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与城镇化耦合的过程与动力分析
——以凤凰县为例

2016-10-24 01:20龙丽羽麻学锋
怀化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凤凰县旅游业城镇化

龙丽羽,麻学锋

(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旅游业与城镇化耦合的过程与动力分析
——以凤凰县为例

龙丽羽,麻学锋

(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动力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是旅游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佳路径。旅游城镇化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是由旅游业与城镇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而决定。选择以全国著名旅游城镇凤凰县为例,在梳理旅游业与城镇化耦合的作用机制与耦合发展途径的基础上,探索出驱动旅游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最后为推动凤凰县旅游业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旅游城镇化;耦合发展;动力机制

一、引言

十八大提出建设新型城镇化以来,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形态,城镇化建设由过去的速度型逐渐向质量型发展方向转变。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其资源消耗低、综合效益高、关联性强等优势决定旅游业成为提升城镇化建设质量的重要渠道。同时,城镇化的建设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和支撑。因此旅游业与城镇化的相互适应、相互协调对实现旅游城镇化的全面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外,研究旅游城镇化现象起步较早。澳大利亚学者马林斯(Mullins)[1],于1991年最早提出“旅游城市化”的相关概念。强调其是旅游向城市趋近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化类型,是由人们的销售与消费活动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新型城市化模式。Luchiari[2]等认为以旅游业作为支柱型产业的地区,与工业城市的发展模式不同,它的城市化建设是围绕旅游业发展而进行,且二者在发展中不断融合。

国内有关旅游城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城镇化的内涵界定,以及对旅游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影响机制以及对旅游业与城镇化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陆林[3]从社会学视野探讨了黄山市汤口镇旅游城市化发展特征并探讨了其机制;王兆峰[4]等分析了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湘西旅游城镇化响应的时空分异与机制。杨懿、罗雪莉[5-6]等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对于旅游业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殷景文、辜胜阻[7-8]等指出旅游业与城镇化相互促进、协调共生发展。舒小林、马晓龙[9-10]等通过建立VAR模型以验证城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是否存在动态关系。钟家雨、柳思维[11]等建立省级面板计量数据模型,分析指出区域的经济增长与旅游业的共生发展会促进城镇化的进程,反之则会阻碍城镇化的发展。用“耦合”一词来阐述旅游业与城镇化之间的作用关系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王兆峰、高楠、张春燕[12-14]等建立了旅游业与小城镇发展的耦合评价模型,利用耦合协调度来定量分析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庞笑笑[15]等结合实证案例,对旅游业与城镇化耦合发展的作用过程和格局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梳理可以看出,对旅游城镇化的相关研究,内容上侧重于探讨旅游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和效应机制,对于旅游业与城镇化的相关关系研究,侧重于二者之间互动关系和耦合协调度的研究,而对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的耦合过程,以及驱动旅游业与城镇化耦合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的却相对较少。

凤凰县地处湖南省西部边缘,隶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作为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其民族文化浓郁深厚,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众多,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旅游城市。近年来,凤凰县旅游业呈快速发展之势,2015年,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1 200.0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3.23亿元,占全县总产出的73.4%,旅游业已成为凤凰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旅游产业发展伴随的聚集和产业联动效应驱动着凤凰县城镇化建设快速有序地发展。在“一业带三化”县域特色经济发展战略下,2015年,凤凰县生产总值为694 756万元,比上年增长12.66%,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县城镇化率从2001年的15.25%上升为2015的31.7%,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将凤凰县的旅游业与国家城镇化战略有机统一起来,对于推动凤凰县乃至湘西民族地区城镇化水平和促进地区经济结构转型意义重大而深远,因而本文选择以凤凰县为例,在梳理旅游业与城镇化耦合作用机制和耦合发展途径基础上,探索出驱动旅游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以期能更好促进凤凰县旅游业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二、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耦合机理分析

(一)旅游业与城镇化的耦合作用机制分析

旅游业与城镇化是两个极为复杂的系统,每个系统都由多种元素构成,如资金、产业、人员及空间结构等。系统间要素的关联性使两个系统会相互摩擦,相互影响,因此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化两个系统通过各自元素的良性互动、正面促进和不断深化而实现耦合协调发展。旅游业是综合型的服务行业,具有很强的带动性和融合性,综合效益高,在地方城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巨大的驱动作用。首先,旅游业发展伴随的产业联动效应推动了餐饮业、住宿业、娱乐业、交通运输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在该过程中产生的聚集和扩散效应能带动人口、资本、物质、产业等要素向旅游中心地集中,于是带动区域内城镇人口的积累和城镇空间结构的扩大,最终驱动城镇化的形成。其次,旅游业发展伴随的巨大的经济效益能够推动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使城镇功能体系逐渐得到完善,驱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最后,旅游业通过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了新农村建设,带动民生改善,驱动了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进而又通过旅游消费增长和吸引更多旅游流的流入来反馈于旅游业的发展(如图1)。

