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一直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短板。现如今,农村金融正被互联网公司视作一大风口,但农村市场的复杂性让金融服务并不能简单复制城镇模式。如何因地制宜做好农村金融服务,成为所有互联网金融公司面临的难题。全盛模式在中国3-5线城市的实践,为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颇具可行性的样本。
2011年,银监会发布《关于继续做好空白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的通知》,提出积极发展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现代金融服务方式。彼时,互联网金融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个陌生的词汇。来到2016年,“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的表述已经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
农村金融服务之“痛”
中国广大农村由于传统金融机构覆盖力不足、产品及服务上缺乏创新,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类金融机构缺失,导致直接融资渠道匮乏,“贷款难、贷款贵”已经严重困扰着我国农业及农村的发展。
过去,一提到农村金融,首先会想到农村信用社,它是向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农信系统改革举步维艰,存款来源越来越少。对于传统商业银行来说,一方面是渠道下沉不到广袤的农村,在业务量很少的村庄设立网点并不现实;另一方面是农村业务成本与收益难以匹配,金融服务成本过高。多种因素造成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覆盖力不足,渗透率低,金融服务缺失,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由于信息不对称,农村人群的盲目性、闭塞性、盲从性,让一些不法分子趁机穿上了“互联网金融”的小马甲,骗取农村理财人群的信任。只要许诺投资者虚高的利润、极低的门槛和快速回报,以超高收益吸引投资者,老人和农民在这样的高息诱惑下,由于没有接受过专业理财教育,身边也缺少投资理财指导服务的机构,很容易在身边人都投资,亲戚朋友的劝说下而被骗。
比如惠卡世纪,以“普惠金融”“解决三农问题”的名义深入农村,农民是其最主要的目标投资者,针对农民群体的理财产品,都是从各个角度进行包装,如脱贫宝、农村宝,非法集资3亿多元,涉及广东、北京、上海、江苏等10多个省投资人3万多名。
巨头“下乡圈地”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农村,有56.8%的农户表示资金很紧张,而认为农村贷款不便利的农户占到69.6%。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截至2014年底,中国金融机构本外币农村贷款余额为19.4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不到23%,农村村镇银行县域覆盖率仅为54%。
在这个一片荒芜甚至空白的市场,已成为互联网公司们竞相追逐的“香饽饽”,传统金融机构产品、服务的缺位为互联网金融让出了机会。大大小小的互联网金融玩家纷纷卷起裤管“下乡圈地”。
今年1月,蚂蚁金服成立了农村金融事业部,针对三农用户的生产、经营、生活提供各类普惠金融服务,包括支付、保险、融资、征信等。3月,蚂蚁金服还宣布了一个名为“千县万亿”的计划,要在未来3至5年里,在全国1000个县撬动万亿的社会信贷资源。4月底,蚂蚁金服在B轮融资后宣布,将普惠、绿色、农村和国际化确立为未来发展的四大战略。
此外,宜信、翼龙贷、领鲜金融、什马金融、1号钱庄等都已经在农村金融领域“跑马圈地”。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市场空间巨大,但地域分散、成本高昂、风险控制难是制约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发展的大问题,同时各个地区业态差异性太大,金融服务并不能完全复制,需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开展。再加上缺少相应的数据支持,以及对当地农村情况的深入了解,企业也无力投入过多的金融专业人才到各个农村,因此现在的农村金融面临着创新热闹有余,执行困难重重的尴尬境地。如何寻求一种服务模式,解决农村金融机构覆盖力不足与旺盛的民间投融资需求的矛盾是发展农村金融面临的一个难题。
全盛模式
为拓荒农村市场提供样本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受限于农村的天然局限性,传统金融的“自上而下提供金融产品”的思维方式并不适合农村金融,农村金融的发展必须要根据农村“自下而上的需求”去筛选、匹配甚至设计产品,满足需求。
互联网金融想要在农村发展壮大,首先服务模式要进行创新,基于网络但不能只停留于网络,线上与线下的结合需要地面服务的载体;其次产品需要创新,甚至不同的地域金融产品也有差异,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专业的服务体系和培训体系。如何利用好互联网的便利,同时释放机构的专业能力,规模化、规范化做好农村金融?全盛资本金融超市的思路为农村金融的发展瓶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
作為金融中介,全盛资本不碰资金,不直接放款,针对中国农村金融区域性需求差异化明显,金融服务机构覆盖力不足,金融产品、服务差异化严重的的痛点,系统性整合了上百家全国性、区域性机构的优质金融产品,通过智能投顾系统匹配不同区域贷款用户申请、理财需求、风险偏好等基本信息,通过大数据计算形成标准化模型,科学的推荐产品和服务。
全盛的做法是将传统加盟模式与科技金融相结合,满足合作机构快速规模化扩张的需求,通过全盛服务体系,可以帮助机构降低运营、营销成本,让资金端更加专心于低成本资金、风控把控和产品设计,而过去难以覆盖的3-5线城镇由全盛的市场和服务体系进行延伸。通过全盛智能投顾系统为3-5线城镇积累客户大数据,可以联合机构设计有针对性的产品,更加贴近客户需求。最后,全盛用庞大的人工和系统筛选出目前最适合3-5线城镇的产品,为全国金融机构把碎片化资产进行了有机整合、批量供给。线上银行、P2P等金融机构的优质金融产品和线下门店的客户大数据通过全盛金融超市形成一个完成的金融产业链,切实做到了“送金融下乡”。不仅满足了各大金融机构扩张的需要,也解决了乡镇、农村旺盛的金融需求,也从实际上起到了规范市场,降低民间融资成本的作用。
互联网金融进入农村,给农村金融市场注入了新鲜活力,有利于促进已有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要在农村扩大发展,金融产品的定制性、场景性、与生态性缺一不可。全盛模式在3-5线城镇的实践,为互联网金融公司“下乡布局”发展普惠金融提供了一个颇具可行性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