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虎
在物理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物理,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程序、教学顺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做到全面落实。我通过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探讨,提出了一些使中学生有效学习的措施。
一、掌握解题方法,善于灵活运用
初中物理学习,重在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老师在讲解习题时,学生要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总结解题方法,清晰解题思路,只有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前提下,才能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些学生整天做很多习题,学习资料很多,但是成绩不理想,重点就是没有明白课本上的基本原理和解题的科学方法。
二、联系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现象和生活现象紧密相连,问题情境要联系生活经验,提出与学生的生活、社会热点息息相关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教师要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联系生活经验,让物理问题以直观的生活现象表现出来,解决学生的疑虑,进而自主探究、分析与研究,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例如,(1)坐在行驶中的火车或汽车上,道路两旁的树木为什么往后退?(2)为什么筷子插在水里,会被“折断”呢?……这些问题,源于学生的生活,其中又包含丰富的物理知识。真实问题不仅拉近了学生与物理的距离,也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之下,联系生活实际,主动探究,理解其背后的物理知识。案例:在“光的折射”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提问学生: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没发现放在水中的筷子被“折断”了?抓鱼时,明明看到鱼却很难抓到,这是为什么?在这生活化的问题导向之下,学生开始讨论与交流,众说纷纭:水面反光,看的不准确;杯子有问题,欺骗了我们的眼睛……面对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可以在课堂上依托问题导向,与学生共同完成“水杯中的铅笔被折断”的实验,逐步化解学生的疑惑,并为后面的教学引出教学内容。
三、做好预习和复习,善于总结知识
教师可向学生介绍预习方法,布置明确具体的预习目标和任务,给学生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预习时首先把未学过的课程仔细阅读,将不理解的部分予以标注,将有关以前学过但忘记的知识进行再次记忆。
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归纳、总结,使学过的知识有层次的罗列,纵观全局,灵活运用物理基本概念、公式和物理规律去解决物理问题。学生在学习相似物理概念、公式时,容易因记忆不牢或理解不深刻混淆,学会对相似概念的比较分析,更为熟练地理解和掌握各种概念和公式,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不必死记硬背,同时减少相似概念的混淆,使学习变得更为轻松。课后要布置一定的作业,以便巩固提高。要求学生梳理知识,能把章节的知识连贯复习,使知识系统,串联起来,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就不愁学不好物理了。
四、联系生活现象,灵活应用实践
物理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进行探究,亲身体验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物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现实与知识相联系,利用已有的知识积极地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从而将自己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真正达到运用于实践。比如,在学习“透镜及其应用”的时候,教师给学生提供透镜,让学生放在太阳光底下,学生会清楚地看到透镜下面光亮的小点,然后在小点处放置一张纸,学生发现纸慢慢地燃烧了起来,学生讨论的话题自然生成,纷纷地对透镜的性质进行讨论,从而得出了透镜的相关性质。有了这样的知识基础,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生活问题:大家看,这是森林火灾的图片,为什么在森林没有遭到人为破坏的时候,也会引起火灾呢?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产生了质疑,进而主动进行讨论,积极在森林中寻找可以做透镜的材料,激烈的讨论时,学生想到了水滴,从而知道了水滴可以做凸透镜,对太阳光具有聚光的作用,主动利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理解,明白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样的讨论,激励了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搭建,灵活地将學过的知识进行实际联系,在讨论和合作中对知识进行了整合,不仅实现了问题的解决,还帮助学生建立了新的知识体系,确保了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初中物理教学必须紧密贴合生活实际。通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分析,教师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学生有效的学习是不可分割的,初中物理教学应通过探索钻研,找出最适合学生学习的物理教学办法,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和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教师要在立足课文知识讲解的基础上,灵活选用生活经验和生活现象,做好预习和复习,并将其用到课堂实践探究活动中,以此来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学以致用,逐步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王学华.构建初中物理有效性课堂的具体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2(21).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