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玲
[摘 要] 從企业对分析与检验技术人员的要求出发,阐述了中职工业分析与检验毕业生应具有的核心素养,探索了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以期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 键 词] 工业分析与检验;职业素养;中职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1-0072-01
工业分析与检验工作是保证工业产品质量的关键。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使分析与检验技术手段更加现代化,这就对使用和操作先进设备的分析与检验人员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不应只满足于毕业生的高就业率,更应该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作风等方面。职业素养除了专业,敬业和道德也是必备的,体现到职场上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
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学生必备的职业素养
中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具有依据标准对产品中化学成分进行检验的能力,能在化工、食品等行业的质量检验部门从事原料、中间体、产品、污染物等分析检验工作或实验室管理一线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能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从企业对分析与检验技术人员的要求来看,毕业生应具有的核心素养有:建立安全、质量、环保的职业意识;养成规范操作、严谨求实的职业习惯;具有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的职业能力。
三、培养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一)合理构建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要经企业调研、专家论证后形成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技能(必修)课程体系,要有实验室质量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QHSE与清洁生产等课程,通过引入企业中的一些案例,开展案例教学,便于学生建立安全、质量、环保的职业意识。
(二)有效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在教学中重视“案例”教学,重视“项目”教学,重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是由一系列具体的教学方法所组成的,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宗旨。它的最大作用在于既可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专业技能,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力、与人协作共事的社会能力和创新精神。如,在项目化教学中,我们以具体的一项任务为载体,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项目任务中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共同查找资料、制订方案、讨论方案、实施方案后组内点评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科学组织课程多元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中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教师可以将分析检验操作中的技能关键点呈现在评价表上,通过自评、互评、师评三元参与的评价方式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突出评价的教育功能和激励作用,使评价成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评价标准,参与评价活动,随时对照教学目标、操作规范,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提高操作的规范性。
(四)灵活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模拟危险实验和错误操作,提高安全意识。对于一些污染严重、危险性大的实验,采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达到仿真的效果,并随时控制反应速度和放大实验装置,提高细微现象的可见度,使学生达到较好的观察效果,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且有利于避免危险发生。对于一些可能出现错误的实验操作,教师可以利用动画模拟错误的实验操作及其后果。如浓硫酸的稀释,压缩气体的使用,通过一些形象的视频和生动的图像展示操作不当引起的严重后果,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模拟实验过程,强化实验操作规范。教学视频直观的讲授和教学示范可以更严谨、更安全地纠正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操作,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都有很好的帮助。分析检验操作是由一系列基本操作(如滴定管、移液管的使用、气相色谱仪的操作等)串联而成的,学生只有掌握了规范的实验操作,才能保证安全实验和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基本操作规范和流程制作成微课、小视频,通过学生反复观看,线上、线下的学习和巩固,帮助学生掌握实验知识,规范实验技能。
当然,除上述途径外,还有一些渠道在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方面亦能发挥重要作用,如教师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塑造严格自律,勤勉工作、乐于奉献的教师职业形象能够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起到深刻的示范效应。此外教师要注重养成教育,对学生在上课、作业、考试等诸环节严格要求,使他们在校期间形成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这些习惯往往会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鲁德法.对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认识[J].职业技术教育,2013(1).
[2]李镇杰.浅析“职业素养”培养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渗透[J].管理观察,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