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丽 乔忠
摘要: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安全突发事件,给公众健康带来危害,给农户、企业等造成巨大损失。从农产品供应链的角度分析了造成突发事件的成因:农户安全意识淡薄,供需信息不对称,检测、监督不完善等,在分析成因和突发事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紧急止损策略,如发挥政府领导力和信息的及时、准确,供应链上节点企业的结盟,加强检测、监督等。
Abstract: Security emergencies incidents of agricultural green supply chain have harmed public health and caused huge losses to farmers and enterprises. The causes of emergencies are analyzed from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including farmer's safety consciousness, demand and supply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test, supervision imperfectness.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cidents, emergency stop-loss policies are proposed. Government should play the role of leadership and give information in time, node enterprise of supply chain should allied and the detection and supervision should enhanced.
關键词: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安全突发事件;成因;紧急止损
Key words: agricultural green supply chain;security incidents;causes;emergency stop-loss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7-0256-03
0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逐渐增强,安全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就会造成很大危害。为了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部2014年印发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提出对农药使用、“瘦肉精”使用、生鲜乳违禁物质使用、兽用抗菌药等进行专项整治,从源头上保证了公众的食品安全;为了降低农产品突发事件危害,提高应急处置效率,保障公众健康,2014年农业部修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不同等级的处理、组织指挥体系、预测、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和监督管理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为了使整个供应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1996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制造研究协会在综合考虑了制造业供应链中的环境影响和资源优化利用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在国内学者的定义中但斌[1]的定义较为全面,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考虑供应商、生产厂商、销售商和用户,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流程中,对环境影响最小和资源利用率最高。
近几年学者对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在政府补贴等制度下,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管理决策问题和供应链的实现方式,管理决策问题。如吴绒[2]研究了在政府补贴条件下,政府和企业博弈模型,分析模型在纯策略和混合策略下的最优均衡决策结果,给出了政府和企业采取的最优策略;吴绒[3]还研究了在政府监督下,政府和企业的博弈模型,同样给出了最优管理策略;隋博文[4]设计出在消费者需求、绿色壁垒、政策规制、信息技术、共赢基础等要素驱动下,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各流程的重组,并提出管理对策;农村品绿色供应链的实现方式,如谭丹,朱玉林[5]从战略、策略、技术三个层面,设计了协同型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实现模式;如肖亮[6]在分析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运作流程的基础上,提出农产品流通的信息体系、物流体系、组织模式等五个层面确保供应链流通模式的有效运转。第二,对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评价,如何开伦,邓小翠[7]从生猪绿色供应链的流程执行、运行、节点企业和绿色水平等四个方面构建了三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对供应链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王勇,游泽宇[8]从业务成本、运营状况、生产质量、客户服务、绿色环保和财务价值六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对“菜联网”绿色供应链评价。第三,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如徐娟[9]等针对生鲜农产品突发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生产风险,提出政府与农户组织相结合、供应链横向联盟、供应链纵向联盟三种应急模式;昝莹莹[10]研究了在涉农突发事件中政府舆论的引导作用。
已有文献研究发现,从农产品供应链的视角研究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文章基本没有,本文从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安全突发事件的原因入手,分析造成安全事件的3类因素及安全突发事件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绿色供应链安全突发事件的紧急止损策略,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依据。
1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突发事件的成因分析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是指通过对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控制,把农产品的采购、生产加工、储藏和运输到最后销售整个过程作为一个整体链条,从而把农户、核心企业、运输企业和分销商联系起来的一个共同体,达到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最优的目的,即实现供应链绿色管理,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农村品质量安全事件,如“红心蛋”、“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事件,从供应链的角度考虑,是供应链各流程的环节存在问题,按照供应链的流程可以把安全事件的成因分为以下几类:
1.1 农产品生产环节,自然灾害及农民意识淡薄造成的突发事件
农业自然灾害引起的突发事件,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冰雹、雪灾、动植物疫情等,这些灾害给农户造成了危害和损失,如最近的禽流感、猪蓝耳病、香蕉黑霉病等疫情,导致市场上农产品物价偏高。
