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羽佳
忧道携手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给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一个充满希望的童年
文|羽佳
01 家访时的孩子们
顶着33℃的高温,搭乘公交、地铁,再转两趟公交,3个多小时后,记者随同忧道基金会活动中心负责老师王芬来到位于上海青浦区、嘉定区与江苏昆山交界的白鹤镇,来沪务工的汪楠的家就在这里。王芬告诉我,这是他们工作的常态,一般情况下他们一天要走访4—5家需要救助的家庭,通常是一大早就出门,要到傍晚才家访结束,公交不通的地方,她们还要骑助动车。
在公路边搭建的蜗居中,住着汪楠和他的父母及一双儿女。一家老小的生活都靠汪楠在市场卖冰块的微薄收入来维持。5岁的女儿汪仪涵和3岁的儿子汪墨涵乖巧可爱。孩子的妈妈离家出走后,汪楠不得不让父母从老家来到上海照顾孩子。想为儿子分担生活重担的爷爷在外出打工途中被高架下的车子撞倒,被警察及时送到医院抢回了一条命,但由于大脑受重伤导致思维混乱,右边的大脑失去了头盖骨的保护而塌陷,走路也踉踉跄跄。最可气的是肇事车辆逃逸,现在还在追查中。突如其来的车祸让这个本就捉襟见肘的家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 境。
忧道基金会及时伸出了援手,资助姐姐汪仪涵读幼儿园的中班学费,接下来会继续资助弟弟汪墨涵的幼儿园学费,让姐弟俩能够继续接受学龄前教育。同时,忧道基金会也在积极联系其他机构争取能够帮助汪楠的父亲做头盖骨再造手术,据悉手术费至少要七八万元。
02 汪仪涵、汪墨涵姐弟俩
03 资深志愿者陈咏珊为孩子们上书法课
据悉,忧道基金会成立于2005年,是注册在香港的一家慈善机构,基金会宗旨是提升公众的社会责任意识,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忧道成立之初就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在来沪务工人员子女的学龄前教育上。他们为什么关注这群孩子呢?忧道基金会的董事会主席杜康顿(Compton Tothill)先生和忧道基金会的财务官同时担任上海外语频道高级专家顾问的白伦(Leonard Pratt)先生向我讲述了基金会的创立缘由。
忧道基金会的创立蕴含着一场奇妙的缘分。一群居住和工作在上海的外籍人士想为当地的弱势群体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而恰在此时,大量涌入上海打工的外来人员引起了他们的关注,这一民工群体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城市里依靠在建筑工地或餐馆里打工谋生,生活艰难,他们的家庭困境可想而知。这促使大家去思索:能为这庞大的民工群体做些什么呢?即使能做的可能微乎其微。
起初,这只是个在朋友圈中常常会聊起的一个话题。2005年6月,沃伦·金尼(Warren Kinnie)邀请一群朋友一起晚餐以就此话题进行探讨,他们当即决定将之付诸行动,成立“忧道基金会”。资深律师梁女士(Audrey)开始了关于外来民工项目的调研,她对当时外来民工团体的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通过专题研讨会向各种团体,包括专业团体及女性领导力团体介绍她的调研结果。她本人也因此有了越来越强烈的帮助外来民工的愿望。
这项调研坚定了大家为民工群体做些有意义的事情的决心,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订立了“忧道”的使命和目标。同时,耀中国际学校和奉贤的永安民工学校率先结对。时任耀中国际学校校长的托德·弗拉纳根(Todd Flanagan)先生是忧道基金会的创始成员之 一。
David Boyle,这个团体的另一个成员,当时也是奉贤永安学校附近一家工厂的管理人员。在他的努力下,这家工厂为在永安学校就读的本厂民工子弟捐助了学费、二手电脑,并购买了学生制服。
在过去几年里,忧道基金会走访了在上海的很多进城务工人员安置点、进城务工人员的家庭以及一些非正规的民工子弟学校。
他们的故事也随着对民工群体生活现状愈来愈清晰的了解,以及希望能找寻到合适的方法来帮助他们,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而慢慢拉开了序幕。
04 志愿者们教孩子们吹牧童笛
05 Priti女士和女儿教活动中心的孩子们跳印度舞
