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江南第一燕 为衔春色上云梢”(上篇)

2016-10-22 12:17陈昌云
时代风采 2016年16期
关键词:云南省云南工会

陈昌云

题记: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瞿秋白同时也是文学家,他在一首题为《江南第一燕》的诗中如此写道:“万郊怒绿斗寒潮,检点新泥筑旧巢。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

这首诗的意境耦合了云南工会2013年以来近4年的工作风貌。

序曲:一株随风飘种的蒲公英

2016年4月27日上午。

滇池之滨的云南会堂。

惠风和畅,天朗气清,彩旗在和煦的春风中猎猎作响。

笑颜与红日同丽,欢声共蓝天齐喜。

一场从云南省委、省政府角度褒扬云南工人阶级的视觉“盛宴”即将启幕。

带着素来的行走习惯,李纪恒大步流星地走进会场。

这位与工会有着太多工作、情感、历史交集,2006年7月以来,10年间先后担任过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的省委书记,遇到工会口的人士,总会以烂熟于心的“工会术语”表达他对云南工会以及工会人的关注、关切、关心。

在担任省委专职副书记的整5年时间里,李纪恒同时分管群团(工青妇)工作,多次莅临省总视察调研指导,对工会颇有感情,念兹在兹,对工会工作十分熟稔。

陈豪来了,作为省长,他是今天会议的主持人。

从工会工作角度说,陈豪出席这个为工会量身定制的大会,意义尤其非常。

此时距陈豪2014年10月14日从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副主席岗位上“空降”云南,主政云南省人民政府已经整整20个月,但在不少云南工会人心中,他似乎依旧是温文尔雅、笑容可掬的“陈主席”。

检索陈豪的履历,可以发现,从2003年3月到2014年10月,从上海市总工会到中华全国总工会,近12年时间,他一直是工会人心中、口中的“陈主席”。

在他奉中央之命“空降”云南之前,陈豪和云南,通过云南省总工会这个桥梁,就有着许多交集。

他在上海市总工会主席任上持续力推沪滇工会合作,牵线上海职工、工会与云南职工、工会的交流合作。

截至目前,双方共完成了近300项经济技术帮扶协作项目,这些项目覆盖了轻工、机电、冶金、有色、建材、纺织、化工、船舶、教育、医务、林业等行业,涵盖了云南的昆明、文山、红河、普洱、迪庆、大理、保山等12个州市。

先后有来自上海的1200多名能工巧匠、工程技术人员、医疗农林专家、高级教师赴滇传授技术,上海的工会组织和企业、医院等援助单位为云南培训了工会干部、技术人员1万多人,云南的变化,沪滇工会合作体系功不可没。

2005年6月,时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的他曾率队来云南考察,对边疆职工关怀备至。

云南省总前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卢正国对此有着美好的记忆:“陈主席来几个州市考察后,风趣地说,上海的‘土特产不如云南多,‘土特产就是别克车,他当时就支援了我们5辆工作车。”

迄今,这5辆车还在效力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普洱市等边疆工会。

当然,在云南工会人心中,大家很清楚,“陈主席”的“土特产”其实是上海市总和职工对边疆工会和职工的一颗心。

2016年7月初,一册由云南省总和上海市总合编,纪念滇沪工会技协对口帮扶合作的画册问世,画册记录了自1986年9月以来,滇沪工会长达30年的技术技能合作,其中侧重记载了上海工会、企业、职工对云南职工、企业、工会多方面提携佑助的“好”,作为一种比喻,画册的题名叫做“蒲公英”,这是一种含义深邃的比喻,就如同画册中一首题为《蒲公英》的诗句所云:

“寄予随风扬起的种子,向着更高,向着更远之地,洒下了满天壮志,不论那是山谷,是悬崖,是戈壁,还是荒漠……都要扎根,成长,开花,结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沪滇工会技协对口帮扶合作,宛如蒲公英凭借风力随风飘散的播种方式一样,不仅持久深远,而且富于诗情画意,不少云南职工始终难忘上海专家与自己相处过程中的每一幕——

他们未启唇已醉人的吴侬软语,他们接人待物的满面春光,他们做事的精细周详,他们为人的谦和逊让……

6月23日上午,在云南省总,前来省总调研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李建国风趣地对云南工会干部说:“全总很关心云南,我们送温暖把人都送来了。”

他说这话的时候,同时侧首顾眄了坐在旁边的陈豪,陈豪脸上堆满了快乐的笑意。

张百如来了。

张百如雅望非常。

这位云南省总工会的掌门人,也是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张百如思虑缜密,眼界弘深,在党务的多个层级和岗位历练过,与人相处轻声慢语,颇具幽默感,是一个亲和力极强的领导人。

2012年8月20日,经云南省总工会第十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选举和表决,时任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的张百如当选为云南省总工会第十届委员会主席,同年11月27日,又当选为云南省总工会第十一届委员会主席。

2013年1月27日,他被选举为云南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2016年1月,张百如出任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

