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爱霞 向阳
摘 要:诚信问题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道德追问。在当今的网络社会,青少年网络聊中天存在着不少诚信缺失问题,给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许多危害。青少年网络聊天中存在的诚信缺失问题主要表现为:恶意虚构个人信息欺骗他人;未经当事人同意发布别人的隐私信息;网络聊天中散布网络谣言;利用网络聊天进行网络诈骗。解决这些问题的应对策略有:提升青少年网络聊天诚信素养,增强主体对诚信缺失问题的辨别抵御能力;动员多方力量形成联动机制,营造诚实守信的网络聊天内部环境;完善现实社会的诚信体系,为网络聊天诚信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聊天;诚信缺失问题;应对策略
信乃立身之本,诚乃立品之源。诚信不仅是现实社会道德的基石,也是网络社会道德的基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青少年在网络聊天存在着不少诚信缺失问题。青少年网络聊天中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带来了许多危害。从个人角度来说,网络聊天中欺诈、撒谎,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从他人角度来讲,损害他人的正当权益;从社会角度来看,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影响经济的健康运行。因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思考。
一、青少年网络聊天中诚信缺失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恶意虚构个人信息欺骗他人
个人信息是与某个特定主体紧密相连的,它是可以用來直接或者间接地识别特定个人的一些信息,比如:个人的肖像、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等等。网络聊天中善意地虚构个人信息是可以的,这也是青少年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但在网络聊天中,一些青少年为了骗取别人的资源或者进行其他一些不正当的活动,恶意虚构自己的个人信息,这就严重违背了诚信的道德要求。
(二)未经当事人同意发布别人的隐私信息
所谓隐私信息,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不愿公开或不愿为他人所知悉的个人信息。在网络聊天中,对于隐私信息,个人有权控制公开的程度,决定公开的对象,知晓别人利用这些信息的目的。有些人在网络聊天中喜欢收集打听别人的隐私,索要照片,后来就把别人的信息转发给别人,这在当事人不允许的情况下是极不道德的。随意发布别人的某些隐私信息,也是侵犯隐私权的违法行为,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网络聊天中散布网络谣言
网络谣言是通过网络对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等发布一些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网络聊天中,一些青少年为了获得关注或者出于其他目的对一些社会事件或编造篡改,或无中生有,通过转帖等方式将这些谣言散布开来,在网络到处弥漫。散布网络谣言是不诚信的表现,也是违法行为,轻则侵犯公民或社会组织的权益,重则造成社会恐慌,危害国家安全。
(四)利用网络聊天进行网络诈骗
网络诈骗是网络诚信缺失最为严重的体现,它是指一些不法之徒通过网络骗取一些他人的信任,非法获取信息、实物或者金钱的一种网络犯罪行为。根据有关调查资料,如今的网络诈骗越来越年轻化。“18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人员在犯罪总数上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呈现出犯罪主体低龄化特征。”青少年实施网络诈骗时,主要就是通过网络聊天通信工具。网络聊天中,一些青少年犯罪分子会有目的地询问网友的财产情况以及联系方式等。然后以各种理由将网友约出来,乘机进行诈骗甚至抢劫。
二、青少年网络聊天中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青少年网络聊天的诚信素养不高
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网络聊天诚信素养就是指人们在网络聊天环境中通过训练和实践中而获得的辨别抵御各种诚信缺失问题的技巧或能力。当前的网络聊天中,青少年的诚信素养不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青少年的诚信观念不成熟、不稳定。他们每天主要生活在校园之中,以学习为主,与社会的接触较少,加之“血气未定”,思想观念包括诚信观念难免不成熟,不稳定。另一方面青少年在网络聊天中缺乏辨别抵御各种诚信缺失问题的技巧或能力。对于网络聊天诚信,他们的看法具有片面性,不了解事物的复杂性,容易在复杂的事物中迷失自我判断的能力。对相关事物的处理,也难以把握事物的度,容易意气用事。
(二)网络聊天环境对诚信的弱化偏离
网络社会的虚拟特性导致网络聊天诚信度的弱化。网络社会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匿名身份的掩饰下,人们在网络聊天中就有可能放松对自己的诚信要求,欺诈、撒谎等各种诚信问题就会不断涌现,网络聊天的诚信度必将出现弱化。“亲眼所见非所见,亲耳所闻非所闻,不知从何时起,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值得相信的亲身体验了”。
网络规范的缺位导致网络聊天容易偏离诚信的轨道。就现实社会中的诚信而言,“主要靠四种力量来维系:社会的道德教育和导向、个人的内心信念和道德修养、社会环境的熏陶习染、社会法律等刚性力量的强制”。然而,在目前的网络聊天中,道德与法律都出现了缺位:虽然人们提倡网络聊天中要讲诚信,但对网络聊天诚信的具体要求在认识上是模糊的,还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网络聊天诚信道德规范;对于法律,当前我国网络立法才起步,在网络聊天领域法律几乎处于空白。因此,在这样的约束状态下,网络聊天偏离诚信的轨道也不足为奇。