截至目前,忧伤道基金会已在宝山、奉贤、昆山等地开展多个扶贫帮困项目,忧道家庭中心是用切实可行的方式来帮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及其家庭教育。截至目前,他们已经资助了900多个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学龄前教育,每个孩子每学期的学费在1500元到6000元不等。忧道基金会的资深志愿者Vivian女士,也是忧道基金会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合作专项基金的联络员之一,她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学龄前这一阶段进行资助,是因为学龄前这3年是孩子们幼教开始的时间,是人生接受教育的起点,不能让这些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去接受学龄前教育的机会,在他们小的时候应该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忧道基金会还在进城务工人员聚居的地区开设家庭活动中心,内设有放映室、图书室、手工室、厨房等,面积约为200平方米,投资60万元,配有专职老师、社会志愿者和大学生志愿者,周一至周四在中心开设免费晚托班,在孩子们放学后为他们辅导功课。周末会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在家里没人管孩子的时候为他们提供一个学习娱乐的场所。
正值暑假,记者跟随资深志愿者Vivian Lee和陈咏珊女士(Josephine)走访了忧道基金会位于青浦徐泾东地区的家庭活动中心。这天一早,志愿者美籍印度裔的普瑞提(Priti)女士和她的女儿来到活动中心,教中心里的20多个孩子学习印度舞,动感的节奏、欢快的音乐让小小的教室变得格外热闹。孩子们认真地学习,领悟力很强,一个上午的时间已经学得有模有样了。在上海某国际学校任职老师的普瑞提女士虽然全程英文教授,孩子们理解起来却并不困难,因为这些孩子经常能得到外国志愿者的帮助。
陈咏珊女士告诉记者,家庭中心的活动是很丰富的,几乎每个月都有主题活动。运动日活动、家庭日活动、电影观摩活动、文艺汇演等,让孩子们感受到关心和爱护,丰富了生活体验,拓宽了视野,变得大方乐观。
6月18日,忧道基金会与斯坦福大学校友会上海分会的12名志愿者前往嘉定区的永乐幼儿园,举办助学金家庭日活动。活动开始是超轻黏土的手工制作,有的孩子独自完成一件作品,有的是一个家庭或几个人共同完成一件作品,大家仿佛回到了玩泥巴的童年时代,尽情地享受黏土的乐趣,很快,一件件富有创意的作品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亲子游戏是最受欢迎的,尽管天气炎热,但是大家都积极参与。游戏一个接着一个,小朋友们跟着参赛者来回地跑,拼命地喊加油,让现场的气氛异常高涨。在全场乐翻天的亲子游戏后,大家稍作休息,聚在一起吃着点心,喝着饮料,快乐地分享着今天活动的点点滴滴。斯坦福大学校友会上海分会的志愿者Amada给每个小朋友都送上了礼物,赞赏他们今天在活动中棒棒的表现。
6月4日下午,志愿者Laimei、Josephine和Jennifer开车带领忧道青浦家庭活动中心的13名孩子,来到位于上海市中心长乐路的Bella Napoli餐厅进行烘培DIY活动。小朋友们系上围裙,在师傅的指导下,开始揉搓面团,拿着工具有模有样地涂抹、雕琢,俨然一副西点大师的模样。在做披萨时,孩子们的想象力张开了翅膀,从披萨饼上的图案就可以看到他们的奇思妙想。第二个项目是包意大利饺子,师傅讲解后,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没多久,各种奇特造型的饺子呈现了出来。接着,披萨和饺子被分别送进了烘焙炉,不一会儿,满室飘出诱人的香味。孩子们品尝着自己制作的披萨和饺子,觉得味道特别好。DIY结束后,Bella Napoli餐厅还给每位参加的小朋友送上了礼物,让孩子们再次收获了一份惊喜。
5月28日上午,忧道青浦家庭活动中心的孩子们举办了一场以“童心飞扬,快乐绽放”为主题的“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参加演出的小朋友们早早地来到中心准备,他们身着漂亮的服装,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闻讯而来的中心周边的家长们,也带着孩子来观看演出,中大人和孩子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六一”儿童节的到来。
一次次精心组织的活动,让这群孩子走出了自己平时小小的生活圈,与生活的这座城市更加亲近,见世面、拓视野,感受生活的美好。在一次电影观摩活动后,一个13岁的男孩在回去的车上告诉陈咏珊,他长大后也要帮助别人。这让陈咏珊非常感动,也让她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据了解,忧道基金会携手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合作专项基金后,开展相关资助活动的力度会加大,嘉定区、松江区的家庭活动中心也会陆续开起来,相信会有更多的孩子得到及时的帮助。
外国志愿者给孩子上英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