“老主席”罗正富也来了。

这位省政协主席和工会也有情意甚浓的“缘分”——2002年这一整年,云南省总工会的掌门人就是他,是岁,他以省委常委的身份出任云南省总工会主席。

云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江以及副省长董华也来了。

按惯例,每年的“五一”前夕,省委、省政府都会隆重召开大会,对全省劳动者中的佼佼者予以高调表彰,弘扬他们的精神。

“今年尤其隆重。”云南省总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惠萍说:“省委书记李纪恒莅会发表重要讲话,省长陈豪亲自主持,省人大百如常务副主任和省政协主席、省总前任老主席罗正富以及李江、董华两位副省长都出席会议,省领导阵容强大,提升了大会的规格,更体现了省四大班子对全省工会和531.4万名职工的关怀和期许。”

会上,李纪恒说——

“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大力崇尚劳动,奏响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时代强音;要切实维护和发展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全体劳动者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为我省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汇聚强大正能量;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

李纪恒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为工会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各级党委要加强和改善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会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为工会工作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4月27日的表彰大会与其说是一个表彰活动,不如说是一场省委、省政府领导对全省工会和职工队伍的检阅。

李纪恒、陈豪、张百如、罗正富、李江、董华的莅临出席和热情洋溢的讲话,标志着这场“检阅”获得了充分肯定,等于给云南省总、全省各级工会、全省职工颁发了一枚金光闪闪的军功章。

4月27日上午,不少与会者的心房总是被以下这4个喜气洋洋的汉语词汇在反复撞击,它们是——

“激动、感动、兴奋、喜悦。”

新篇章:“时间的秒针开始拨动”

每年的“五一”,都是全国劳动者翘首以盼的盛大节日。

2016年的“五一”尤其令云南531.4万名职工殷殷期待,他们在等待一个节目,他们在等待一个人。

他们在等待一个云南人,等待这个身着工装、技艺超群的蓝领工人出现在国家电视台的节目中。

5月1日晚8点,央视一、三频道分别在不同的时段播出了以“劳动者风采”为主题的节目,这其中有云南冶金昆明重工的车工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耿家盛。

2015年以来,迄今这一年半,耿家盛荣获了多项来自各个方面的荣誉,成了在央视、云南卫视、中央级大报、著名门户新闻网站“露脸”最多、知名度最高的普通云南人。

到了这个时候,“耿家盛”变成了一个符号,一种现象,它体现了云南工会领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全总关于工会工作若干指示的具体动作,更折射了云南工会领导素来把工作的关注点、兴趣点、出彩点投注在基层一线职工身上的传统。

作为一名国企制造业一线高技术普通工人,耿家盛沿着党、政、工为他铺就的人生“红地毯”,在各级党政、工会领导温暖的目光送迎中,逐渐向全国的“典范”“标兵”“最美职工”“全国优秀党员”……等云端进发,必须承认的是,“耿家盛”的背后,一直有一双强劲的大手在助推“他”。

这双大手,既无形,又有形。

“无形”是指作为一个组织,它是云南省总工会以及各级党委、政府、企业。

“有形”则是指担任省总工会主席的张百如和以王惠萍为书记的云南省总党组的所有成员。

“云南有531.4万名职工,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这个群体,他们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我不相信从中找不出几位在全国叫得响、立得住的先进人物。”

说这话的人是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张百如。

六七年前,尚在省委组织部担任常务副部长的张百如,曾经作为幕后“勤务员”,以敏锐的超前眼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精准的研判能力,力主推出,最后成就了全国“领导干部的楷模”杨善洲,2012年8月,转岗工会的张百如同样以超前眼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精准的研判能力,建议各有关方面,去注意、发掘、培养、塑造一线高技术工人的典范性人物。

“张主席这一招高明。” 云南大学社会与人文研究学者木霁弘教授说:“省委、省政府提出‘十三五云南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具体要加快互联互通的交通网、广覆盖的航空网、区域性国际化的能源保障网、安全可靠的水利网、共享高效的互联网‘五网建设速度,耿家盛这样的职工最需要、最紧缺,树一个道德人品和技术技能双峰鼎峙的典型人物,十分有必要。”

“尤其是,耿家盛是普通人,他的业绩不惊天动地,反而更具有可复制性,对一般人来说,更具有可学性。”他补充道:“如果我们几百万职工中有相当一批人是‘耿家盛,省委、省政府的战略目标就能高效、高质实现。我们国家在搞建设,业绩惊人的榜样模范固然不可少,但就常态而言,更多地需要耿家盛这样既平凡常见,又人品出众、技艺卓绝的普通职工。”

“耿家盛”只是张百如出任工会主席后的“作品”之一,在他对云南工会工作棋局的筹谋中,这还只是一个小插曲而已。

2012年8月,张百如履新工会,实事求是地说,此前素无工会工作经历的他,面临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的微调。

所以说是“微调”,是指,工会是党的群团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直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在党委系统工作了几十年的张百如更容易从党委工作的全局和高度,擘画云南的工会工作,因此对他来说,不存在思路上和方法上过分捭阖的大动作,只要沿着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视野,科学、理性、完整、准确定位工会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中——所应该且必须扮演的角色,以及同样应该且必须起到——的作用就行了。

