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丽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美国白蛾的生理特性及主要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美国白蛾;防治
美国白蛾分布于美国、加拿大、东欧各国及日本、朝鲜等国。美国白蛾属国际性检疫对象,俗称网幕毛虫。1979年在辽宁省首次发现,目前约半个中国的地方都有发生。初孵幼虫有吐丝结网,群居危害的习性,每株树上多达几百只、上千只幼虫危害,常把树木叶片蚕食一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甚至导致树木死亡。
一、阳信县美国白蛾发生情况
美国白蛾的主要危害树种:美国白蛾危害植物种类多,在阳信县发现的首先危害树种主要有法桐、白腊、桑树、杨、泡桐、柳树等,严重时危害农作物。其主要特点:危害严重;食性杂,可危害300多种绿色植物;繁殖量大,一头越冬雌蛾一年能繁殖三千万头幼虫,最多可达到2亿头以上;传播途径广;严重扰民;适应性强,幼虫有极强的耐饥饿能力。防止美国白蛾是阳信县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美国白蛾生理特性
美国白蛾生长要经过四个阶段的完全变态,卵、幼虫、成虫、蛹。卵近球形,直径0.5mm左右,卵产在叶背面,呈单层规则排列。孵幼虫一般为黄色或淡褐色。老熟幼虫头部黑色,有光泽,体长22.0-37.0mm。蛹体长9.0-12mm,宽3.0-4.5mm。初淡黄色,后变橙色、褐色、暗红褐色。美国白蛾成虫体白色。
美国白蛾一年发生三代。次年4月上旬至5月下旬越冬代成虫羽化产卵,幼虫4月底开始危害,延续至6月下旬,幼虫老熟时从树上向下爬行至隐蔽场所化蛹,越夏蛹则多集中在寄主树干老皮下的缝隙内,部分在树冠下的杂草枯枝落叶层中、石块下或土壤表层内。7月上旬当年第1代成虫出现,成虫期至7月下旬。第2代幼虫7月中旬发生,8月中旬危害盛期。8月份出现世代重叠现象,可以同时发现卵、初龄幼虫、老龄幼虫、蛹及成虫。8月中旬当年第2代成虫开始羽化,第3代幼虫从9月上旬开始危害至11月中旬,10月中旬第3代幼虫陆续化蛹越冬。越冬蛹多在树皮缝、土石块下,建筑物缝隙等处。越冬蛹期一直持续到次年4月。
三、阳信县美国白蛾的防治措施
美国白蛾发生初期要抓住三个关键:一是第一代防治是关键,如果第一代防治不力,第二代幼虫将会呈几何倍数增加造成虫灾爆发,给防治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难度;避免出现监控防治死角是关键,美國白蛾繁殖速度惊人,如果出现防控死角,疫情将很快蔓延。在阳信县防治时期大约在每年5月下旬只6月初,7月下旬只8月初,9月上中旬这三个时期。
防控美国白蛾可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检疫。疫区苗木不经检疫或处理严禁外运,疫区内积极进行防治,有效地控制疫情的扩散。
2.人工剪除网幕:在美国白蛾网幕期,采取人工剪除网幕,就地销毁,并对周围100米范围内进行喷药处理,可以取得较好防效。
3.灯光诱杀:在各代成虫期,利用美国白蛾成虫的趋光性,悬挂杀虫灯诱杀成虫。一般挂灯间隔以100米为宜,挂灯处要求无高大障碍物,每天从19:00-次日6:00开灯。
4.人工挖蛹:在美国白蛾各代蛹期,采取人工挖蛹的措施,无公害,效果好
5.草把诱集:根据美国白蛾老熟幼虫下树化蛹的特性,于老熟幼虫下树前,在树干1.5米高处,用谷草、稻草、草帘等围成下紧上松的草把,诱集老熟幼虫集中化蛹,虫口密度大时每隔一周换一次,解下草把连同老熟幼虫集中销毁。
6.生物防治,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天敌,目前可人工大量繁殖。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至化蛹初期,释放天敌周氏啮小蜂防治是持续稳定控制美国白蛾疫情的绿色无公害技术措施。
7.药剂防治,药剂选择:应选择仿生、生物和植物性杀虫剂等对生态环境安全的药剂,目前主要有灭幼脲类、美国白蛾病毒、苦参碱、BT制剂、阿维菌素等。在施药防治过程中,严格按农药使用说明规范操作,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人、畜伤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