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嗣兴
2016年的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分化的调整阶段,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影响进一步增大。美国的经济复苏势头有所放缓;欧元区受恐怖袭击、难民潮和地缘政治的影响持续疲软;日本的经济,安倍经济学政策失效,经济出现零增长;新兴经济体出现了比较大范围的金融动荡,货币贬值、资本外流、通缩的压力在持续加大。
2016年上半年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房地产新政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在持续探底中开始呈现企稳的迹象,CPI重返“2时代”,PPI负增长的大幅度收窄,企业利润增速的转正以及房地产类数据的反弹都表明中国宏观经济并不存在“硬着陆”的可能。但是市场对未来的走势仍存在很大分歧,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稳增长政策并没有缓解宏观经济深层次问题,经济结构问题愈发严重。而2016~2017年是中国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期,面对这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新问题,中央及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进入2016年下半年后,特别是进入8月份后,工业生产有所加快,投资增速止跌趋稳,市场销售稳中有快,“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效——国家统计局最新(9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有所改善,经济发展呈现积极变化。目前的宏观经济概括就是:形缓势稳。
首先看投资。进入二季度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出现连续回落,其中民间投资增速的持续下滑引发了广泛关注。但从8月份的情况看,投资增速呈现出企稳迹象。投资的乘数效应对于国民收入和就业有着积极的作用,还能带动消费的增长。数据显示,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6633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1%,增速与1~7月份持平。8月份当月增长8.2%,比上月加快4.3个百分点,其中,大家关注的民间投资、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增速均出现了企稳迹象。民间投资出现筑底企稳,正向正好的方向发展,说明前期一些举措已经收到实效。事实上,从5月份开始,国务院派出的若干个工作组赴18省市开展的实地督查,以摸清情况,各地对落实民间投资政策也高度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民间投资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好。另一方面,随着经营的好转和利润的提高,企业追加投资也有了资金来源。数据显示,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5236亿,同比增长了6.9%,比1~6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83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25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67%,比上年同期提高0.22个百分点。7月末,产成品存货同比下降1.8%,连续4个月下降。楼市的持续火爆令房地产投资增速也出现了企稳。1~8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438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4%,增速比1~7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43076亿元,增长4.8%,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也出现了快速增长,“补短板”效应明显。1~8月份,基础设施投资70827亿元,增长19.7%,比1~7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9.3%,比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为全部投资增速回稳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投资一直是“三驾马车”中最活跃的部分。近年,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占比虽然一直在下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高位水平。投资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性高于发达经济体,投资企稳对整个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投资企稳对于部分企业家来说能够提振预期和信心,但要彻底扭转态势,还需要期待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出现实质性的转变成效。
其次看对外贸易。8月份中国进出口实现了双双增长,按人民币计,未经季节调整,进出口总值增长7.9%,出口增长5.9%,进口增长10.8%。而中国外贸上次进出口双双正增长的月份,还是21个月前的2014年10月份。如果按美元计,8月份进出口总值、出口值和进口值则分别下降1.1%、2.8%和增长1.5%,与按人民币计的同比增速相差超过8个百分点。如果再经过季节调整,按人民币计,中国8月进出口总值、出口值和进口值仅增长2.4%、2.3%和2.5%,增速明显低于名义上的高速增长。从不同角度的数据分析看,反映出的才是当前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的真实状况。事实上,当前中国的对外贸易虽有好转,走势趋稳,但仍然面临严峻挑战。本次G20杭州峰会已经结束,决心重振国际贸易和投资两大引擎的作用更是本次峰会的重要成果之一。期待在强势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推动下,全球外贸能够真正焕发活力,重新绽放往日魅力。
再看工业生产。8月工业增长6.3%,比上月升0.3个百分点。分类看,采矿业降1.3%,制造业增6.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7.0%。分行业看,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加11.8%和10.8%,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5.5和4.5个百分点。
消费也在上升。名义和实际消费同比增长分别为10.6%和10.2%,相比7月增加0.4%。季调后8月环比增速为0.83%,相比7月上升0.04个百分点。其中消费新业态活跃,网上消费增长25.5%,占消费比重为11.6%。
供给收缩效果显现。表现在发电、粗钢产量、重卡销量、玻璃水泥价格、企业盈利等超预期改善。
值得警惕的是,上述饱含暖意的经济数据,通过认真分析,不难看出其构成因素尚不完全积极。对于一些经济反弹,必须探究是否是政策刺激下的假象。如若如此,实体经济并无实质性改变,宽松的流动性涌入资本市场,还会刺激资产泡沫骤升。虽然防范风险非常必要,但一旦过快收紧货币政策,本已疲软的经济将大幅下滑,进而触发系统性风险。这将迫使央行在未来采取更强的货币宽松政策加以补救。固此,若仅凭货币政策进行调控,难免会出现“收紧——宽松——再收紧——再宽松”的政策反复,不仅损害政策稳定性,更将引致愈加沉重的政策成本。必须防止、防范经济风险(经济失速)和防范金融风险(资产泡沫)的政策目标相互背离,单一的政策工具无法实现双重政策目标。因此,需要通过政策组合构成适合兼顾处置的方案。一方面,要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强经济风险的防范,通过维持温和的货币宽松,支持经济的平稳复苏。另一方面,将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通过收紧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抑制资产泡沫。值得警惕的还有,饱含暖意的经济数据中,不少部分是房地产带动而来的。房地产市场方面,8月的数据显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小幅回升,商品房待售面积持续减少。而投资单月增速大幅改善,累计增速持平,主要原因是地产投资大幅改善和基建投资修复。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较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增速再度回到今年最高水平,而这背后是商品房销售带动家居、家电等相关商品销售增长。展望未来,中国经济的关键其实还在于民间投资。民间投资目前微弱回暖,尚未有大幅反弹的迹象。
大家知道,影响民间投资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增速(蕴含商业机遇)、政策导向、制度环境等。其中制度环境是长期来看最根本和重要的因素,在制度经济学中称其为“制度资本”,其重要性超过占有多少自然资源,超过具体的产业政策。所以从中长期看,加快推进法治化、市场化的改革才是正本清源之道,这是激活民间投资的前提,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前提,更应是下一步推进改革的主攻方向。我们必须看到原来的模式和改革环境已经走到了头。它的三个特点作用已经基本失去。一是解放思想,而现在几乎没有束缚。二是放权让利,而今天更是利益阶层之间的磨合。三是对外开放,这也在一定意义上解决了。改革迫切需要针对现实问题拿出一套创新性思路来,在制度环境方向闯出适合中国国情促进快速发展的崭新路子。
8月份的经济回暖,难得亦宝贵,既体现了前期改革的效果,又为进一步推动改革坚定了信念并赢得了空间。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若干重大经济领域的改革方向。这些都指向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优化经济运行环境的目标。时间流逝,许多改革举措却仍然没有落地。经济回暖,是适时推进改革的重要时机。面对今年出现的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新现象、新问题,相关改革方案、政策措施或许还面临着不得不做出新调整的选择。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要敢于用改革的办法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