张百如勤奋好学,他到工会后,首先花了半年多的时间进工厂、走矿山、入工棚、下车间……零距离接触企业、职工、基层工会,把握他们的脉搏,以亲力亲为的作派,力求获得最本真、最直接、最生动感人的“原生态”信息,作为自己思考云南工会走向的出发点之一。

果然,在2013年初,张百如正式提出了“云岭职工跨越发展先锋活动”和“云岭职工素质建设工程”,被简称为“一活动一工程”的思路,2013年4月3日,张百如代表云南省总,正式向全省各级工会和全省531.4万名职工发出“一活动一工程”动员令。

如今,3年过去了,“一活动一工程”成果丰硕,令人目不暇接。

而“一活动一工程”工作理念的提出,在3年后全国各地工会普遍提出建立职工服务体系的今天,它的价值尤其深远——

“它较早把工会维权的基本职责纳入到一个建设性的体系中,把工会维权职能有机地融汇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里,不露痕迹,无缝对接。”学者木霁弘说:“更主要的是,它实现了工会在特定时期帮扶困难职工后的顺利转型,把工会工作嫁接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上,实现了工会的常态回归。”

以斯而言,以2012年11月27日这天,张百如当选为云南省总工会第十一届委员会主席为标志,云南工会工作迈入常态化的新篇章正式开始书写,如果不能笼统说“时间开始了”,但可以有限定地说,云南工会的“时间秒针”从那时起,开始拨动运转了。

荣誉:“多个奖项带来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只能负重前行”

2016年开年,王惠萍要省总办公室清理一下2015年一共获得了几个表彰奖励,结果令她吃惊不小——在上级严控表彰奖励的当下,2015年一年,云南省总竟然得到了来自中央、省、市的14项表彰奖励,在王惠萍看来,上级严控表彰奖励的举措反而令她高看这14项表彰奖励所蕴含的荣誉“纯度”,她说,“在清理了表彰奖励的泛滥之后,余下的表彰奖励的‘含金量不就更高了吗?”

这些奖励涵盖了工会经审、精神文明建设、工会新媒体、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等多个内容。

王惠萍是云南省总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她为人做事厚道坦诚,这是与她打过交道的人共同的感受。

“获奖,一方面高兴,一方面又沉甸甸的。”她说:“荣誉只代表过去,表达了省委、全总、省政府对我们工作的更高要求,何况所取得的荣誉,是上级关怀指导帮助的结果,是张百如主席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工会及其干部以及职工努力勤奋工作的结果,至于我个人,只是做了应该做的工作,实在微不足道。”

2015年全年只有12个月,平均论,相当于每月都赢得了一项有余的表彰奖励。

但在王惠萍看来,获奖只是一个符号,它标志着2013年以来这3年半云南工会的坚实足迹——

清晰、执著;方正、踏实;坚韧、沉稳。

云南省总组织部部长罗秋华用一串数据提纲挈领地展示了云南工会63年华诞后的今天所取得的成就——

云南省总工会成立于1953年4月,迄今已整整63岁,本届领导班子设主席1名,常务副主席1名,副主席4名,纪检组长1名。机关本部工作人员119人(其中,行政编制64人,参公事业编制55人),有11个部室,8个直属单位,3个驻会产业工会。

迄今,全省有专职工会干部1.12万人,兼职工作人员25.53万人。

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1405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工会组织,此外,上游省总直管产业、厅、局(公司)工会90个。

截至2015年9月底,全省已建基层工会9.25万家,涵盖法人单位13.67万家,“企业建会率和入会率均达到了90%以上”。

截至2015年9月底,全省职工有531.4万人,工会会员521.4万人。

云南省总一个甲子有余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充实壮大的过程,更是一个从福利型工会成功转型、回归工会本位的过程。

“一切以职工为中心、为出发点,改革开放以来37年云南工会发展得最快、最好,在完成党委、政府交给的任务方面,在坚决按照全总的要求履行好工会职责方面,全省各级工会干部用心、用情、尽力了,我们问心无愧。”王惠萍说:“进入新世纪这16年,云南工会赶上了发展的大好机遇,我在省总工作已经20多年了,有幸经历云南工会发展的最好时期。”

她认为,云南省委、省政府多年来给予了云南工会以最强大的政策、法律、制度、物质支持,“云南工运事业能取得如此成就,每一个环节,都是省委、省政府领导、关心、支持、帮助的结果”。

王惠萍表示,云南工会目前所以进入历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和2003年以来这12年来自省委、省政府、省人大政策、资金、法律制度的大力支持分不开,云南省总多项金牌工作,如职工医疗互助、云岭职工跨越发展先锋活动、云岭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等,都是省委、省政府精心领导、鼎力襄助的结果,“尤其是,从2003年以来,省委和省政府分别为工会召开了4次工青妇工作会和7次政府工会联席会,从根本上解决了云南工会发展的制度、物质瓶颈问题,为云南工运事业开辟了一条坦途”。