图1 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的耦合作用机制

(二)旅游业与城镇化的耦合发展途径

1.旅游业对城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1)旅游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旅游业强大的聚集效应和关联效应带动了相关第三产业体系扩张完善,第一、二产业的转型和产业链的延伸,最终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随着凤凰县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纷纷围绕旅游业进行了相关产品和销售渠道的调整。近几年,凤凰县为推广农业标准园建设,提升产业档次,推动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在各村镇相继建立猕猴桃产业基地、薰衣草庄园等产业基地、生态农业观光产业示范园,在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的同时,更迎合了旅游业的发展。这种以第三产业为支撑,第一、二产业为辅佐,三个产业协调共进的产业发展结构,更适合凤凰县城镇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对推动城镇化发展产生积极效应。

(2)旅游业促进城镇人口集聚和优化就业结构

随着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有效地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促使大量农业人口向服务业转移,优化就业结构,城镇人口在一定范围内聚集,推动城镇化的进程。旅游业发展对凤凰县城镇人口的集聚主要表现为外来从业人员的流入和农村人口向城居服务人口转化。利用旅游总收入占总产出的比例代表区域旅游发展水平(TR),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代表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UR),选取2001-2015年凤凰县的城镇化率(UR)与旅游业发展水平(TR)①,建立计量回归模型,用Eviews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模型中方程系数在0.05水平下显著,且不存在自相关(DW)。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凤凰县城镇化进程和旅游业发展水平间呈对数线性关系,从长期来看,旅游业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旅游业发展水平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将带动凤凰县城镇化率平均增加0.201个百分点。从而可以看出旅游业发展促进了城镇人口集聚,带动了城镇化率的提升。

(3)旅游业促进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镇功能体系完善

随着泛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集聚,此时旅游业所产生的扩散效应就会驱动外围空间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并逐渐形成新的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企业、基础设施、游客、就业人口聚集到一定程度便会推动城镇空间结构的升级,促进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镇功能体系的完善。2004年凤凰县启动了2004-2020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极化一心,构筑两轴”的城市规划方案,即进一步强化和扶持中心城市,通过中心城市的发展,建立与周边乡镇密切的经济联系,逐渐形成一个分工明确、密切合作的区域经济共同体。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沱江镇被定位为县域经济、政治、文化、商贸、娱乐和交通中心,城镇功能体系逐渐完善。同时周边三江镇、廖家桥镇、阿拉营镇等建制镇在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下,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承接了由于城镇规模扩大,中心城区向外转移的居住、工业、教育等相关职能。

(4)旅游业发展通过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资本、人口、信息逐渐从城市流向经济发展欠发达的农村,农村地区抓住契机,以旅游业为产业依托,加快新农村建设。首先,为了更好吸引旅游消费者和外来投资人员的到来,凤凰县政府主动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建设,道路、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得以改善,人居居住环境得以提升。同时,旅游带来的市场机会,使当地农民积极地将农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如特色经济农产品的规模种植,既发展了农业经济,也满足了游客品尝和购物的需求。随着乡村旅游经济的增长和扩张,逐渐形成一个小型增长极,有效改善“三农”现状,加快农村居民脱贫致富的步伐,逐渐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推动了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2.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为旅游业发展的提供基础保障

(1)城镇化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综合生产水平得到提高,经济得到发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公共基础设施之中,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优化了城镇居住环境,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满足游客出行需求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吸引了更多旅游流的流入,从而加快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凤凰县的交通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道路工程提质建设稳步推进,提高了景区的可进入性,便利了居民和游客的出行。城市开发成效初见,城北、城东、城西三大入口打开,旅游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得到科学规划,笔架山(舞鹤)公园、沱江游道一期工程以及迴龙阁、风雨楼、万寿宫、北门码头等修建、改造、修复工程,在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为旅游者提供更好的旅行环境。

(2)城镇化促进居民消费结构转变,提升旅游流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得以提升,消费水平逐渐提高,在满足生存需要的基础上,愿意将收入花费在寻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上,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居民消费结构产生变化。人们幵始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和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保证旅游动机转化成旅游行为,使潜在游客转化为游客,提高居民出游率,带动了旅游消费的增长,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凤凰县游客量从2001年的57.6万人次上升到2015年的1 200.02万人次,巨大的旅游流的流入,刺激了旅游经济的飞速发展。

