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报道
树形象、立品牌、敢创新,十年校足铸品牌—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校园足球发展的体教结合特色之路
本刊报道
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简称“棠外”)是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于2003年建成的一所全寄宿现代化股份制学校,学校集幼稚园、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于一体化,占地近300亩,目前有教职工近千人,学生6000余人。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督学黄光成校长的带领下,学校恪守“仁、德、志譞”的校训,坚持“开放、民主、求实、创新”的办学思想,遵循“以人为本,为师生的发展创造和谐环境,帮助每位师生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践行“六会一长”(会做人,会求知,会生活,会审美,会健体,会创造,有特长)的育人目标。十年来,特别注重校园足球的开展,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2005年棠外和成都市足协达成合作,就此拉开了学校开展校园足球的帷幕。学校现有400米足球场1片,300米灯光足球场地1片(在当时,这是成都市最好的场地)。足球专业教师6人,曾多次参加国内外高水平足球教学与训练培训。外教1人(普及课)、足协教练9人。
(一)注重课程设置
从小学3年级至初中8年级,采取“2+1”的体育课模式,即两节常规体育课加一节足球课。小学低段则采取足球游戏的方式培养对足球的兴趣。高中采用“1+1”模式,外籍教师在不同的班级轮流上足球常规体育课,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更好的感受足球魅力。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足球活动
每年四月举行班级足球比赛,并分年级举行年级明星赛;在集体趣味运动会中设置绕杆运球、射门的趣味运动项目,激发学生的广泛参与。在普及的基础上同时注重提高,成立了年级足球队、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的足球队,定时有计划的训练。
(一)理念先行 端正认知
借鉴国外经验,反思国内职业体育现状:国内运动员由于过早职业化,缺乏文化学习和“做”人的教育,导致在赛场上打架斗殴等人文素质低下的事件发生。因此,该校在足球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上,大力实施体教结合,明确学习是学生的第一任务,要求学生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特长训练。以文化素养提升特长水平,以特长提高促进文化学习,并达到“以体养德”的目的,从而培养行为习惯良好、道德修养高、文化优秀、特长突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以人为本 资源整合 创新编班
2005年8月,该校与成都市足球协会签订协议,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创办男子足球班、组建男子足球队。充分利用棠外在文化学习、品德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和足协在专业、特长培养方面的优势,通力合作,探索“优势互补、体教结合”的足球教育模式,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水平、高素质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
以“人本化、科学化”的思想为指导,为适应不同年龄段、学段的足球特长生的身心发育特征,学校因地制宜,创新实践了四种编班模式:
1.小学阶段的足球特长生,采取分散到各个普通班级的模式。这种模式保障了足球特长生和普通小学生一样无差异地成长,对他们心理与生理的健康成长、智力的开发、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人际关系的适应、特定心理阶段的过渡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2.初中阶段采取单独编班的模式。选拔具有班级管理经验的专业教练或了解体育、热爱体育的文化课教师担任班主任。这样便很好地协调了项目团队的文化学习和特长训练的时间安排,使得文体双线并轨,互不耽误;而且有利于班级文化的形成,加强凝聚力。
3.高中阶段由于特长分流,学校采取两种编班模式。对于特长水平较高的特长生,为促进学生的职业化发展,送往温江足球基地培养,对足球特长进行强化;文化课方面,则由棠外选派优秀的教师前往温江足球训练基地授课。
4.对于特长水平不够突出,专业化倾向不强的特长生,或由于受伤而不适合专业化发展的特长生,则留在棠外分散到各个班级就学,走文化加特长并行发展的道路。
以上四种编班模式,棠外和成都足协都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体教结合理念,对特长生无论是在行为规范还是纪律上的要求,均和全校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最终实现了棠外体教结合“为全国重点体育大学、国家运动队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为全国重点综合型大学输送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置文体并重 “做人、文化、专业”三不误
首先,学校非常重视足球特长生的全面发展,保障足球班会课等课程与其他班级完全相同。此外,在足球班还特别设置了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促进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良好习惯的养成。
其次,文化与特长并重。小学和高中分流到其他班级的特长生,文化课程与其他学生完全同步,特长课利用体育课及体育活动课开展;初中阶段80%时间学习文化、20%时间培训特长;高中阶段50%时间学习文化、50%时间培训特长。这样的课程设置,突出了“做人”教育、文化学习的首要性和重要性,青少年体育特长训练的业余性和基础性。两者并重取得了良好成绩,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四)管理模式
1.实施项目负责制
学校和足协各确定一名足球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足球班的管理及协调工作,并各自协调自己单位内部资源,协调学校和足协之间的配合,来支持配合足球班的工作。
2.“二线”并行交互式管理