“如果把1927年5月1日诞生的昆明市总工会算作云南工运历史的起始点,那么,毫无疑问,当下就是云南工运89年来的最佳状态。”王惠萍说。

“从2003年2月以来的12年间,省委开了4次工青妇工作会,省政府与省总开了7次联席会,省人大推出了‘一法六条例,从法源上支持工会。”王惠萍说:“我简单估了一下,不完全统计,这11次会议解决或者建立了各级工会主席高配、工会资产保护、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工会经费地税代收、基层工会补助、职工医疗互助、省部级低收入劳模困难补助金、送温暖资金、困难职工帮扶资金、设置全省乡镇街道专兼职工会干事、成立省总职工服务中心等10多个关涉全省工运事业发展大局的问题或制度、政策。”

2003年2月12日,云南省委召开了云南历史上第一次省委工青妇工作会议,解决了云南省州市工会主席按同级党委常委、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职级高配的核心问题。

同年,云南16个州市绝大部分工会主席实现了高配。

在省委这次会议的推动下,2004年1月13日,云南省政府和省总召开了双方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联席会议,会议确定,由省政府帮助协调筹措1000万元的职工医疗互助活动风险准备金以及100万元的活动启动金;从是岁起,在第十届省政府任期内,省财政每年安排250万元经费用于解决省部级低收入劳模的生活困难。

这两次会议,对云南工会工作促进极大,王惠萍认为,在党委、政府把诸多的资源提供给工会方面,它们具有基础性导向作用,“不仅是具体解决了工会干部高配的政策和大额的省总工作经费,更重要的是,它们为后来省委、省政府从政策、资金、职数、编制等方面开了一个好头,以后省委又分别在2008年、2013年、2015年开了3次工青妇工作会议,给予了工会更多的政策资源。2004年的联席会议后,省政府和省总则分别在2005年、2007年、2008年、2010年、2012年、2015年开了6次联席会议,具体解决了省部级困难劳模帮扶资金的增加、工会送温暖资金的增加、地税代收工会经费、在全省当时1367个乡镇(街道)设置专兼职工会干事、工干校二次装修及智能化系统建设资金、决定成立省总职工服务中心等具体事项”。

省总财务部部长黄越红表示,“据不完全统计,11年来7次政府工会联席会议,省总先后获得了政府各类经济支持高达3.278亿元,这些费用为云南工会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不仅如此,省委、省政府的举动还带动了16个州市党委、政府对所在州市工会工作的同等支持,因此全省工会这盘棋就活了。”她说。

正是在这个前提之下,2015年省总所获得的14个奖项才使得王惠萍感到了更加沉重的责任,而非纯然的喜悦。

“14个奖项更多是带来了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只能负重前行。”她说。

新奇的视角:既要有业绩,更要守规则

听了访问者所提的问题,目光交集一阵后,黄增强乐了。

如果按照庸常的思维来打量,云南省总这些年最没“业绩”的部门就是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经审会主任黄增强分管的两个“行业”——纪检监察和经费监督审计。

仔细辨析,你会发现这两个领域都是为了防范人不小心走“邪路”而设置的“高压电网”,其中很大部分和“钱”有关。

黄增强是2011年7月从省委办公厅信息处处长岗位来省总履新的。

说黄增强分管的部门没有“业绩”,不是凭空虚构,事实的确如此。

笔者曾经直面黄增强,询问他:“成绩何在?”

黄增强笑了,多少有些“尴尬”——他分管的纪检监察方面,真的拿不出任何数据来证实他分管部门的“成绩”——

比如“查处违纪违法者”多少人、甚至“移送司法机关”多少人、追回“赃款”多少万元等。

纪检监察方面,云南省总迄今没有出过严重违法违纪者,经费审查过程中发现和纠正过小额使用违规的问题,但迄今没有发现足以立案移交司法机关惩处的大问题,不仅省总机关本部没有,而且全省工会系统也没有!

这就是导致黄增强带着他的手下几年下来,辛辛苦苦严格依法依规履职后依旧“劳而无功”的根本原因。

对于这种“没有业绩”的现象,黄增强的观点既独到,又很“常识”:

“我分管的工作是必须、必要,不可或缺的,但这项工作的出发点应该是预防问题的发生,不是出了问题,再去处理人。”他说:“道理很简单,无论是纪检监察,还是经费审查,最大的成绩也就是我们没有成绩!”

“什么意思?我的意思是,这些工作都是为了最大限度保护国家或者公家的利益不受损害,保护我们的干部不犯错误、不犯法,而不是出了问题去查处、去逮人,那样,一则造成损失,给云南工运事业抹黑了,再则害了我们的干部,这哪是成绩呢?”

他进一步引申开来说,“我这么打个比方,省总有财务部,有纪检监察和经费监督审查,财务部收入的数字越大,对省总、对全省工运事业就越好,因为它是正面的建设性的部门;而对于我分管的这两个部门来说,查处的数字越小,甚至是零,才是对云南工运事业的最大贡献,因为我这儿是必要而必须有的‘负面部门。”

为了实现“零”的工作业绩,黄增强带着两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想了许多方法,采取了许多措施,用诸多的制度,把制约违规、违纪、违法的关口前置到几乎无法下手的地方。“出了事,常常说‘挽回损失多少的套话,其实,有的损失是你无法挽回的,比如给党的事业,给工运事业造成损害,你有什么本事去挽回?”

