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飞 罗孝华 邱洪生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母子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应用不同比例成分血换血治疗情况。方法:选取达换血指征的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60例,均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应用不同比例成分血换血术治疗,血源均为O型浓缩红细胞及AB型血浆。随机分组,就2.5:1比例(观察组,n=30)与2:1比例(对照组,n=30)患儿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等指标变化情况展开对比。结果:两组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均显著下降,与换血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对照组换血前后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下降均不明显(P>0.05)。血清中重要电解质K+、Cl-换血前后变化均不明显(P>0.05)。结论:采用2.5:1配比的O型浓缩红细胞及AB型血浆成分血换血对HDN治疗,可促血清胆红素水平迅速降低,又可对贫血有预防作用,且换血前后血清电解质差异不明显,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母子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不同比例;成分血;换血治疗
新生儿科常见重症疾病领域,ABO血型不合溶血病(HDN)发病率居较高水平,多采用新生儿换血(ET)方法治疗,可促血清胆红素水平迅速降低,防范胆红素脑病。临床以AB型血浆与O型浓缩红细胞置换最为多见,本次研究就此展开探讨,现回顾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60例达换血指征的HDN患儿,男28例,女32例,年龄平均(87.4±61.5)h,体重平均(3011.3±314.4)g,胎龄平均(39.4±1.7)周。隨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组间自然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均参照《实用新生儿学》(第三版)换血指征换血,采用双通道快速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方法,均按双倍血容量150-180ml/kg对换血量计算,设置为约5min/20ml换血速度,均达1.5.2.0h总换血时间。观察组O型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AB型血浆比例为2.5:1,换血后不取浓缩红细胞输注;对照组为2:1,换血后常规取15-20ml/Kg o型浓缩红细胞输注。换血前后两组其它治疗方案均相同。
1.3指标观察
对比两组换血前后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清总胆红素、血清K+、Cl-。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录入SPSS13.0,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均显著下降,与换血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对照组换血前后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下降均不明显(P>0.05)。血清中重要电解质K+、cl-换血前后变化均不明显(P>0.05)。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溶血病为临床常见引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病情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死亡率有报道示至少达10%,约70%远期后遗症率。对溶血病确诊后,早期可取胆汁盐、金属卟啉等药物治疗,但若胆红素过高,溶血程度较严重,达换血标准,需以换血疗法为首选治疗方案,其可促致敏红细胞、抗体、胆红素迅速降低,减轻溶血,防范胆红素脑病。红细胞压积正常新生儿为43%-6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2.5:1比例成分换血,浓缩红细胞含约20%保养液,红细胞压积约60%,符合新生儿正常值,且胆红素达(61±10)%置换率。通常情况下,胆红素多在血浆中存在,观察组换入血浆量少于对照组。两组红细胞压积水平及血红蛋白较换血前均有下降,分析原因,具体为:(1)自成年人获取的换血血源,血红蛋白较新生儿低;(2)血中含20%保养液。但相较对照组,观察组下降幅度不明显,换血前后观察组红细胞压积水平及血红蛋白无差异,对照组下降幅度明显,换血前后指标水平差异显著,与对照组术后需取20ml/kg浓缩红细胞输入方可纠正贫血相关。观察组无需输注,降低了不良反应率。且换血前后血清电解质差异不明显,安全性理想。
综上,采用2.5:1配比的O型浓缩红细胞及AB型血浆成分血换血对HDN治疗,可促血清胆红素水平迅速降低,又可对贫血有预防作用,且换血前后血清电解质差异不明显,有较高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