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强化外向型人文口岸建设助推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
采访者:本刊记者曾睿
受访者:重庆国际战略研究院秘书长 杨柏
中国和新加坡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在重庆启动运行,无疑是重庆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又一重大机遇。作为中新两国之间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立足中国西部地区,对接“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等重大倡议和构想,在地域范围、规划理念、合作模式上将产生更为深远的辐射效应,进而开辟两国重大项目合作的新局面。这也是重庆继中国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后重庆承担的又一重大发展机遇与历史使命。
众所周知,重庆是国家中心城市、国家超大城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内陆开放高地和长江上游经济、金融、商贸中心。作为直辖市,重庆具有行政层级少、行政效率高、行政配置和资源配置能力强等优势。目前重庆已建成航空、港口、铁路三大国家级交通枢纽、三个国家一类口岸,匹配了三个保税区,具备良好的开放功能。直辖以来,重庆经济步入发展快车道,经济增长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列,更难能可贵的是动力结构、产业结构、效益结构、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在中国西部打造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是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基于构建“互利、互信、互敬”的新型国家关系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过去,中国开放主要集中在沿海,目前中国东西部差距主要体现在开放的差距上。而中国未来开放的最大潜力在内陆,内陆将是中国未来开放的主战场。近年来,重庆大力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促进了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而国家推出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大发展战略,将更加有力地推进内陆开放。承接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将使重庆开放向广度、深度、高度上拓展,使重庆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大发展战略上发挥桥头堡作用,推动中国内陆地区更好发展。
正如黄奇帆市长日前所说,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契合“一带一路”的战略思想,是共享“一带一路”的机遇,也融入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将成为重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促进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带动中西部地区开放发展。以重庆为运营中心的中新政府间第三个合作项目,融入“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无论是合作模式、理念,还是合作的地域范围,均已远超此前的苏州、天津项目,将成为助推我国内陆开放的“新支点”。
我注意到,在这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的介绍中,“互联互通”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关键词,习近平主席在谈到亚欧互联互通时,用“五通”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其中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中,最重要的是“民心相通”,他认为“民心相通”是前面四个“通”的基础,“民心相通”就是“人心相通”,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产生误解,是真正互联互通的保障。而要达到“民心相通”的最直接的渠道和方式,就是大力加强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尤其是非官方色彩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我认为,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中新合作、互联互通进程中,除了传统的演艺、影视、图书版权以外,体育、教育、旅游、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都应该纳入双方文化交流的范围。
上:繁忙的国际航运中心
下:多种文化的交融与交流是新加坡成功的一大要素
重庆也完全可以借助这一次的对外开放新机遇,以国际化人文口岸为依托助推口岸经济发展,比如:
1.构建口岸型国际社区。结合口岸经济发展的特征,及境外人士在口岸区域的集聚度和居住结构,积极推进口岸型国际社区的建设;
2.构建口岸型国际商业圈。以口岸为支点,借鉴上海等国际商业圈的建设模式,积极培育口岸区域的国际人文环境,吸引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
3.构建口岸型留学生贸易创业园。出台扩大留学生招收的各项政策,加大重点交往国留学生的招收规模。在口岸区域内积极推进“留学生贸易创业园区”的建设,运用未来的“泛亚铁路”等陆上通道解决“渝新欧”班列货物双向未平衡问题。
4.创新智力研究团队。打造致力于研究重庆重点交往国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方面的智库,及时研究口岸经济的各类新情况、新问题,保证政策体系创新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