用黄增强这个逻辑,从纪检监察角度来审视云南工会的“金牌”工作“职工医疗互助活动”,会发现,这项已经开展了13年、多达12期的工作,也是没有“业绩”可谈的——

这就是,该中心13年来迄今总共12期活动,累计收取了全省3192万人次职工的互助金22.93亿元,支出补助金18.48亿元。

“但是,迄今为止,”中心副主任余庆湘说,“没有一分钱被滥用!没有一分钱用非其人!”

她还介绍说,散布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从事这项工作的400多位工作人员,“13年来没有一个人因为管理互助金而受到任何党纪、政纪、国家法律的处分和查办!”

但从它正常的工作角度说,业绩却令人肃然起敬——

“2004年迄今12年累计参加活动的职工有3129万人次,汇集了互助金22.93亿元,累计补助了患大病、重病职工310万人次,支出补助金18.48亿元。”

上述数据是中心现任主任杨永生提供的。

从他提供的数据看,2013年以来,参加活动的职工和交纳的互助金均呈上升趋势,“2013年是287万人,交纳金额为2.35亿元,2014年这两个数字分别是296万人和2.41亿元,2015年这两个数字分别是304万人和2.48亿元。”

杨永生认为,“参加活动人数和交纳金额的上升,直观说明云南职工医疗互助活动在531.4万名职工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说到云南省总这项“金牌工作”,在其已然灿然可观的艳丽“锦缎”上,还必须再添上一朵“花”——

为了兑现省总党组“职工互助金每一分钱都必须花在职工身上”的诺言,省总党组早已决定,开展此项活动所有人员的工作经费,由省总单列拨款,每年高达四五百万元。

省总分管职工医疗互助工作的前任副主席杨文学、现任副主席彭增梅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同一个意思:“桥归桥,路归路,不许任何人在互助金这笔职工血汗钱上有‘想法。”

到了这个地步,“职工互助金每一分钱都必须花在职工身上”已经超出了诺言的范畴,而是云南省总对全省职工的真挚感情,更是对“职工医疗互助活动中心”这个工作机构划出的禁止性红线。

略知财务管理的人都知道,省总党组这项决定是冲着职工互助金在银行所产生的利息来的。

实事求是地说,这笔款子所产生的利息,如果用于从事这项工作的全省400多位工作人员身上,其实既不违法违规,也合情合理,外地类似工作的工作经验就是这样做的。

“养鸡自然取卵,以蛋换饲料养鸡”,似乎天经地义。

但在省总党组成员的心中,还是认为这样做有损省总形象。

王惠萍说,道理很简单,“这点利息拿去养工作人员,久而久之,或许有职工会因此产生误解,认为他们所交纳的钱用非其人,这项活动完全靠廉洁、公正、诚信所建立的美誉度、信任度来开展,如果有职工有消极的看法,就是这项活动的灾难,我们输不起。”

“职工交纳的互助金必须存银行,金额如此巨大,绝对有利息,那,利息怎么办?”王惠萍的态度和逻辑无懈可击,其实是党组成员的共识,“这个利息是由职工交纳的互助金产生的,利息自然就是互助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须还是用于职工,不能用于其他方面,我认为,这个不用讨论,没得商量。”

这样一来,云南省总每年要为活动“贴进去”四五百万元,然后,只要活动继续开展,就得绵延不绝地“贴”下去。

有观点认为,云南省总“傻”,不仅从2004年就自己“没事找事”整这么一件政治、经济风险都很大的“分外事”来做,而且还要傻乎乎一个劲儿地往里“贴钱”,不知道图啥?

王惠萍说:“我们图为党委、政府分忧,图为职工缓解经济压力,图树立工会在职工心中的地位和形象,图为职工办点好事、实事。”

“至于我们要承受的压力和风险,我认为那是应该的,在这个位置就必须有担当。”她说。

“不怒而威”:“天鹅绒的手套里有一只铁掌”

明楼是云南工人疗养院的标志性建筑。

5月1日,位于滇池西岸的白鱼口工人疗养院以全新的面貌示人。

这个云南工人阶级引以为自豪的疗休养基地经历了太多的历史风云洗礼。

“上个世纪末期,在云南省总的努力争取下,承蒙省委、省政府对云南工人阶级的关怀,”云南工人疗养院院长王葵福说:“从1999年开始至2001年底,共计投入资金近7000万元,完成了原疗休养康复大楼——明楼疗休养区的改建,并且适时引进了星级酒店管理模式,使得整个疗养院的硬件条件、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实现了一次跨越式的发展。2009年至2013年累计投入基本建设资金6000余万元,新建了温泉游泳馆,改造了又一村疗休养区,改造了体检住院病房、更新体检设备,改造了污水处理站等。”

那以后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春去秋来,工疗主体建筑物“明楼”已然陈旧许多,面临新的维修。

2015年,省总为此投入人力物力,经过近半年的维修,白鱼口工人疗养院的主体标志性建筑“明楼”以美轮美奂的新姿,仿佛在向前来观赏她的人们诉说着自己内心的甜美。

“7月15日,在试运行两个半月后,明楼维修工程正式通过竣工验收。”王葵福说。

以此作为符号,这是3年半来,云南工会可视的变化,而云南工会更多的,则是看不见,却需要用时间、用心情、用热度去捕捉感受的变化。

乌云密布,电闪雷鸣。

地处热带的西双版纳,暴雨说来就来。

风雨中,李学凤以瘦弱的身躯抗击着苍天对她的“考察”和“鉴定”,这位娇小瘦弱的女人无论在省总机关,还是被派遣到省总挂钩的扶贫点,表现都十分优良,堪称云南省总的“形象代言人”。