“二线”即足协项目负责人和教练一条线,学校项目负责人、班主任和文化教师一条线,每周二定时召开联席会,学校分管校级领导,项目负责人、班主任、文化教师和足协分管领导、项目负责人、教练共同参会;通报交流学生动态,一旦发现学生出现问题,则双方相互配合,齐抓共管。
(五)丰硕成果
经过10年探索实践,依据跟踪数据和过程性评估,以足球班为代表的棠外体教结合模式取得了显著效果。“文化课教师和特长教练各自为阵,文化教育和课余训练缺乏协调性、合作性、针对性,体教分离”的不良局面得到极大的改观,使学生的文化学习和特长训练得到了协调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以体养德” 人文素养突出
(1)足球班(队)具有严密的组织纪律、文明的言谈举止(含文明参赛)、顽强拼搏的精神,足球班在2011年代表成都参加第七届城运会,不但取得了优异的比赛成绩,而且还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
(2)2012年,足球班学生走进农村帮助伤残老人下地插秧,《成都商报》、新浪等媒体争相报道,传为佳话。
(3)男足班的学生完全融入了棠外多元的校园文化,成为了足球特长突出、才艺丰富、一专多能的多面手。2012年,足球班举办新年文艺晚会,节目精彩纷呈,歌曲、舞蹈、曲艺等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无所不包,演出在全校反响非凡。在足球版主题为“十年足迹”的文艺演出中,队员们都有精彩的表演。目前男足班就读大学学生中,有多人担任了班级或学院的学生干部。
总之,包括足球在内的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信阳光的积极心态、坚韧不拔的意志、良好的受挫能力、积极的处世态度、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荣誉感。
2.文化成绩齐头并进
(1)初中阶段:男足班学生都能达到初中毕业水平,并有20多人获得学校文化学习奖学金。
(2)高中阶段:
A:初中毕业分流后在棠外读高中的学生
前两届男足班初升高分流后共有5人在棠外学习并顺利毕业入读高校。其中,高2011届学生杨才磊、高2012届学生周宁洋文化成绩达到北大自主招生录取线;其他重点本科1人,二本1人,三本2人。
B:初中毕业分流后在成都(温江)足球基地学习的学生
学生文化课达到高中毕业水平比率为100%。在专业水平高的基础上,由于文化成绩突出,有42人被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华侨大学、西南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东华大学、工程技术大学等高校特招和预录。
3.专业水平迅猛提高
男足队目前有7人入选国少队、5人入选国青队(U17),6人入选国家青年队,7人获健将级运动员、88人获得一级运动员、138人获得二级运动员称号,6次获市中学生比赛冠军;6次获省中学生比赛冠军;2011年代表成都参加第七届全国城运会分别获甲组季军和乙组第五名,创造了四川足球建国以来首次进入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前三强的历史,同时学校荣获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成都代表团特殊贡献奖;2012年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中学生足球锦标赛以大满贯获得冠军,教练张盛被评为“最佳教练”,队员陈冠桥被评为“最佳球员”和“最佳射手”,守门员邢瑜被评为“最佳门将”,也创造了建国以来四川在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中男足首次夺冠的记录。2013年在辽宁省举办的全运会中,学校甲乙组男足队各为四川代表团增添一枚铜牌。2014年获四川省第十二届运动会男子乙组冠军、甲组亚军。2015年代表成都获得首届全国青运会第三名。2016年获得四川省中学生足球竞标赛第一名。目前该校男足有27人赴法国梅斯等足球俱乐部培训,1人在法甲里昂俱乐部培训,1人在法甲圣埃蒂安俱乐部培训。
(六)成果探因
棠外以男子足球班为代表的这种体教结合模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是学校创新探索的一次偶然,但也是按科学规律实践的必然。我们经过科学的分析,得出了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文化学习与特长训练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互利共生关系:
1.文化学习促进特长训练
学生运动员文化素质提高的同时使他们提高了对专业技术动作的领悟力,增强了训练的自觉性,提高了训练效率和质量。
2.特长训练反作用于文化学习
特长训练除了特长的提高,还磨砺了学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意志,培养了他们的受挫能力。这些非智力的因素被学生运用于学习,与智力因素共同促进成绩的提升。
大量的探索、实践和分析研究证明,棠外实施的这种体教结合模式,促进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升,达到人文素养、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教育目的。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真正提升人的素质方面有着积极意义。学校也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相关负责人曾受邀在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2013年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校长培训班”会议上做了交流发言。
(七)未来发展规划
目前,棠外和公办学校一样,都在为国家培养校足的优秀人才,在奖励和经费方面却没有享受到和公办学校一样的待遇,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在奖励方面能够对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同等对待,从而更好的调动学校的积极性。目前,棠外在校学生多,学生运动场地显得狭窄,容易出现男足训练与非男足体育教学场地使用等方面发生冲突;另外,该校的运动场已使用达十年之久,个别运动场的场地已破损,教师反映学生训练时容易受伤,因此,以上在公立学校的经费和安全隐患问题在私立学校也同样存在,可现实中是否能同等?
经过十年的发展,棠外的校足已经形成特色品牌,该校所尝试的体教结合模式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目前国家对校园足球工作非常重视,棠外学校领导对于足球投入也在逐渐加大,学校的足球教师和教练对记者说到,他们自身也倍感压力,但是棠外师生们会知道怎样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他们坚信,未来十年一定会打造棠外专属的校园足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