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历
【摘要】 目的:探讨创伤性上胫腓关节脱位的特点、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创伤性上胫腓关节脱位患者30例,观察创伤性上胫腓关节脱位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6.67%,且Lysholm评分总分为(93.51±2.41)分,患者的神经功能已经恢复正常,脱位未复发。结论:创伤性上胫腓关节脱位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在对创伤性上胫腓关节脱位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采取不同的内固定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改善预后。
【关键词】 创伤性; 上胫腓关节脱位; 特点; 诊断;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8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6-0124-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6.068
现阶段,创伤性上胫腓关节脱位属于临床上比较少见的疾病之一,一般情况下会合并其他的肢体损伤,非常容易被忽视[1]。然而如果对于创伤性上胫腓关节脱位处理不及时或者是处理不当,将会形成习惯性的脱位或者是复发性的脱位,甚至还会造成患者腓总神经的严重损伤,对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2]。因此,需要对创伤性上胫腓关节脱位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为了探讨创伤性上胫腓关节脱位的特点、诊断与治疗效果,本文选取2012年2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创伤性上胫腓关节脱位患者3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创伤性上胫腓关节脱位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创伤性上胫腓关节脱位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8~61岁,平均(31.1±2.5)岁;受伤到就诊时间为1~24 h,平均(8.3±1.6)h;受伤原因:高处坠落9例,车祸17例,其他原因4例;疾病类型:合并胫骨骨折5例,合并腓骨骨折5例,合并腓总神经损伤4例,合并脑挫伤5例,合并多肋骨骨折6例,开放性骨折3例,合并有其他位置骨折2例;Ogden分型:前外侧脱位18例,后内侧脱位6例,向上脱位6例。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签署了相关的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医院有关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临床诊断与特点
(1)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出现膝外下方肿胀,腓骨小头突出、疼痛,足背屈外翻过程中疼痛加剧以及按压腓骨小头时有浮动感等。(2)诊断检查:30例患者中,25例患者经胫腓骨X线片检查诊断,5例患者进行CT检查后被确诊。
1.3 治疗方法
30例患者中,3例属于前外侧脱位,对其实施闭合复位石膏的外固定治疗,把患者的膝关节放置到屈曲大约60°的位置,然后直接按压患者的腓骨头就能够实现复位。复位治疗后利用管形的长腿石膏固定患者的膝关节屈曲10°~15°,使患者的踝关节处于外翻跖屈位,从而减轻患者股二头肌在其腓骨方面的拉力,有效阻止患者的踝部运动与所引发的胫腓关节相关活动。外固定6周后有效拆除患者的石膏,之后再指导患者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其他27例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并给予患者合并伤的科学处理,对于合并有胫腓骨折的患者给予其钢板内固定治疗,给患者做一个膝外侧的切口,充分暴露患者脱位后的腓骨小头,然后根据上胫腓关节的实际脱位类型实施手法复位,利用松质的骨螺钉或者是克氏针把患者腓骨小头准确固定在胫骨的上端位置,之后修复患者近侧的胫腓韧带。对于合并有腓总神经损伤的患者需要对其进行神经探查,在患者手术治疗后实施石膏外固定,大约固定6周后拆除石膏,指导患者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对于进行腓骨小头固定的患者,手术治疗后10周,有效取出患者上胫腓关节的固定螺钉以及克氏针。
1.4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觀察患者的Lysholm评分情况,具体的评判标准按照Lysholm评分实施科学评价,包括跛行、支撑、交锁、不稳定、疼痛、肿账、爬楼梯、下蹲八方面,优为总评分95~100分,良为总评分84~94分,中为总评分65~83分,差为总评分65分以下[3]。优良率=优率+良率。
2 结果
3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优21例,占比70.00%,良8例,占比26.67%,中1例,占比3.33%,治疗优良率为96.67%。从患者Lysholm评分的最终结果来看,跛行评分为(4.91±0.21)分、支撑评分为(4.31±0.24)分、交锁评分为(14.31±0.21)分、不稳定评分为(24.13±0.71)分、疼痛评分为(20.41±1.22)分、肿胀评分为(8.41±0.71)分、爬楼梯评分为(9.62±0.61)分、下蹲评分为(4.91±0.23)分,总评分为82~96分,平均(93.51±2.41)分。且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均已恢复,对患者进行X线片检查均未出现脱位症状。