李学凤是云南教卫科工会的干部,为了帮助勐腊县按期于2017年脱贫,2015年8月,她被省总派遣到勐腊瑶区乡扶贫工作队,将在瑶区乡百姓脱贫后才回机关。

勐腊的扶贫还在顺利进行的过程中,2017年按照要求勐腊届时脱贫了,通过李学凤这些工会干部的言行举止,一个观察云南工会的角度也就完成了,这就是——勐腊人眼中心中的云南省总。

云南省总的“形象代言人”当然不止李学凤一个,举凡走出省总机关大门,他们都是“形象代言人”。

省委、省政府分配给省总牵头的脱贫任务,是西双版纳的勐腊县。

2015年12月15日一早,张百如赴勐腊县实地调研,部署该县计划于2017年脱贫的诸项工作。

张百如对于勐腊脱贫,始终萦怀,早岁的艰苦生活经历使得他对当地人民的生活贫困,总是心有戚戚焉。

勐腊作为云南88个贫困县之一,王惠萍觉得,省委将勐腊脱贫的牵头工作交由云南省总担纲,这既是省委对工会的信任,也是工会实力的表现。“在省委、政府的领导支持下,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云南工会人财物各项实力大大增强,工作经验也十分丰富,我们有信心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长期以来,对中国工会来说,困扰发展壮大的最紧迫、最艰难、最要命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组织人事,尤其是工会主席的高配,一个是工会经费的征收。

云南工会亦不例外。

在2000年之前,云南工会人十分头疼的一个问题是由于经费的收缴难,连自己生存都成问题,发展从何谈起?

省总财务部部长黄越红在省总财务部门工作了多年,同时兼任省总资产部部长的她,对省总的物质基础由弱到强、由小到大,有着切身的感受,“不少基层工会主席每个月就忙于到一些单位收取工会经费,人家有、并且高兴,就给,就多给,否则,就收不到,或者只能收到很少部分,县市级工会为了发工资等吃饭问题头疼不已,你说,哪里还有精力去做工会工作?”

在工会干部到企业挨家挨户乞求收经费的问题上,昆明市富民县总曾经的“纪建国故事”颇有代表性。

20多年前的富民县总工会可怜得很。

首先是人丁稀疏,全部人员除了驾驶员纪建国,只有4个人,“一个主席,一个副主席,一个出纳,一个会计。”

其次是穷得叮当响,纪建国说:“我调到工会后,看到账上只有280元,是的,你没听错,一个县总工会账上只有280块钱。”

“工会经费是工会开展工作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没有经费,连最起码的事也做不了,因此一个工会可以认为已经基本死了。”富民县总现任副主席张志宏说。

到了工会后,当时的工会领导认为纪建国有丰富的人脉资源,首先叫他去收工会经费,这意味着,一定程度上,当时的富民县总能否“复活”,“责任”系于纪建国一身。

“就我一个人背着包,带着发票去,我挨家挨户到各乡镇、各企业去收。”纪建国此时感到,自己不是工会驾驶员,而是一名工会干部,收工会经费天经地义,“我的人缘比较好,到哪里人家都买账”。

张志宏是2009年才调入县总任副主席的,他亲眼见识过纪建国去收经费的人缘,“我来了陪他去一些乡镇财政所去收过工会经费,人家一见他,就叫‘纪大哥,他一见人家就大声嚷嚷,‘你们知道我来干嘛,拿钱来。人家说,‘钱好说,先喝酒。他说,‘好,我要喝了5碗,你就要给我5碗的钱。结果,该收的经费一分不少,收回来了。”

到年底,纪建国的成绩出来了,“我一个人收到了16万多元,1996年收到了36万多元,1997年40多万元,1998年是50多万元……一直到2009年地税代收企业工会经费前,一直都是我一个人收经费,收了13年,到2008年最后这年,我收到了80多万元。”

“2009年4月以后,企业这块的经费,由地税代收,我们只负责收取机关事业行政单位的,县委、政府重视工会,一到时间就叫财政主动划拨,不需要我们再去收了。”县总常务副主席杨琼仙说:“老纪一个人收了13年,对工会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随着全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经过长期博弈,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2009年元月1日起实现了地税代收工会经费,云南工会的物质基础得到了极大的夯实,帮助贫困人口(如困难职工)、贫困地区(如鹤庆县松桂乡、勐腊县)脱贫,云南工会具备一定的实力。

在各级工会不再为自己的“吃饭”问题操劳后,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转到了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大局上。

王惠萍介绍,工会经费大幅增长后,省总党组及时制定了经费使用的“铁律”,“必须把大量经费用于基层工会的建设,用于职工头上,简单地说,就是‘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流,最大限度夯实工会工作的基础。”

来自云南省总经费审查委员会对2014年的经费使用报告所提供的一个数据可以证明王惠萍所言不虚,“2014年对下(基层)补助支出占总支出的74.98%”。

“经费征收这个头痛的毛病是省政府帮助我们‘治愈的,省政府做出支持表率以后,各级政府更加支持各级工会。”她说。

而工会主席高配则是省委帮助解决的。

据王惠萍介绍,2003年2月12日,云南省委召开了云南历史上第一次省委工青妇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对工会最大的利好是解决了云南省州市工会主席按同级党委常委、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职级高配的核心问题,同年,云南16个州市绝大部分工会主席实现了高配。”

工会主席实现按照同级党政副职的高配,对工会有什么意义?

