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16-10-21 12:14段秀荣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思维语言数学

段秀荣

数学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 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 重新认识课堂,也就是在重新认识教师和学生生活的舞台和空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课堂教学预设是必要的,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 对学生而言,即需要预设性发展,也需要生成性发展,它是个性的张扬,心灵的共鸣,思维的共振.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想驾驭课堂,只有拥有最先进的理论和认识能力,才能得心应手,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一、把社会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应探索与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 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这既是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 如第二册“元、角、分”的教学,结合教材中的实践活动,我创设了“小小百货商店”的情景:把学生的文具、日常生活用品、水果、小玩具等标上价钱.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买卖商品的模拟活动,让其中的一人当售货员,其他的同学当顾客,“顾客”要把选中的商品的价钱准备好再交给“售货员”,若给的钱数不对,其他同学要指出,角色要互换. 然后,我拿着一支标价9元7角4分的笔,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你若想卖这支笔打算怎样付钱?有几种不同的付钱方法?同学们情绪高涨,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元、角、分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给学生创设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 学生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由此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教师无法代替学生的思考,更无法代替几十个学生的思维. 学生通过“做数学”使他们亲自体验了获取知识的快乐. 我认为具体做法如下:

1.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主关系,使学生敢于创新

教学中,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才会热情高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更高. 可见,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 在课堂上应给学生提供大量观察、实验、活动的机会,使教学更容易体现“提出问题——相互交流——汇报总结——巩固、实践”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 如,教学“8加几”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用学习9加几的方法来学习8加几,让学主观察课件、摆小棒、讨论,归纳出8加几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练习、游戏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2. 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关注每一名学主的发展

新标准的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这一理念,精心设计教案、内容及练习,确实落实充分地尊重、关心每一名学生,课堂中改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改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主动去发现数学问题,积极学习数学知识,探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数学.

3. 组织有趣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和组织概括能力

在合作學习中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见解,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达到较完美的认知状态. 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长方体、正方体角的特征、边的特征,通过相互交流、补充,就能较完整地归纳出长方形、正方体的特点. 然后我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拿一拿、摸一摸、猜一猜,进行多次的练习,整堂课气氛十分活跃,通过游戏,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学生们学得很开心,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不但学得快,而且记得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如教材中9加几的这一节,例1式子旁的文字是用文字语言来描述运算方法,通过教师的教读,学生齐读,抽读,同桌互读,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表述,然后在例2让学生自己摆学具,在小组内互说运算方法,进而在例3和例4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对运算方法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述. 从这些小细节里面,我深深明白了教材编写者们的编写理念,是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意会与言传的必要性,通过对知识的文字语言描述,同学们看法、思维交互推进,完善了自我认识.

4. 建立多种评价方式,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取成功的体验

开放式的课堂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获得了探求新知识的激励. 教师应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 在课堂中应巧妙运用激励性言语,撩拨学生创新的欲望. 如当某位同学提出创造性的解法时,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为“×氏解法”,号召全班同学向他鼓掌,对他说“×××,你真棒!”;当某位学生的创造性解法不够成熟完善时,教师下课后和他一起探讨;当学生的创造性解法明显不对时,教师首先肯定他的创新意识,然后帮他分析错误的原因. 我常用一些彩色的纸,剪成苹果状,一个苹果上写一个算式,然后请孩子们来,“摘苹果”,如果孩子答对了,全班小朋友就对他说“对对对,这个苹果属于你. ”如果答错了,就对他说“错错错,请你继续再努力. ”通过这些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保护其创新的热情. 总之,现代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取得一个装知识的袋囊,而是从多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教师在钻研新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适当地应用开放式教学,对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创新思维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都将有较大的帮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思维语言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