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治观确立的路径及价值探究

2016-10-21 22:38王晓洁
山东青年 2016年5期

王晓洁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确立,我国步入了小康社会,与此同时,人民群众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各种社会问题凸显,给党的社会主义事业提出了新的难题。能否化解社会矛盾,保证政治体制的改革的顺利推进,是当前中国共产党提升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的关键。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保证社会主义焕发活力,出处在民主政治,支点在确立新政治观。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新政治观;路径及价值

一、新政治观的基本内涵

研究和确立新政治观,首先需要对政治及政治观的相关概念进行回答。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不同利益主体借助公共权力维护自身利益所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总概括。政治观是人们对政党、政治制度、政治活动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新政治观是在世界政治格局深刻变化过程中,对政治意识、政治主体、政治行为与政治权力运行诸内容所作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概括、新设计。强调政治观更新,要求打破各种陈腐的思维定势,扬弃“革命思维”以满足時代要求,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二、新政治观确立的路径

中国共产党走过九十年的历程,期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第一次是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解决了民主独立问题;第二次是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有效解决了玛纳斯问题。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只有探索出新政治观的确立路径,才能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实现第三次飞跃,从而推动“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一)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信仰是指引人前进的动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撑,个人就无法成功,民族就不会振兴。作为共产党人来说,要确立新政治观,必须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坚定追求保证了党的事业顺利进行。而现在,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顺应政治生态变化和政治文明发展,对政治观进行重新阐述离不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不是虚无缥缈的,共产主义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和终极追求,就如同宗教信仰能给予信教群众精神寄托一般,共产主义信仰能坚定党员建设共产主义的信心。要想实现政治观的突破,就要求必须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探索出实现共产主义的有效路径。

(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民为先、以民为重、以民为本,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没有独立于人民之外的利益,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拥护者。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是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赢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历史,也是党不断实现、保持、发展自己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历史。90多年的历史说明,我们党始终保持、发展先进性和纯洁性,党在人民群众中就会有崇高的威望,党和人民事业就兴旺发达。90多年的历史也说明,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保持和发展,不断面临着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挑战与考验。过去如此,现在和将来也会如此。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大了反腐败力度,但是高官腐败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部分党员服务民众的意识淡漠,党的先进性无法保证。先进性是保持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的关键,是党赢得人民支持和拥护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开展党的教育活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缓解社会矛盾,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注重体制机制的创新

邓小平曾一再强调:“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体制机制建设对于新政治观的确立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政治主体最主要的是中国共产党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政治体制制度设计实质上就是对二者权利和义务的规范,其中更突出的是对执政党及其成员行使权力的边界、履行责任的程度进行规定。苏共垮台的例子表明,体制制度如果失去自我净化能力,人们群众的利益就无法维护,党的执政基础就无法得到巩固。因此,必须重视体制机制建设,规范执政党行使权力的边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动态平衡,从而设计出科学的权力运行模式。

(四)形成与新政治观相一致的话语系统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话语系统,当前中国存在着政府话语系统、精英话语系统和平民话语系统三大话语系统,政府话语系统的主体掌握着政府权力,通过参政议政赢得话语权并进行社会管理,平民由于无法同政府一样掌握权力,因此平民话语系统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工具发表言论,而社会精英中既存在掌握权力的政府高层也存在社会平民,因此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掌握话语权。目前中国的三大话语系统存在着互不相融的问题,因此社会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得不到解决,社会矛盾尖锐激化。同时,当前中国的话语系统与世界话语系统也存在着不交融的问题,这造成了中国在国际交往中的困难,影响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因此,必须形成一套相互贯通的话语系统,为切实解决当前面临的困难提供必要支持。

三、新政治观确立的价值

(一)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

道路决定命运,要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要认清中国特色,创造社会建设的“中国模式”,新政治观必不可少。确立新政治观,就是在世界政治生态的变化和政治文明的发展中,认清自己的政治制度的本质和特色优势,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探索出适应中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无论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中央一直通过理论创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新政治观的确立,能够进一步强化政治信仰,推进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

(二)有利于增强党的执政“软实力”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执政“软实力”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一项根本建设。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执政能力建设,并着重从党员的工作作风、素质修养、方式方法等方面加强和改进,有力地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从而顺利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新政治观对党的先进性以及权力行使边界作出了规范,这对于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有利于协调各种利益关系

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国城乡结构、社会结构、就业结构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利益需求更加多样化:一方面,人们更加注重通过多种渠道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另一方面,不同领域、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相互交织,利益的协调难度增大。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凸显,要求党中央要找准多数群众共同利益和部分群众特殊利益的结合点,成为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维护者。而新政治观的确立在调整和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良性互动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四)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但不可否认,当前我国的文化创新能力仍然十分薄弱,国家软实力与其他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如何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认清世情、国情、党情发展的大势,把握文化繁荣的内在规律,真正形成主旋律,是当前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而新政治观的确立,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品质,发挥中国文化的优势,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4.

[2]公方彬.大思想——中国崛起的瓶颈与突破[M].南方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

[3]公方彬.政治体制改革需要新的政治观支撑[J].领导之友,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