对这个问题,云南省总副巡视员吴以平颇有研究,这位一辈子奉献给工运事业的“老工会”认为,工会在我国,是一个群团组织,按照国家的制度设计,客观上较为边沿,因而也就比较“弱小”,如果主席不高配,缺乏话语权,不能从党政决策源头楔入参与,那么,按照中央和全总的工作要求,按照《工会法》所赋予的职责去代表、表达、维护职工权益,相当程度上就难免失诸空谈,“比如不高配,一个县总主席就是一个正科级干部,平常连和县委书记说话的机会都没有,怎么去代表职工表达?怎么去维权?”

“高配以后则截然不同,县总主席是县级领导,和书记、县长、副县长在同一个班子里共事,为党工作,他的意见、建议,书记、县长就不能等闲视之。”

吴以平从工会组织工作的角度发挥说:“云南工会这些年各项工作蓬勃向上,我认为和工会主席高配有着最直接、最紧密、最重要的联系。”

“工会主席高配所以对工会事业发展效果彰明,其实从社会心理学、政治学的角度都可以找到答案,我认为高配的本质是基于人和人类社会板块的自利心所构成的对权力的制约,也就是通过权力的分置形成对权力的牵制,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言人,这种牵制和制约尤其重要。”前述云南大学社会与人文研究学者木霁弘说:“换句大白话说,你连起码的力量都没有,你怎么去做职工利益的代言人?又怎么去表达这种利益?你表达了又有谁会耐心听你的,并且变为出台施政举措的考虑因素?”

要求证吴以平的观点很容易,现成的典型例证随便就可以举两个。

一个是2008年11月省总和省政府召开联席会,研究地税代收工会经费的问题,当时莅会者中有时任省长秦光荣和时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同时又任省总主席的江巴吉才。

省地税局的时任局长基于本位的利害考虑,对这项工作有所杯葛,素来性格温和的江巴吉才在陈述完工会经费所以要地税代收的理由和意义后,憱然不悦,措辞严厉,他从省领导的高度,要求地税负责人从全省工运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正确对待这项工作。

时任省长秦光荣最后表态,同意支持地税代收工会经费,为会议要研究决定的问题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现场的博弈情形,在现今的“官场”罕见,令近百位分别来自工会、政府、地税等有关部门的与会者思绪联翩,既看到了党委、政府对工会的鼎力支持,也从江巴吉才怫然的愠色和激昂的语气中感受到了工会的“不怒而威”。

另一个例子是现任主席张百如的。

2014年12月11日上午10点。

在云南省人大机关办公大楼5楼506小会议室。

为论证和启动云南省总推动的《云南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的立法工作,当着来自省人大内司委、法制委、法工委以及省总工会法律保障部等“下级”,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张百如在总结发言时说,“要特别感谢省人大内司委、法工委、法制委的同志这些年为工会立法工作所作出的贡献,云南工会立法工作能走在全国的前列,你们功不可没。”

谦恭平和,溢于言表。

透过张百如的谦逊平和,甚至也懂得他在人大与工会之间的角色“漂移”,但谁都明白,他是省人大领导之一,他的态度和话语具有不容忽视的威严。

这部法律后来又经过近一年半的必要的樽俎折冲,已经于2016年3月31日,在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并且已经于5月1日正式施行。

“不怒而威”这个中国式的成语显得文绉绉的,用西方谚语来“翻译”当更能符号化地得到形象诠释——

这句谚语是:“An iron hand in a vlvet glove.”(天鹅绒的手套里有一只铁掌)。

“不怒而威”也好,“有为有位”也好,它们既是江巴吉才、张百如两位工会领导的个人风范,也是省委把更多的资源和条件(如主席职务高配)赋予工会以后,“工会肌肉”的委婉展示。

嫣然可掬: “你的微笑泄露了内心的秘密”

现在是2016年的仲夏,从2013年开年到现在,与自然的物候一样,云南工会人也与春天约会了四次,四度春光,四度收获,每当和省总党组成员交流时,他们似乎是本能地闪避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这其中,尤以副主席彭增梅为典型。

彭增梅分管了比较棘手的法律保障、职工医疗互助等多项工作,每次就她所分管的工作采访她,她都要说“不要写我”,甚至要求“不要提我”。

彭增梅的为人做事从与她共事几年乃至几十年的人那里,你可以看到这些人对她的背影历来投以温暖的目光。

彭增梅曾任大理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州总工会主席。

在大理州总那些年,尤其是她刚到州总履新的头几年,她带着搭档、时任州总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的赵明光等几位,用了一两年时光,就把大理州总变成了云南工会的一帜猎猎作响的大纛,与当时的红河州总、昆明市总一道,成为云南州市级地方工会中的三道令人艳羡的风景线。

