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虚拟网络 创实践教学环境

2016-10-21 21:04朱勇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6年4期
关键词:校园网数字化校园

朱勇

[摘 要]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应用对各行业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在当下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教育现代化对国家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具有显著的作用。为适应现在教育发展的大环境,响应国家政策,我校积极搭建现代网络教育平台,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关 键 词] 数字化校园;教学环境;中职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1-0082-01

為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教学信息化、服务人性化”提供全面的系统支持,在学校实体建设初具规模的同时,搭建了一个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虚拟化的新型教育、学习、实训和管理平台。不仅能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在本地区其他中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的状况,将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一、主要目标

建成本地区一流的中职数字化校园,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建立一整套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为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教学信息化、服务人性化”提供全面的系统支持,使之成为一个全面、集成、开放、安全的信息系统,成为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虚拟化的新型教育、学习、实训和管理平台。实现资源的统一和共享,为师生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服务。

二、工作过程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思路

数字化校园建设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建设。校园网建设遵循标准化、通用化的技术原则;网络软硬件系统严格遵循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网络的管理和信息安全遵守国家有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数字化校园平台网络架构

网络的拓扑结构包括物理结构和逻辑规划两方面,其他学校物理结构容易受到重视,而通讯协议规划不合理、软件设置不当是引起网络故障、降低网络性能最常见的原因。因此,学校本次建设从网络拓扑结构设计进行物理和逻辑两方面的规划,在拓扑结构图中注明IP地址、子网、网关和路由等逻辑规划信息。

三、条件保障

组织保障:健全机构和制度,确保创建工作扎实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校长担任,项目建设办公室主任由分管校领导担任,各项目建设组由承办项目的部门负责人组成,实行“统一领导,分级分项管理”,成立“数字化校园中心”。

制度保障:严格按建设方案要求,建立自评督察制度,建立健全考核机制。

四、主要成果和成效

(一)主要成果

1.采用先进设备,完成数字化校园网络安全与管理体系建设,通过行为控制、入侵防御、智能管理、用户统一认证、智能安防等系统,为校园网的使用与管理提供快捷和安全的保障。

2.扩大校园网覆盖范围,利用电信光纤实现教学区、实训区、宿舍生活区、图书馆、行政办公的互联,并采用无线网络,进行互补,使校园网100%覆盖学校。

3.完成数字化校园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与大型软件公司合作,开发出适合我校特色的OA系统,提高了各部门的办公效率。

4.承担了铜仁本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技术中坚力量,自我校数字化校园基本建成开始,很多兄弟院校来我校现场观摩,从而引领其他中职类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方向。

5.作为本市数字化校园的佼佼者,近两年来我校承办了铜仁市中职学校信息类等专业的技能大赛,并获得市教育局和兄弟院校好评。

(二)数字化校园平台成效

在校园网上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远程教学,是校园网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积极参加教育部现代远程职业教育项目,将开发出来的具有推广价值的网络课程、素材库、题库、案例库,通过教育部现代远程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进行推广,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学校各专业(特别是重点专业)根据自身条件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网上教学。

(三)数字化校园参与面与受益人群

充分发挥全校师生参与数字校园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改变传统办公方式和教学模式;参与率达75%,收益面达80%,极大地提高了工作和学习效率。

(四)数字化校园建设特色

采用通用和成熟的技术,易于使用和管理,系统稳定可靠,注重应用和培训,资源共享。

五、思考与体会

(一)建设成效体会

学校成立“数字化校园中心”,负责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组织、计划、宣传动员、统筹协调等相关工作。中心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建设日常工作,落实中心领导交办的事项,负责制定数字化校园发展规划、数字化校园管理的有关制度、信息化管理与技术支持部门的管理规章制度与服务措施、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负责数字校园的管理登记和维护记载,落实任务布置、工作检查、过程督查、经验总结和组织考评验收等工作,以上工作切实推进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校园”建设任务。

(二)需要提升的工作

1.积极争取上级对本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支持,逐步加大“数字化校园”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维护和运行经费。

2.学校每年需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分批培养各岗位技术人员,使每位教师均达到一专多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确保“数字化校园”建设人才队伍相对稳定。

参考文献:

陈博洁.探讨中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14):23.

猜你喜欢
校园网数字化校园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中职学校校园网教育功能应用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校园网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网络安全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园网贷 今生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