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英
摘 要:教学手段应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在网络发达的今天,“E课堂”是革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有益尝试。介绍“E课堂”实践于初中作文教学的具体做法,并就其对作文教学效果的影响做了验证性分析。
关键词:E课堂;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研究
目前作文教学存在着较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很多学生对写作持畏惧、抗拒、无措等消极态度,写作陷于机械模仿、文采缺失、虚假浅薄的境地,作文指导难以实现在课堂上的实时互动,老师批阅后让学生修改重写,一来一往耗时,低效等。
2012年3月,江苏省教育厅在小学教学开展“E课堂”试点,揭开了“E课堂”融合到教学活动中的序幕,而后E课堂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教育的信息化带动了校园的整体现代化,先进的“E学习”平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给作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一、作文E课堂的特点与优势
所谓“E课堂”,就是利用电脑、交互式平板电视等硬件设备,把学生从传统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让学习变得轻快。
作文E课堂相较于传统作文教学优势明显,依托internet的开放性、便捷性、交互性等特点,将教师指导写作,学生收集材料、编辑文本、作品展示,师生多向交流评价等功能整合起来,突破作文教学的时空限制,形成集作文指导、创作、交流、自学为一体的作文教学平台。“E课堂”改变了写作教学方式,拓展了教学容量,拓宽作文教学活动的外延,把学生放到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作文教学活动中。
二、在作文教学中引入E课堂的做法
在开展作文E课堂教学前,教师要完成作文教学资源的开发整合、典型例文储备、指导方案、相关素材与作品链接等工作,构建纵横向立体的教学资源平台。
纵向,是指E课堂丰富的内容层次,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情况对写作教学内容进行的序列化资源建设。如我们在七年级平台上建立了“让叙述更顺畅”“叙事要完整”“把事写具体”“叙事有波澜”“呼应伏笔小技巧”“学会渲染”“真情炼就好文章”“抓住人物特点”“细节让人物更生动”等教学页面,教师可按序列进行渐进的写作训练,也可随意就其中一个写作内容进行教学。
横向,是指打开任一内容窗口,相应的版块构成一个完整的课堂过程。一个相对完整的作文E课堂流程分为以下几个版块:
激发动机(教师预设写作情境,提出写作话题)→占有资料(学生登陆互联网收集、提取相关图文、视频资料)→发散构思(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取舍,构思作文框架;教师选取典型构思,相互启发)→写作指导(学生可利用“写作导航”版块寻求写作方法,也可借助“美文范例”启发思路,教师适时进行全班或个别指导)→即时写作(学生在线写作,教师个别辅导)→发布交流(作品发布到“写作园地”版块,学生互相阅读,教师选择作文切换到大屏幕当众批改,对写作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评析)→互评互改(生对同伴作文提出评改意见,根据师生建议修改自己的作文。票选当堂好文章,延伸至课外,再评再改再交流。)
完整的作文E课堂教学虽耗时较多,但教学效果相当不错。笔者以九月的一堂写作课为例,教师先播放阅兵视频片段与采访老兵的新闻,调动学生写作情绪,后顺势提出作文题目《凋零不是死去》,请学生就题目内涵与写作立意提出看法,学生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课堂氛围十分活跃;接着学生在网上搜索自己需要的相关资料,有两位学生看到有的抗战老兵或悲或壮,有的沉寂几十年,生活艰难直至生命无声凋零的文字、视频材料时,发言者几度哽咽,很多同学眼噙热泪;丰沛的感情使写作充满张力,学生围绕对历史的尊重与纪念、抗战精神的传承、中华民族的过去未来等主线,创作顺畅,观点鲜明,事实充分,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作文E课堂给师生带来的转变
通过作文E课堂的开展,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学习方式等发生了很大改变。
教师从原来课堂中心的讲解者角色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在写作活动中,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甄选写作资源,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指导,教师成为学生作文读者中的一员,不再是唯一的裁定者。
E课堂也带来学习方式的變化。每个学生都享有网络平台带来的平等地位与自由,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评判他人文章也接受别人的评价,学生的作文表达了自我,也走向对话、指向交际。“作文本质上是一种以文字的方式进行对话的交往活动。因此,作文走向对话,就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倾诉与倾听,也使作文真正走向敞开心怀的真实与真诚。”另外,E课堂突破了时间与地域的限制,在教师面前学习与在课堂外学习没有本质区别,这极大地增加了作文课堂的时空延展性。
开展一段时间的作文E课堂教学以来,在学生身上我们看到了很多有趣的变化,这或许就是E课堂带来最直接最有益的影响。如因作文面对广泛的读者,自觉压力,努力展现出最佳水平;与老师同学平等对话,多向交流,写作日趋主动活跃;常因同学在论坛区就某个问题展开的激烈讨论而不由自主地投身到头脑风暴中;带动家长也关注、参与到课堂之外的E作文教学空间。
总之,作文教学E课堂给教师、学生带来新的课堂体验,使原来枯燥低效的作文课焕然生彩、成效斐然,因此,“E课堂”成为作文教学值得研究、体验、深入的选择与趋势。
参考文献:
[1]王宇飞,刘志恒.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及其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8):72-75.
[2]郑姝.小学科学“E课堂”自主学习“E起来”[J].中小学电教,2014(1):95-98.
[3]陶成生.对社会流行语介入学生作文的思考[J].现代语文,2002(10):12-14.
编辑 丁可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