2011年,她奉调省总履新,出任党组成员、副主席。

云南省总的法律保障工作是彭增梅分管的,其中,困难职工帮扶慰问由省总法律保障部牵头负责,为此,她操心很多。

今天全国的扶贫工作,有个新词汇,叫做“精准扶贫”,而在云南省总,至少3年前就已经这样做了。

帮扶困难职工的过程中,彭增梅和法保部的干部发现,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将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省总法律保障部部长王正钢说:“帮扶资金总是很有限,这个职工群体需要特殊和集中的关心。”

这个群体就是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在档的患恶性肿瘤、终末期肾病、血液病、精神病和永久瘫痪等重症、绝症困难职工。

王正钢告诉笔者,从2013年开始,每年的中秋国庆期间,省总都要重点针对全省纳入全国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的患癌症和尿毒症的在档困难职工开展送温暖活动。

2013年中秋国庆期间,“省总共筹措资金2521.76万元,对全省患癌症在档困难职工3596人和患尿毒症在档困难职工753人进行全覆盖慰问,每名分别慰问3000元和5000元”。2014年的中秋国庆期间,省总重点针对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的患癌症和尿毒症的在档困难职工开展送温暖活动,“看望癌症、尿毒症、血液病、精神病和永久瘫痪等大病在档困难职工4939人”。

2015年中秋国庆送温暖活动,省总鲜明地提出了“精准化帮扶”概念。

“这一年的中秋国庆送温暖活动中,省总本级共筹集4353.7万元。”王正钢说:“重点针对以下几类困难职工开展项目化帮扶:一是我省新增患恶性肿瘤、终末期肾病、血液病在档困难职工;二是患恶性肿瘤、终末期肾病、血液病5年以上在档困难职工;三是患恶性肿瘤、终末期肾病、血液病、工伤(四级以上)的在岗困难农民工;四是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其他在档困难职工;五是部分困难企业的待岗(休假)职工和3个月以上未发工资的职工。共计慰问大病在档困难职工3043人,在档困难职工87095户,待岗(休假)困难职工6375人,3个月以上未发工资职工6397人。”

通过“精准化帮扶”,云南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在档的患恶性肿瘤、终末期肾病、血液病、精神病和永久瘫痪等困难职工实现了帮扶救助全覆盖。

以法律制度的充分建立来维护职工权益,是一项制度性、基础性工作,5月1日,《云南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正式施行。

这部《条例》是2016年3月31日,在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的。

省总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惠萍说:“《条例》的施行,是完善我省劳动法制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是推进群团工作改革,推动工会工作法治化的重要保障。”

其实,云南省总早在20年前就积极推动工会立法工作,探索工会工作“依法理性,源头参与”的法律制度途径。

“从1995年1月13日施行的《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算起,20年来,云南省市两级3个总工会已经推动地方人大通过了10部地方性工会法律。”云南省总法律保障部副部长陈欣韬介绍,“我们有了10部工会法律,全省各级工会做工作就有了很好的法律基础。”

陈欣韬介绍的目前已经施行的10部地方性法律是:省总推动的《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云南省集体合同条例》《云南省职工劳动权益保障条例》《云南省职工代表大会条例》《云南省企业工会条例》《云南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云南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昆明市总推动的《昆明市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昆明市企业工资支付条例》;红河州总推动的《红河州非公有制企业工会条例》。

“这10部法律都涉及维护职工或工会权益,反映了我们在维权问题上的核心价值观,这就是依法、科学、理性,坚决维护职工和工会的合法权益,从源头参与,从源头维护。”陈欣韬说。

她认为,工会工作的一大重要内容就是依法维权,维权的最重要法律依据就是以《工会法》《劳动法》为主体的几部相关上位法,“但这些法律只是提供了基本原则,具体情况千差万别,还必须有适合当地实际的地方性法律加以‘辅佐,才能使上位法得到很好地施行。中央提出依法治国,这要求工会工作的思路也要随之变化,比如维权、建会、经费使用等多项工作,也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去开展”。

法保部多年来承担了省总帮扶维权工作职能,个中酸甜苦辣咸五味,只有品咂者自己知道。

以彭增梅的谦逊特质,由于工会立法、帮扶困难职工、工资集体协商、职工医疗互助等工作都是她具体负责的范畴,她不会主动介绍自己分管部门的成绩,但是,当笔者找她,希望得到她所分管部门近几年的工作情况材料时,彭增梅闻之莞尔,回答干脆而简洁:“你定个时间,哪天要?”

说这话的时候,她笑眯眯的,看得出很有底气,虽然没有介绍自己分管领域的成绩,却正如北岛的《雨夜》诗句所说的那样——

“可微笑却泄露了内心的秘密。”

不仅仅是彭增梅,或许是因为长期在工会和职工打交道的缘故,党组所有成员,包括主席张百如,表情之暄和,言语之谦逊,总是山温水暖,令人闻之心中顿时绿了一片盎然的春意。

猜你喜欢
云南省云南工会
云南省安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