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其枝
摘 要 农村专业合作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产物,它是由农民自愿组成的一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相较于普通的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社具有更多的经营权,而与“公司+农户”的农业组织形式相比,农村专业合作社则更注重农民的发展权利。以巩固我国农业基础性地位为出发点,分析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原因,然后通过分析当前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探究其发展思路。
关键词 农村专业合作社;意义;问题;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078
农村专业合作社就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来实现成员互助目的的组织,而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像这样利用合作社的方式实现联合生产的农业组织形式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建国初期,面对当时农业凋敝的情况,国家提出了建立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战略,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的合作社并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而到了新时期,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民个体在面临市场波动时常常会显得势单力薄,而这时利用集体的力量来应对市场的难题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1]。
1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意义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农业组织水平的必然选择,其主要因为:一是家庭经营是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即农民通过自主经营掌握着对农业生产的管理权,这一组织形式对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具有重大意义;二是从我国市场发展水平和农业发展现状来看,市场经济的规则已经渗透到农业的生产、加工、流通和等领域,然而在竞争规则下,由于家庭经营的分散性,使小农生产无法在市场上与大的农业生产集团一较高下,因此农户要想在市场上取得平等谈判地位,实现产前、产后经营环节的规模经济,必须联合起来,用组织形式上的变革来挖掘家庭经营的潜力,进而改变家庭农业逐渐被边缘化的发展状态;三是农村专业合作社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生产利润空间,传统的“公司+农户”的合作组织形式由于销售渠道的不稳定及利益分配制度的不合理,导致农民的利润空间会在企业发展的挤压下不断缩减,因此,农民只有建立起真正能够代表自身利益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使他们能够参与农业生产、经营中提高利润分配比例。
2 当前农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2.1 组织问题
当前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在组织构成和组织运行方面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一、规模小,带动效应弱,由于农民认识上的问题以及一些合作社长期无作为,导致合作社在组织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号召力,如某地区共有农民12.3万户,耕地4.5万hm2,而按现在的数量计算,入社的农户占该地区农户总人数的比例不足5%,每個合作社平均等级的人员不足40人,且在已建成的合作社中没牌子、没资金、没收入的合作社占到了1/2以上;二、缺乏品牌意识,市场竞争力不足,据统计我国目前的合作社的数量占市场主体总数的2%左右,且这些合作社中对于所销售的农产品进行商标注册的仅占0.6%,而这样的产品由于品牌影响力不足,导致合作社的竞争优势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2.2 运行问题
由于我国农业长期处于家庭经营状态,因此许多农民在思想上一时无法接受合作社这种组织形式,或由于合作社的管理人员缺乏对组织管理的充分认识,导致一些合作社空有组织架子而没有运行的实际行动,如我国目前经过注册的农业合作社有80多万个,但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从注册开始就从未开展过任何活动,成了“休眠合作社”,而这种些合作社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民参与合作的热情。
2.3 政策问题
当前,大多数合作社既没有形成发展的内驱动力,也没有形成自主创收的能力,因此,其产品的培育、新技术的示范、新市场的开发等工作需要国家在资金、设备、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支持,然而由于国家政策在落实存在操作层面的问题,导致一些合作社无法直接从相关部门获得有效的支持[2]。例如,某地区自2007年建立合作社以来,仅有9家合作社争取到了国家财政的支持,而这一比例还不足当地合作社总数的4%。实践中,有些地方政府为了突出政绩,强力介入和控制合作社发展,挂牌成立的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套取专项资金,不少还是“空招牌”,缺少实质内容。
3 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思路
3.1 完善组织结构
合作社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是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弱小生产者为了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谋取共同的经济、社会利益,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自愿联合起来建立的一种合作组织,因此在开放的市场条件下,合作社应不断完善组织结构,以保证其运行的有效性。在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其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一、相关部门做好思想宣传工作,以帮助农民从心理上跨越合作办社、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的障碍;二、管理人员应从长期利益出发,与社员一道制定有利于合作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规章制度,并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度;三、国家应加快立法,对于那些有名无实的合作社按市场规则予以解散,并建立严格的建社制度,以保证合作社的质量;四、在加快农民素质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快专业组织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从而为合作社的有效运行提供专业支持。
3.2 树立品牌意识
品牌战略是现代市场竞争的基本战略,因此合作社应该树立品牌意识,并确定品牌管理和发展目标,以提高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例如,某地的绿色瓜菜合作社自2002年成立以来,经过长期的科学管理,社员已经由原来的36人,发展到现在的五千余人,且业务范围也从附近的县城覆盖到了当地主要二级城市,同时合作社通过质量管理成功申报了无公害基地认证和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让社员从建社以来年平均纯收入516元增加到43 600元,为保证合作社的品牌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
3.3 强化政策落实
由于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建设初期,其发展还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首先是税收方面积极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相关政策。一是合作社销售成员的产品视同农户自产自销;二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合作社购买产品可以按照13%进行进项税抵扣;三是合作社向成员提供农资免征增值税;四是合作社与成员签订的产品销售合同,免征印花税。其次,在项目方面,合作社可作为涉农项目主体单位。再次,各地每年都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扶持资金。最后,在金融支持方面,合作社纳入信用评价体系之中,给予先评级后授信再用信的办法解决合作社贷款难问题,并要细化政策的操作制度,以保证惠农、支农政策能够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合作社的发展中来。
4 结语
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农村建立、发展专业的合作社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各相关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体制的重要性,并积极从历史经验中总结教训,利用现代市场的中的金融、服务、农业基础设施等资源组织农民积极发展生产,并建立畅通的销售渠道,以保证农产品及时进入加工领域或销售领域,进而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基础上提高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陈芳丽,刘冬东.基于农业产业链的福建省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J].福建农业科技,2015(3):67-72.
[2]坎拜尔尼沙·托乎提.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思路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5(12):15.
[3]黄素华.农村专业合作社现状与发展思路[J].北京农业,2015(30):168-170.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