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音合奏丝路新乐章

2016-10-22 01:10:08王艳明张钦张玉洁
中国名牌 2016年19期
关键词:莫高窟丝路敦煌

本刊记者/王艳明 张钦 张玉洁

八音合奏丝路新乐章

The Music Ensemble of The New Silk Road

本刊记者/王艳明张钦张玉洁

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前排左七)同与会嘉宾合影

千百年来,敦煌以得天独厚的文化宝藏,记录了丝绸之路的兴衰,见证着东西方文明的交融。

伴随“一带一路”推进和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召开,敦煌再次站在丝路舞台聚光灯下。

打开丝路记忆之门

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唤醒沿线国家的共同记忆。

地处古丝绸之路咽喉要地的敦煌,正是打开这记忆之门的一把钥匙。

2016年8月下旬,韩国学者金相国和金德洙带着他们的新论文《敦煌莫高窟〈五台山图〉对韩中佛教交流的渊源关系考》来到敦煌。在纪念敦煌莫高窟创建16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他们交流了研究心得,指出莫高窟第61窟的《五台山图》中的“新罗王塔”,是记载中韩佛教渊源关系的重要例证。

“从长安经西域而通达罗马,只是古丝绸之路的中段和西段。”长期从事历史地理研究的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李正宇认为,从长安向东,还存在经朝鲜、韩国、日本、甚至远达美洲的东段丝绸之路。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奉命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由此被“凿空”。从此“使者相望于道”“商旅相继”,古老的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联系。

中外联袂文艺晚会《相约敦煌》上演

在莫高窟第323窟中,绘制于唐代的“张骞出使西域图”,用演绎的佛教故事,再现了张骞的功绩。

透过敦煌打开的丝路历史之门,可以看到,千百年来,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民,长期活跃在这条带状舞台上。

“中国的张骞、玄奘,西域诸国的竺法护、鸠摩罗什,波斯的阿罗本,新罗的慧超,日本的圆仁,意大利的马可波罗……”李正宇认为,这些古代名人尽管生活时代不同、历史角色不同,但都为丝绸之路的繁盛做出了贡献。

他们中有的在敦煌的大漠戈壁中留下了足迹,有的被描绘在了敦煌4.5万平方米的壁画中,有的则在藏经洞出土的5万卷文书中有记载。

中国“一带一路”倡仪提出后,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我国与沿线30多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协议。

如今,更多的人踏上了这条古道。他们共同的记忆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民心基础。敦煌的存在,让这一记忆历久弥新,焕发了时代的光彩。

丝绸之路精神永存

“这是希腊犍陀罗风格的雕塑,这是印度马图拉风格的衣饰,这是帕提亚式的射箭图,这是波斯联珠纹样,这是从埃及传来的箜篌。”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赵声良一边翻看着《敦煌石窟画册》,一边说,“敦煌艺术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大型沙漠实景演出《敦煌盛典》助阵敦煌文博会

初次来敦煌莫高窟的人,都要参观第17窟,也就是为人熟知的藏经洞。1900年,这里石破天惊,出土了5万卷遗书。其中除了汉文、藏文外,还发现了回鹘文、于阗文、粟特文、梵文文献。上世纪90年代,在莫高窟北区考古中,还出土了西夏文、蒙古文和叙利亚文文献。

透过这些文献,研究者发现,古代敦煌多民族共存、多宗教流行。除佛教外,在敦煌扎根发芽的还有摩尼教、景教、祆教,他们在较长时间内,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和平相处。

“藏经洞的宗教文献显示,敦煌人对不同信仰的包容令人惊叹。”美国学者芮乐伟·韩森说,不同语言文字和信仰都得到尊重,充分体现了丝绸之路国际化的特色。

走出敦煌石窟,古代的敦煌更是一个国际都会。市场上销售的商品中,有出自中国的丝绸,中亚的胡精,印度的香料,波斯的织锦,罗马的玻璃器皿等。就连流通的货币中,一度有东罗马“金钱”、萨珊波斯“银币”。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

“历史上,丝绸之路为何能兴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关键是蕴含其中的丝绸之路精神。”武汉大学教授陈国灿认为,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潮流的新时代,我国倡导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的创举。

文化交流交汇交融

“一带一路”的吸引力,在于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在于造福沿线国家和人民。

敦煌,以创新的理念和思维,顺应了这一时代潮流,正在为沿线国家打造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的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大舞台。这也是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永久落地敦煌的原因。

“这是全国唯一以国际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综合性博览会,每年举办一届。”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组委会副主任、甘肃省委副书记欧阳坚说,已经确定有85个国家、5个国际组织的95个外国代表团以及66个国外机构应邀参加。

在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共有5个分论坛和5个专项论坛,其中主题为“敦煌文化的当代价值”的分论坛格外引人注目。

“回到历史中去认识历史,来到现实中来思考当下与未来。或许,我们能更深入地探究古人的精神世界,获得更多智慧。”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说,“一带一路”提出了非常好的愿景,这是敦煌保护研究的机遇,也是敦煌文化价值服务于当代的机遇。

“本届大会征集到丝绸之路沿线60个国家和国内16个省区市8000余件文物、艺术品和实物展品,其中有一批国内外顶级文物和艺术珍品,这是有史以来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省份首次集中展示。”欧阳坚说,文化年展将以“彰显丝路精神,推进融合发展”为主题。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新丝路,新梦想,新舞台,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举办,搭起了文化交流的纽带,奏响了合作发展的乐章。

西北师范大学教授李并成认为,敦煌必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文化交流交汇交融的重镇与高地。

猜你喜欢
莫高窟丝路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亮丽的敦煌
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32
绝世敦煌
金桥(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18
丝路梦
心声歌刊(2018年5期)2018-12-10 01:44:04
丝路
黄河之声(2018年12期)2018-09-13 06:31:04
梦丝路
丝路谣
心声歌刊(2018年5期)2018-01-23 20:34:28
莫高窟,走过千年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40
莫高窟第245窟主尊定名考
西夏学(2017年2期)2017-10-24 05:3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