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仪表小轴径零件加工方案的改进

2016-10-21 22:39梁俊文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改进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农用设备仪表中小轴径零件在沈阳机床CM125A精密车床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改进方案。

关键词:农业机械仪表; 小轴径零件 ;改进

笔者利用寒暑假到农业机械厂进行实习进修。该厂主要生产农业机械仪表配件。农业机械用仪器是农业机械科学实验和作业流程中用于观测、测量、检测、计量、控制,以及显示、记录、分析与处理的仪器、仪表或仪器系统。我所在的实习车间主要负责农业机械仪表表头细长轴部分生产。在生产中,我们发现一些小轴径零件的报废率较高,主要原因是夹具产生较大误差,导致生产出的工件不达标,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零件问题的提出

农业机械仪表的表头部分有锅轮、锅杆、齿轮轴等零件,最大轴径6.22毫米,最小轴径1.5毫米,最小公差0.008毫米,粗糙度都在以下,全部采用1Gr18 Ni9 Ti〉不锈钢。当时车间只有三台沈阳产CM125A精密车床是比较好的,在设备上我们远不及美国、日本厂,但我们有一支过硬的车工队伍,对不锈钢的切削加工有较丰富的经验。当第一批(十套)试产工件完成后,送质检部门,有30%长度超差成为废品,是因定位基准不能与测量基准统一。余下送装配,又有50%以上径向跳动太大而不能装配(当时检测部门不作径向跳动测试),是因用三爪卡盘装夹作调头加工。此后,我们便开始研究此问题。

二、讨论零件问题

轴向定位,提高同轴度是问题所在。车间里组成专题讨论小组,提出多条技改意见,我们共同讨论,从中作可行论证,对不合理方案并逐一否决。其中我们小组的目标是要工件径向跳动降低0.05毫米。最终我们把问题集中在三爪卡盘产生的误差。

三爪卡盘存在两个误差,一个是制造积累误差,另一个是安装积累误差。如何在结构、安装上解决这两个问题,我想到了锥面,其同轴精度较好,如能利用锥面的配合装夹工件。此时,针对误差我们设计出一种专业的夹具,名为锥面弹簧夹具。

三、问题的解决方案

1.锥面弹簧夹具的结构

机床是工作母机,理论上说精度应高于所加工的工件。

但是出现误差就说明机床的夹具部分出现了问题,必须通过设计专业专用夹具来减少误差。专业夹具必须解决积累误差的影响,以保证工件的质量,但排除积累误差是机械精加工业的瓶颈。为此,我们定下三项加工要求:

(1)工件装夹后的中心线保证在机床主轴的中心线上。

(2)轴向定位基准必须与测量基准一致。

(3)结构简单,减小积累误差。

锥面弹簧夹具由:胎具、夹套、定位螺杆、弹簧、螺母、拉杆、紧固板手组成。夹具的结构组成如图1所。

2.装配与定位基准

胎具的外锥面与车床的主轴锥孔配合,由定位螺杆、拉杆拉紧,在主轴和胎具上做记号,作下次安装的定位点。胎具的内锥孔与夹套的外锥面配合,装上工件后由螺母锁紧,工件的轴向测量基准面与定位螺杆的端面接触作为轴向定位。工件安装时伸出部分由定位螺杆进行调节所需长度。在大拖板上找一点作为百分表的触点,进行轴向对刀定位。工件加工完成后松开螺母,由弹簧弹出夹套,取出工件,然后作第二次装夹。操作符合要求。

3.材料的合理选择

50#钢是优质碳素钢,机械性能稳定,是加工重要机械零件的选用材料,通过调质处理,削除内应力,减小变形,能得到较好的强度和韧性。为防止长时使用出现磨损和塑性变形,产生过大的径向跳动,严重影响同轴度。

如图2所示:

当孔和轴的配合是最小间隙,c 是最大值,夹口是线接触,两条中心线重叠,状态最佳。

当孔和轴的配合是最大间隙,c 是最大值,夹口是线接触,两条中心线重叠,状态次之。

当孔和轴的配合是最大间隙,夹口产生塑性变形,夹口是点接触,C的长度减少,C的长度增加,在车削中受径向力影响工件产生倾斜,此时两条中心线相交,径向跳动最大,状态最差。

由此可见,孔和轴的配合间隙和夹套的质量至关重要。因轴存在公差,间隙无法完全消除,必须选用优质材料以保证夹具的寿命。

4.夹具加工工艺

根据三项基本要求第一条,夹具是保证工件、主轴的中心线一致的手段,工艺要求较高。

加工步驟如下:

(1)粗车留0.3~0.4毫米余量(根据需要留夹位),螺母紧固板手一次加工完成,一起送调质处理。拉杆车好备用,夹套数量根据工件规格数量而定。

(2)精车胎具内孔定位面18,内螺纹M18 1.5,4号莫氏外圆锥,要求一次装夹完成,外锥面要求作综合测量,着色要薄,与车床主轴锥孔接触面积达98%以上。

(3)精车夹套外圆22,内圆18,外圆锥42,在铣床上铣槽,留0.2~0.3mm余量,让精车夹口6内圆时是连续切削加工面。

(4)精车定位螺杆,要求一次装夹完成,保证2孔与16的同轴度一致,2孔的下偏差应尽可能接近工件轴的上偏差,以减小间隙。

(5)拆下机床卡盘,用煤油严格清洁车床主轴锥孔,装上胎具,定位螺杆,用拉杆拉紧,车削胎具外螺纹M48 2,完成后再次收紧拉杆,然后精车内孔22和内锥孔42,用夹套锥面作综合测量,着色要薄,确保锥面接触精度。

(6)装上夹套用螺母锁紧,精车夹面孔6,要确保圆柱度要求。然后用手工锯开铣槽,去毛刺。

四、生产实践总结

由于前期准备充分,问题考虑较为周到。在现场生产效果较好,一次试车便获成功。工件完成第一工序后用煤油清洁工件测试径向跳动,都控制在0.01毫米左右。轴向定位较为稳定。成功降低0.05毫米径向跳动的目标,提高了生产率,减轻了劳动强度。产品送质检后马上装配,100%获得通过。为厂争取了时间,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后来表头轴类的径向跳动检测成为厂里的免检工序。我本人也得到实习单位的表扬。

五、结语

这次对CM125A锥面弹簧夹具的技改经验。把实习的经验运用到今后指导学生使用精密车床加工零件中,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北京第一通用机械厂.机械工人切削手册(第五次修订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兰建设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7.

作者简介:梁俊文(1987-),男,广东中山人,中山技师学院机电系老师,助理讲师,工程学士。

猜你喜欢
改进
蝙蝠算法的研究进展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方式的几点思考
浅析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与创新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浅析秦二厂设计基准洪水位提升对联合泵房的影响
某型飞机静止变频器干扰电台通话故障分析及改进措施
信息化时代如何加强统计信息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