三、旅游业与城镇化耦合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

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通过环境、社会、经济三类因子相互作用,各因子对旅游业与城镇化的耦合发展产生主导作用,推动旅游城镇化协调发展。具体来说,旅游资源禀赋和区位交通条件作为环境因子为旅游城镇化的耦合发展提供基础动力;政策制度和旅游消费需求作为社会因子是旅游城镇化耦合发展的外在支撑;经济发展水平作为经济因子为旅游城镇化的耦合发展提供根本动力(如图2):

(一)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业与城镇化耦合发展的物质基础

旅游资源禀赋是旅游城镇化系统中不容易变化但却举足重要的环境因子。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特色民俗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影响着旅游业结构形成的初始形态与发展趋向,同时生态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也影响着城镇化的发展。因此,自然人文环境的开发和保护是旅游业与城镇化耦合发展的基础动力,推动旅游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座少数民族聚居县,凤凰古城自然生态环境优美,蕴藏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历史宝藏和浓郁淳朴的民族风情,由于凤凰县独特旅游资源禀赋所产生的强大吸引力,必然会吸引大量的投资者和游客在景区附近聚集,资本、人口集聚到一定程度便会推动城镇化的发展。

(二)区位、交通的可达性——旅游业与城镇化耦合发展的先导条件

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对于旅游业与城镇化的耦合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一方面,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条件可以缩短游客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和旅程,使出行更加快捷、舒适,从而提高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满意度,增强了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从而加大了旅游流的流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区位,交通条件同样影响着城镇化的发展,完善的交通网络有利于提高区域内部经济与社会联系强度,提高区域城镇发展的整体竞争力和城镇化水平,而其本身又是城镇化发展的表现。随着凤凰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对交通运输的投资力度日益加大,交通可达性得到提高。同时,湘西州境内的凤大、张花、吉凤等高速公路网络的建设、沪昆高铁的开通以及即将开工建设的张吉怀高铁将为凤凰县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又一次爆发式增长,旅游服务功能和城镇化将同时得到发展。

(三)政策制度——旅游业和城镇化耦合发展的外在动力

政策制度作为社会因子对旅游业与城镇化的耦合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政策制度是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保证,既决定了城镇化的速度、方式和特点,也决定了旅游业的运行方式和框架。城镇化和旅游业耦合协调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理制度的选择和实施。201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制定了《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规划(2011-2020)》,全面推进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在政策支持的大环境下,凤凰县积极抓住发展机遇,通过开发和利用自身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推进旅游业的发展,迎合生态旅游时代要求的同时,促进了县域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

图2 旅游业与城镇化耦合发展的动力系统

图3 2001-2015年凤凰县游客数量

(四)旅游市场需求——旅游业与城镇化耦合发展的内部动力

旅游者作为旅游业直接的服务对象,其消费需求是影响旅游城镇化系统演化的重要因素。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观念的转变,更加注重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再加上国家法定节假日及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以及生活和工作所赋予的压力,旅游成为人们放松心情、愉悦身心的主要途径,从而旅游消费需求也越来越旺盛。近几年,随着凤凰旅游产品体系逐渐完善和品牌形象的不断提升,使其成为国内外热点旅游城市,游客量逐年提升:

由图3可以看出,凤凰县游客量从2001年的57.6万人次逐年递升到2015年的1 200.02万人次,随着游客量的大幅提升,导致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的需求量增加,促进旅游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加速了城镇经济的发展,为旅游业与城镇化的耦合发展带来巨大动力。

(五)经济发展水平是旅游业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的根本动力

经济因子是旅游城镇化系统中最活跃的动力因素,它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对城镇化的发展规模和结构提出了要求。巩固的经济基础,高效、畅通的资金渠道决定了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反过来又会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首先,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地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财政收入的增加,使政府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和优势产业建设中,对改善当地人居环境、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和提高地方综合实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旅游经济的发展,通过多种渠道为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提高。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其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相应得到改变,从而服务和消费支出便会显著增加,于是刺激更多投资的进入和相关产业的扩张,推动城镇化的建设。

四、旅游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

(一)科学定位、合理规划,驱动特色旅游城镇化建设

凤凰县隶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旅游地。十七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问题。因而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的发展一定要密切结合地域文化脉络,凸显地域特色、重视长远发展。不应该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过度商业化,最终导致当地传统文化的逐步流失,从而失去民族文化的淳朴特色。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应该始终坚持民族文化是核心旅游资源的原则,必须充分了解民族性是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是其最突出的旅游资源,所以应该处理好民族文化开发利用和保护传承之间的关系,通过城镇化展示地方民族特色,确保民族文化脉络的延续,实现旅游城镇文化内涵经济价值的有机统一。

