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华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5-000-01
摘 要 本文从鹤岗市健身俱乐部的基本情况:包括场地设施情况、健身俱乐部经营形式与经营项目与经营规模;健身指导员状况以及健身消费群体状况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鹤岗市健身俱乐部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更好地促进鹤岗市民对健身消费的认识和需求,同时也为鹤岗市健身俱乐部发展和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鹤岗市 健身俱乐部 现状
健身俱乐部是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身消费需求的增加而逐步发展起来的。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鹤岗市民对体育健身的市场需求在不断扩大,健身健美市场的经营单位也在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受市民健身的消费意识及健美健身经营单位经营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整个鹤岗市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市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现状、存在问题做专题研究。
一、研究对象
以鹤岗市全民健身指导中心、天天健身俱乐部、90健身俱乐部、动岚健身俱乐部等四家健身俱乐部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鹤岗市健身俱乐部的基本情况分析
1.健身俱乐部的场地设施和经费投入状况。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层次也逐步提高,人们对场地器材的要求越来越高。鹤岗健身较大规模的只有一家——鹤岗市全民健身指导中心,中小型规模的俱乐部居多。主要场馆有跳操房、球类馆、健身房等,大部分健身房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下,投资在100-200万元之间,就目前状况来看投资规模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满足广大市民的健身需求。
2.健身俱乐部的经营形式。从调查情况来看,鹤岗市健身俱乐部基本上是采用健身消费者制与非健身消费者制两种经营形式相结合,大部分俱乐部都是利用优惠来吸引自己的健身消费者,大概占被调查俱乐部的97%。俱乐部设立了次卡、周卡、月卡、季卡和年卡,也有的还设立贵宾卡、VIP卡。
(二)健身指导员基本情况
健身指导员文化程度结构与技术证书等级情况。目前,鹤岗市健身俱乐部指导员主要由4类人员组成:体育学院或体育系毕业生、退役专业运动员、舞蹈演员及健身爱好者。
(三)健身消费群体基本情况
1.健身消费者性别、年龄结构。大部分俱乐部没有健身消费者要求,而且女性健身消费者有明显增多的趋势,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女性对身体形态的要求比男性高,加之女性的空闲时间相对较多有关;其次是部分男性健身消费者在潜意识里认为健身操是只有女性才进行的练习,男健身消费者多倾向于器械练习或球类运动等。21-40岁的健身消费者是参加锻炼的主要人群,有相对稳定的收入。他们意识到身体健康是更好工作的基础,优美形体是自信的源泉,同时健身操锻炼有助于消除工作中的压力、缓解不良情绪,这些都是他们参加健身锻炼的动力。
2.健身消费者消费承受力。消费承受力是人们在具有消费意愿的基础上的实际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消费者的主要目的在于健身,因此往往大部分消费者以价格决定消费取向。价格本身的制定应该依据俱乐部所能提供的服务进行,服务质量好则价格定位高,服务质量差则价格定位低。而大规模低价位的健身俱乐部出现效益不佳的现状。迫使大规模的健身俱乐部的价格趋同于小规模的俱乐部,从而形成恶性的竞争,长此以往必将遏制健身市场的健康、有序的发展,最终导致整个健身市场的经济利益受损。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和商品供求规律的基本要求,价格要面向大众,反对经营性健身俱乐暴利和行业之间不正当竞争以及有损消费者权益的不法行为。
三、总结与建议
(一)鹤岗市健身俱乐部存在问题的总结
1.缺乏经营管理人才,经营以营利为目的。在与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者的访谈中了解到,个别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经营者是非体育专业人员,专业的业务素质普遍不高,在经营手段上大同小异,缺乏针对性,缺乏具有健身专业特色的营销手段和渠道。由于体育健身俱乐部大部分是私人经营模式,基本上都采用俱乐部会员制进行管理,有一些俱乐部只是流于会员制的表面形式,实质上是一种大折优惠的形式,经营以贏利为目的。
2.场地设施比较简单,内容单一。在对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实地走访中,鹤岗市的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场地面积普遍不够大,器械设备过于简陋,缺少高档次和新颖的训练器材,不能满足锻炼者的需要。由于健身指导员的指导能力不同,因此各俱乐部在提供的消费内容上也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健身健美操、健美、形体训练等内容上,且常年保持不变。
3.健身指导员经验欠佳,技术指导能力不高。从调查中发现,个别体育健身俱乐部为降低经营成本,聘请的健身指导员部分是来自社会及高校的学生,这些健身指导员虽然学历较高,但执教时间短。执教经验远远不足,技术指导能力普遍不高,不能根据消费者的实际需要来安排训练负荷。
4.消费群体过于集中。在参加健身俱乐部的消费群体中,以中青年者为多,尤其是中青年的女性占一半以上,而其他人群特别是老年群体参加健身俱乐部锻炼的很少。
(二)建议
1.加快体育精英人才的培养。2.加强对体育健身指导员的培训。3.规范价格市场,建立行业收费标准。4.正确引导社区居民的健身消费。5.完善健身俱乐部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罗兴华.科学健身新概念[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3.
[2] 李盛.大众体育运动与健身[M].北京:军事宜文出版社.2006.
[3] 陈莉.我国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3(8):32-34.
[4] 于勇等.市场因素对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经营影响研究[J].产业经济,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