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小平
摘 要: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我国控制水土流失的主要手段,水土流失强度是判断水土流失情况的重要指标,本文简要论述了水土流失强度的等级和指标,以此为依据判断小流域综合治理前后水土流失强度的变化,了解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对水土流失的改善情况。
关键词: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强度;影响
我国在进行水土保持工程的长期研究中,总结出针对我国情况的治理措施,即小流域综合治理。我国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对防止水土流失,减小水土流失强度有很好的效果,下文将简要叙述,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作用和进展。并具体论述小流域综合治理对水土流失强度的影响。
一、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进展
通过小流域的长期综合治理,我国的水土流失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控制,给各地的生态、经济和民生等方面带来了极大的利益,以下将简述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进展。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方案有修建基本农田、修建水利工程、植树、种草以及营造水土保持林等,通过对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很好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同时,小流域综合治理有利于治理土地荒漠化;其次,对与已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通过水利工程的修建,又增加了蓄水能力和阻挡泥沙的能力,对减少洪涝灾害有很大的作用,最后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一些地区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与经济紧密结合,发展特色产业,极大的帮助了本地经济的发展。。
二、实例分析
1.水土流失强度标准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地形地貌以及气候有较大的差异和区别,以下将简要叙述和列举我国各地水土流失强度的划分。
以下划分标准的依据为《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 96)。根据SL190- 96的规定,我国水土流失地区根据侵蚀外营力的差别,被划分为水力侵蚀类型、风力侵蚀类型和冻融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类型为例,其主要分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西南土石山区。由于这些地区自然条件的区别,使得这些地区成土速度上有所不同,因此标准中还规定了各地区土壤允许流失量(单位为t/( km 2 ·a))的標准,具体如下:西北黄土高原区为1000、东北黑土区为200、北方土石山区200、南方红壤丘陵区500、西南土石山区500。水土流失强度根据水土流失量(单位为t/( km 2 ·a))的不同分为6个等级:(1)剧烈侵蚀:>15000;(2)极强度侵蚀:8000-15000;(3)强度侵蚀:5000-8000;(4)中度侵蚀:2500-5000;(5)轻度侵蚀:200,500,1000-2500;(6)微度侵蚀:200,500,1000以下。其中轻度侵蚀和微度侵蚀是以各地允许的土壤流失量为标准界定的。
2.小流域综合治理对水土流失强度影响
定西地区地处黄河中游,在黄土高于与西秦岭的交汇处,其主要地貌为山地。在经济上,定西地区属于贫困地区,其自然因素除了干旱以外,土壤的侵蚀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该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是重中之重。该地区主要小流域有渭河流域、洮河流域等。造成当地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是水力侵蚀,这与当地夏季暴雨集中有关,而根据当地的地形和环境因素,当地小流域综合治理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1)改造梯田,梯田在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条件、增加粮食产量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定西地区十分重视梯田的改造,到2008年底,定西市已累计修建梯田500万亩,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水土流失;(2)兴修水利,由于定西境内流域众多,夏季易发生洪涝,需对其进行重点治理,因此当地政府在水利改造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在拦截洪水、拦蓄径流泥沙等工程上成就显著,很大程度上做到调节径流、保持水土、扩大耕地等,给当地的农业带来很大的帮助;(3)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该地主要采取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建造防护林。以岷县为例,该县森林绿化率达到36%以上,完成退耕还林36万亩、天然林管护57.3万亩、天保工程封山育林3万亩、三北防护林11万亩、中幼林抚育14万亩,并实施矿区环境恢复治理等35个生态项目,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环境。同时,岷县根据当代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种植珍惜药材,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丰收。
本文数据来源于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采用的数据为1995和2000年的定西地区土壤侵蚀的数据,即经过多年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后该地区的水土流失情况。首先,两次调查的总的流域面积不变,均为19626.69平方千米,经过统计与数据处理,得到,该地区的侵蚀强度分别为微度侵蚀到极强度侵蚀5个等级,1995年的数据显示微度侵蚀到极强度5个等级的土地面积分别为为:2330.01、1919.43、8568.12、5343.70、1465.41平方千米。占据总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11.87%、9.78%、43.65%、27.23%、7.50%。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侵蚀面积最多的是中度侵蚀和强度侵蚀,轻度侵蚀及以上的土地面积占88.13%,经过多年治理,到2000年,土地侵蚀明显改善,从微度侵蚀到极强度侵蚀5个水土流失强度的面积分别为3774.32、813.13、8291.41、5337.02、1410.81平方千米。占据总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19.23%、4.14%、42.25%、27.19%、7.19%。治理前后的数据对比,发现从轻度侵蚀到极强度侵蚀的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微度侵蚀的面积已经增加到总面积的19.23%,同比增加了62.01%,治理成效非常显著。
三、结语
小流域综合治理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洪涝等自然灾害,有利于改善生产用地的土地状况,实现粮食的增产,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定西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前后土地水土流失强度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小流域综合治理能够很好地控制水土流失情况,是十分有效的水土保持的手段,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颉耀文等. 小流域综合治理对水土流失强度的影响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02(12),9(04).
[2] 连米钧, 水土流失概念及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J].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1,(01).
[3] 张新玉,杨元辉. 我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J]. 中国水利 (水土保持特刊),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