(二)以旅游业为核心,加大产业融合,驱动有产有业的城镇化

旅游城镇化的发展应该以旅游产业为核心,将其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在壮大旅游产业的同时,促进其与第一、第二产业相整合,实现旅游产业集群、资产和人才的集聚,进而驱动城镇的进程。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大力发展与旅游业发展本身密切相关的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行业,并进行资源整合和创新,以扩大旅游产业空间结构。同时,创新产业融合模式,发展旅游业同时,也应该积极发挥地区水电、特色农业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类第一、二产业,尤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民族传统工艺制作等轻工业,同时扩大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第三产业,将旅游业与其他优势产业相融合,形成强有力的旅游城镇化产业支撑,从而驱动旅游业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

(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驱动有品质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旅游城镇化建设应该科学合理布局,重视长远发展。旅游业和城镇化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因而城镇规划建设应以旅游业的发展规划为主,合理地规划布局,促进旅游业与城镇建设整体共生式可持续发展。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和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因而旅游城镇化建设应该妥善处理好旅游以及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将生态环境保护贯穿于旅游城镇化发展的道路,走可持续化旅游发展之路。

(四)建立有效的政府主导机制

凤凰县受资金、环境、市场发育程度等条件的限制,旅游城镇化的建设不能全凭自己自由发展,必须在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政府主导机制,加速政府职能转变,促进部门优质、高效和廉洁服务,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效能型、透明型政府。让政府在协调旅游、城镇化建设、文化等相关部门产业关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让政府担当主导作用,可以集中有限的力量实现突破性发展,节约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当地群众应积极配合国家相关政策,如新农村建设、城乡同建同治等政策,有序地进行城镇化建设,在政府的领导和推动下,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大力推进旅游城镇化的发展。

注释:

①相关数据来源于2001-2015年凤凰县统计公报。

[1]Mullins P.Tourism urbaniz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1991,15(3):326-342.

[2]Luchiari D P,Célia Serrano.Tourism and Environment in Brazil[J].Tourism Geographies,2008,3(2):261.

[3]陆林,於冉.基于社会学视野的黄山市汤口镇旅游城市化特征和机制研究[J].人文地理,2010(6):19-24.

[4]王兆峰,余含.基于交通改善的湘西旅游城镇化响应时空分异与机制研究[J].经济地理,2013,33(1):187-192.

[5]杨懿,李柏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研究[J].生态经济,2010(2):105-108.

[6]罗雪莉.旅游开发与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以四川省西昌市城镇化建设为例[J].农村经济,2011(9):52-54.

[7]殷景文,张凌.旅游发展与小城镇建设共生关系研究[J].小城镇研究,2010(1):99-104.

[8]辜胜阻,方浪,刘伟.促进中国城镇化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的战略思考[J].河北学刊,2014,34(6):89-94.

[9]舒小林,刘强东,齐培潇,高应蓓.中国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的动态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4(11): 122-129.

[10]马晓龙,李秋云.城市化与城市旅游发展因果关系的判定及生成机理研究——张家界案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4):95-101.

[11]钟家雨,柳思维,熊曦.旅游业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2014,34(2):187-192.

[12]王兆峰,余含.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耦合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2(7):165-171.

[13]高楠,马耀峰,李天顺,等.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旅游学刊,2013,28(1):62-68.

[14]张春燕.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评价模型[J].统计与决策,2014(14):28-31.

[15]庞笑笑,王荣成,王文刚.欠发达地区旅游发展与城镇化耦合研究——以吉林省抚松县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3): 130-134.

The Coupling Process and Dynamic Analysis of Tourism and Urbanization: A case study of Phoenix County

LONG Li-yu,MA Xue-feng
(Business School of Jishou University,Jishou,Hunan 416000)

Taking the tourism industry a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model,is the best wa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in tourism area.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urbanization is decided by the tourism and the urbanization mutual influence and mutual promotion.Therefore,this paper chooses the nationally famous tourism town of Fenghuang as an example,on the base of the carding tourism industry and urbanization coupling mechanism and coupling development paths to explore 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tourism urbanization driven.Finally,to promote the coupling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of Fenghuang Tourism and urbanization,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urism urbanization;coupling development;dynamic mechanism

F124;F590

A

1671-9743(2016)08-0036-05

2016-08-19

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15K103)。

龙丽羽,1988年生,女,苗族,湖南凤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麻学锋,1970年生,男,苗族,湖南凤凰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旅游产业经济学。

猜你喜欢
凤凰县旅游业城镇化
凤凰:阅读,从筑梦开始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遗失声明
凤凰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凤凰县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家乡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