目上,过于注重表面形式,追求标新利益,为抢收视率,即便是条件不全、考虑不周也要先播出再说。

(二)媒体未准确定位职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快节奏生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方式,真人秀节目的轻松娱乐特点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媒体没有对自身和节目准确的定位职能,过度追求收视率,为娱乐而娱乐,甚至用低俗维持娱乐的发展,增加看点,无疑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三)推行商业主义

媒体追求高收视率的背后是对商业和金钱的屈服,电视台为了创收,收视率成为一个节目是否具有商业价值的尺度,唯金钱和商业至上,降低了对道德的预警,使低俗的节目也进入了观众的视野。这种过分商业化的倾向使媒体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降低了道德文化水准,丧失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把握道德底线的方法

对于真人秀节目触及道德底线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一个时代在精神发展上的困境,这种情况虽然不能根治,但把握好道德底线,仍然能够实现理性的回归。

(一)注重人文关怀

随着社会改革的推进,我国社会结构和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物质产品丰富,但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人们,幸福感也没有显著提高,在精神方面明显存在缺失的情况。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情绪中带着焦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在亲密,人们的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道德和秩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不和谐,对物质过分追求。真人秀凭借轻松的节目氛围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同时缓解了个人的焦虑,营造了社会和谐氛围和精神满足。因此,在节目的选题上,可以偏向人们关注的热点,以人为本,深入普通民众的生活,体察民众的心理。在节目的制作商,考虑角色的心理感受,平衡商业价值和对人的尊重,体现人文关怀。

(二)实现文化自觉

费孝通认为,文化自觉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固有的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文化的来历、形成过程、具有的特色和发展趋向。而我国的真人秀节目在触及道德底线问题上,需要理性的回归,这种回归是通过文化自觉实现的,也就是真人秀节目在制作之前,制作人就要明确节目要体现的文化本质、规律和功能,为节目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播出方式,从而使节目深入人心,产生积极的文化作用。我国国情与国外不同,因此,在真人秀节目上,不要完全的照搬国外,要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品位,实现文化的自觉,进而避免在节目中触及道德底线。

(三)提升媒介工作者素养

我国真人秀节目出现触及道德底线情况与一些媒介工作者的素养有很大的关系,一些媒介工作者缺失素养,在工作中缺乏职业道德,为增加高收视率,选择违背伦理道德的方式呈现节目,放弃对节目品质的追求,以观众喜欢什么我传播什么为传播理念。因此,为改变这种情况,避免在节目中触及道德底线,实现理性回归,要加强媒介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媒介工作者的从业精神,做到参与节目的工作人员媒介道德内化,要加强行业自律,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承担媒介工作者在社会中、生活中的文化角色,从而提高节目的文化品位,增加节目的核心竞争力,有大众传播的良心和人文关怀,亲近大众,但不迎合大众低级趣味。对节目质量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树立社会效益为先的观念,营造健康的电视文化氛围。

(四)加强监督和管理

政府和广电行政主管部门有审查节目的权利,要在工作中加强对真热秀节目的监督管理。虽然对目前真人秀节目中存在的触及道德底线问题已经进行了管制,但由于这种监督管理是滞后的,因此,受到的效果不理想,一些电视媒体仍然在节目中触及道德底线,并且习以为常。针对这种情况,要加强对真人秀节目的把关,对节目的品位和作风进行精确的规范,防止窥探隐私,追求物质和感官刺激,尤其对节目制作的源头要严格把关,防止产生负面影响并扩散。如果节目已经播出,并出现违背宣传纪律、触及道德底线,要果断叫停,依照情节的轻重,严厉处理相关人员,必要时,可追求相关的法律责任,做到打击与惩罚相配合。

五、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真人秀节目多以引进版权为主,但要提醒电视人,不要完全的照搬,要对节目进行本土化的加工和创新,在引进节目时,要注意国内与国外国情,意识形态、传统文化和审美习惯的差异,要对引进的节目进行消化、吸收、反思、研讨,进而提高自己的水平,培养自己的人才,营造出创新的意识,形成长效的机制,避免触及我国传统道德底线。

注释:

①梅晓春.论我国“真人秀”节目中的道德失范[J].现代商贸工业,2015(18):105-106.

②周依.真人秀的道德指引作用[J].传播与版权,2014(01):62.

③刘文浩,彭海文,孙凌奕.变味的“真人秀”[J].西部广播电视,2014(15):113.

G222

A

1005-5312(2016)11-0133-02

猜你喜欢
真人秀底线道德
火卫一上的真人秀
军事文摘(2023年14期)2023-07-28 08:40:26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真相与底线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智族GQ(2019年9期)2019-10-28 08:16:21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28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新闻传播(2016年21期)2016-07-10 12:22:35
守住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
学习月刊(2015年3期)2015-07-09 03:51:06
底线
小说月刊(2015年7期)2015-04-23 08: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