(三)现实社会的诚信体系尚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其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却相对滞后。假冒伪劣、偷工减料、虚假宣传、合同欺诈、账目造假、债务拖欠、偷税漏税、走私骗汇等不诚信现象时有发生。这严重影响着社会的风气和我国的国际形象。虚拟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伸, 现实社会的种种不诚信现象必然会对虚拟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现实生活中种种不诚信的现象对其思想和行动而言,似乎都放置了一个警示钟,告诫他种种失信现象的存在。当他进入一个更加没有禁忌与束缚的网络社会时,这种戒心只会有增无减,他的行为会更加谨小慎微,这不仅影响到他们在网络上的生活,也影响到他们对于网络诚信的信心”。因此在网络聊天中,不少青少年坚信:讲诚信上当受骗,不讲诚信逍遥自在。他们对网络聊天的对象往往抱有很强的戒心,不愿意与别人进行真诚交流,长此以往势必造成网络聊天道德观念的扭曲,诚信品质的沦丧。
三、青少年网络聊天中诚信缺失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提升青少年网络聊天诚信素养,增强主体对诚信缺失问题的辨别抵御能力
诚信素养的提升是解决网络聊天诚信缺失问题的关键。诚信素养高,对诚信缺失问题的辨别抵御能力强,自然能够抵御网络内外的各种干扰,坚守诚信品质。相反诚信素养不高,对诚信缺失问题的辨别抵御能力弱,则很容易偏离诚信的轨道,做出一些不诚信的事情。而要提升青少年网络聊天诚信素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青少年要自觉强化自己的网络聊天诚信观。青少年要真心认识到网络社会虽是虚拟社会,但不是道德的荒原,网络聊天必须遵守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诚信原则。同时我们应将诚信的价值取向从功利主义转移到人文主义。不诚信的最大害处不是损失了利益,而是损害了他自己的人格——做人的资格。其次,青少年网络聊天中要学会慎重承诺。承诺是需要智慧的,“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是建立在慎重承诺基础上的。网络聊天中承诺应该三思而行,即要量力承诺,又要量情承诺,不能不经过认真思考就许下诺言。再次,青少年在网络聊天中要处理好诚信与隐私保护的关系。一方面青少年在网络聊天中应当恪守“以诚待人,以信为友”的基本准则;另一方面网络聊天中应把相互尊重隐私作为待人坦诚的前提。当二者发生冲突时,我们要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妥善地处理。比如在网络聊天中,某网友想知道我的一些个人隐私信息,而我并不想告诉他。这时我可以拒绝,也可顾左右而言他。而没有必要说一些谎话或编一些虚假信息来欺骗他人。
(二)动员多方力量形成联动机制,营造诚实守信的网络聊天内部环境
环境对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不争事实。一个诚实守信的网络聊天内部环境必将有利于减少网络聊天诚信缺失问题的发生。而诚实守信的网络聊天内部环境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多方力量形成联动机制:
首先,要构建网络聊天诚信道德规范。无规矩不成方圆,道德规范的构建是解决网络聊天诚信缺失问题的最基础的工作。我们可以促进传统诚信道德的网络转型以及借鉴西方成功的网络诚信规范,结合网络聊天的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网络聊天诚信道德规范。例如:行为应该力求真实可靠;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不得欺骗他人、不得发布虚假信息等。
其次,要运用法律的刚性力量依法治网。在立法方面,要迅速推进和加强网络聊天立法工作,尽快建设比较完备的网络聊天法治体系,彻底改变网络聊天法制基础薄弱的局面。在执法方面,要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执法队伍,提高网络执法的水平,及时有效地对网络聊天不讲诚信构成违法犯罪的行为给予法律的制裁。
再次,要运用网络管理技术预防网络聊天不诚信行为。我们可通過一定的过滤软件,对网络聊天信息进行审查、过滤,使用户无法接触不良信息;还可以通过加密技术,对个人的隐私信息进行严格保密;另外,进行实名登记,可以使人们的网络聊天行为有迹可循。
最后,要强化对网络聊天主体的诚信教育和引导。作为学校,应该发挥在诚信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把网络聊天诚信教育纳入诚信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在网络聊天中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作为媒体,应该发挥在诚信建设中的舆论引导作用,大力宣传文明上网聊天,使青少年在网络聊天中不轻信、不乱言。
(三)完善现实社会的诚信体系,为网络聊天诚信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诚信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基。 当今我国现实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必须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首先要充分发挥法律的刚性约束作用。我们应该继续加强法制建设,修订完善现有的法律,细化对各种诚信缺失行为的处理规定,加大对其打击力度,提高失信成本。其次要发挥道德内在的自律性的约束作用。我们可以把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的有关课程中去,使人们从小就形成诚信守法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习惯。同时,通过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一个守信光荣、毁信可耻,守信者受尊重,失信者遭唾弃的强大的社会舆论氛围。在这样一个“人人讲诚信,事事守诚信”的社会环境下,网络聊天不守诚信的行为必将大大减少。
参考文献:
[1]王松丽.网络诈骗犯罪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学术界,2009,(06).
[2]周宛润.网络时代的48个关键词[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249.
[3]焦国成.关于诚信的伦理学思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05).
[4]张伟.网络伦理的一种考察[J].唯实,2008(08).
(作者单位:胡爱霞/吉首市第一中学;向阳/吉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