3 讨论
现阶段,从创伤性上胫腓关节脱位的分型以及解剖角度出发,上胫腓关节是人体的微动关节,且结构相对稳定。上胫腓关节的囊前侧相对致密,胫腓前韧带力度较强,但是其后侧关节囊则相对薄弱,胫腓后韧带较强,外侧存在膝外侧的副韧带与膝周的筋膜髂胫束纤维。而且上胫腓关节的浅层覆盖有相对强大的股二头肌腱。近年来,随着交通安全事故与其他形式的高能量损伤逐渐增多,创伤性上胫腓关节的脱位症状也日益增多。此外,上胫腓关节的脱位非常容易被漏诊,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大约1/3的病例会被漏诊。患者胫腓的上关节面主要分为水平型以及斜面型两种,水平型的腓骨上关节面呈现为扁圆形,存在轻度的凹陷。此关节面主要位于患者胫骨上端的干骺部下方,可以有效避免腓骨受因前方冲击从而引起脱位。斜面型的腓骨上关节面在外形以及倾斜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倾斜度大约在14°~37°,平均20°,最大的斜度一般为76°。大多数的斜面型关节面均相对较小,非常容易脱位。相关专家将创伤性上胫腓关节脱位划分为四种类型,包括半脱位、后内侧脱位、后上脱位以及前外脱位[4]。
从创伤性上胫腓关节脱位患者的损伤特点来看,一般情况下是发生在青少年群体中,且大多数属于急性的运动损伤。具体来说,首先是由于患者的患足突发性的跖屈内翻,使得腓骨长短肌、拇长伸肌以及伸趾肌受到剧烈牵拉从而诱发肌收缩,最终造成患者腓骨上段逐渐向前或者是向下的严重位移。其次,当患者膝关节屈曲过程中,患者的股二头肌与外侧的副韧带出现松弛现象,患者的腓骨上段出现暴力冲击,使得患者躯体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从而造成患者的腓骨小头向前外侧进行脱出[5]。现阶段,临床上的创伤性上胫腓关节脱位主要以前外侧脱位为主,因腓骨小头相对较小,而且还贴附在患者的粗大胫骨旁边,受到暴力冲击的机会相对较少,因此单独脱位患者比较少见。一般情况下,当胫骨骨折后,已经失去腓骨保护的情况下,才容易出现脱位现象[6]。
从创伤性上胫腓关节脱位的诊断与治疗角度出发,对于创伤性上胫腓关节脱位的检查诊断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除了检查复合伤症状之外,患者的腓骨小头会出现肿胀与压痛症状,还存在飘浮感等。对患者进行X线片检查显示患者的腓骨小头以及胫骨外髁之间的间距出现增宽现象,或者是患者的胫腓上端出现重叠影加大现象[7]。若创伤性上胫腓关节脱位不可以确诊者则进行CT检查。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在确诊后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疗,防止遗留后遗症,如果是单纯性的前外侧脱位则需要实施闭合复位治疗,若是其他类型的关节脱位应尽量进行手术治疗,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8]。
本研究中,经治疗后,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6.67%,从患者的Lysholm评分上来看,患者的跛行评分、支撑评分、交锁评分、不稳定评分、疼痛评分、肿胀评分、爬楼梯评分以及下蹲评分分别为(4.91±0.21)、(4.31±0.24)、(14.31±0.21)、
(24.13±0.71)、(20.41±1.22)、(8.41±0.71)、(9.62±0.61)
及(4.91±0.23)分,且患者的Lysholm评分总分为(93.51±2.41)分。
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已经恢复正常,进行X线片检查均未出现脱位症状,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方伟松,罗聪,邵汝谊,等.创伤性上胫腓关节脱位[J].中国骨伤,2012,25(7):605-606.
[2]颜国飞.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脛腓上关节脱位1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2):1343-1344.
[3]王君峰.自体肌腱移植修复上胫腓关节脱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18):2915-2920.
[4]邓红震,张银网,朱海波,等.CT重建人上胫腓骨关节面坡度测量方法及意义[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22):4165-4170.
[5]鲁建作,傅家兴.急性上胫腓关节脱位1例报告[J].浙江创伤外科,2013,18(1):129-130.
[6]余建,朱建民,张银网,等.上胫腓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对两型关节脱位的生物力学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4,11(1):52-55.
[7]许先有,刘佳,刘晔,等.前路松解复位植骨融合TARP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合并侏儒症一例[J].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4,6(4):254-256.
[8]敖荣广,禹宝庆,李承,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近侧胫腓关节后内侧脱位:1例报告及文献回顾[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16):1528-1531.
(收稿日期:2015-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