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达到规模生产的不多,多为分散小农经济,农民是主要生产者。由于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食品安全意识和绿色环保意识淡薄,使农产品生产环节存在隐患,如“瘦肉精事件”,农户为了提高经济利益,养殖过程中添加违禁药品,导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此外还存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和激素等生产资料的随意使用,这些都带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1.2 农产品流通环节,信息流不畅或信息披露不及时造成的突发事件
从农产品的生产到消费者手中,如果没有及时、准确的信息,极易引起农产品的腐烂、变质等突发事件,如流通渠道不通畅、供求信息不对称,特别是生鲜产品从采摘到销售有很强的时间要求,由于农民自身水平限制,销售渠道和方式单一,产销脱节,造成生鲜农产品滞销事件,给农民带了极大的损失。
信息披露不及时造成的突发事件,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微信、微博等各种社交媒体的发达,存在部分个人和媒体为吸引眼球谋求经济利益等目的,杜撰、夸大安全事件的问题,散布虚假信息造成社会恐慌,如“针眼注水蟹”,“烂棉花做大米”等,这些内容引起不明真相的公众转发,像滚雪球一样造成了社会恐慌。
1.3 检测技术适用性不强、监督机制不健全
农产品的快速检测和现场应用性不强,我国农产品的安全检测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针对农贸批发市场和农户的便携式检测工具较少,缺乏现场和基层快速检测手段和技术;同时对农贸市场的准入和监督机制不健全,促使有农药残留、生鲜乳添加违禁物质等问题存在安全隐患,也是造成突发事件的因素。
2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安全突发事件的特点
第一,传播速度快,安全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借助媒体、互联网、社交平台等传播的速度非常快,会导致公共的恐慌,减少对正常农产品的消费。
第二,造成危害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农产品或变质或滞销,会对供应链上的企业如:农户、核心企业、分销商等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企业和销售商的名誉也会受损,带来无法估量的无形损失。
第三,波及范围广,世界经济已经进入高度一体化阶段,各国经济发展相互依存,突发事件的发生不仅会波及本国的消费者,对国外市场也会产生影响,造成全球性危机。
3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突发事件紧急止损策略
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突发事件造成的损耗,保障公众的健康,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减少农户、核心企业和分销商的损失,设计如图1的紧急止损流程图,并提出以下建议来有效预防、应对安全突发事件。
3.1 发挥政府应急处置指挥领导小组的作用和及时、准确的信息披露
第一做好应急处置工作,2014年1月,农业部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明确了政府部门的职责,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事件进行分析评估,核定级别,开展处置。对不同级别的安全事件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調查事件的原因,采取行政处罚、封存或找回产品,同时专家技术组人员负责评判事件的发展趋势及造成的危害,提供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第二做好信息披露,在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有恐慌心理,政府披露信息对公众最可信。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既要对公众负责,保障消费者权利,同时又要维护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合法权益如农户、供应商和分销商等,尽量避免事态扩大,造成更大损失。因此政府要及时、准确的披露信息,做好舆论导向作用,做好信息采集、报告和通报,要作到知道多少信息报告多少信息,及时披露,随时披露,信息公开透明。
3.2 农户做好横向结盟和纵向结盟,建立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我国生鲜农产品大部分由散户独立经营,农户文化水平较低,资金、技术和信息获取能力弱,渠道狭窄,应对突发事件时不能及时有效的降低风险,减少损耗。因此从供应链的视角,农户要做好结盟。
第一,农户和农户间的横向结盟,单个农户经营在应对风险时,能力较弱,农户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可以自发组织起来,建立临时农户联盟或合作组织,实现有组织、有规模的生产经营,同时联盟的结合可以提高议价能力和在供应链中的主动性。
第二,农户和批发市场,农户和超市的纵向结盟,农户和批发市场或者超市建立长期合作的销售关系,可以省去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和渠道成本,同时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如果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可以比较容易的实现追溯体系,减少事态的扩展,降低损耗。通过这种结盟提高了应对安全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
3.3 专业机构检测,加强监督管理
突发事件的技术鉴定要由专业技术机构来担任,保证监测结果正确性和可信度,如对生鲜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检测,要保证监测结果一致性;强化监督执法,对安全突发事件处置中的失职、渎职行为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同时要加强对农户的管理,通过对供应链上的农户、运输企业、销售企业等进行宣传教育培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但斌,刘飞.绿色供应链及其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0(11):1233-1236.
[2]吴绒.政府补贴策略下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决策研究[J].广东农业科,2014(15):215-218.
[3]吴绒.政府规制下的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决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4(9):459-461.
[4]谭丹,朱玉林.基于协同理论的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实现模式[J].经济问题,2011(1):88-90.
[5]肖亮.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流通模式及运作流程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1):109-112.
[6]隋博文.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流程重组及对策[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4(5):44-48.
[7]何开伦,邓小翠.基于霍普菲尔德神经网络的生猪绿色供应链评价[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30-34.
[8]王勇,游泽宇.“菜联网”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J].物流技术,2013(4):227-230.
[9]徐娟,李学婷,涂涛涛,包玉泽.生鲜农产品突发事件中农户风险的应急组织模式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4-70.
[10]昝莹莹.涉农突发事件中政府的舆论引导策略——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为例[J].中国农垦,2014(1):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