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湧仙
2016年6月5日,瑞士举行公投,决定是否向每位成年公民每月无条件发放2500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1.7万元),结果近77%的瑞士人对这项夺人眼球的提案说“不”。照理说,这种“天上掉馅饼”的福利应该人人欢迎,为何大多数瑞士民众却毫不领情?
首先,民众认知。在一般瑞士民众看来,人必须通过自己的工作获得报酬,他们不愿接受“不劳而获”的钱财,对“不劳而获”的观念更是不屑。很多瑞士人认为,通过工作赚钱养家,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人们什么都不去做,那就什么也生产不出来,整个国家会变穷。
再说了,无条件领钱也会毁掉人们的劳动观念和进取精神,从而阻碍社会进步。即便是提出這项提案的人,他们考虑的也不是“躺着挣钱”,而是认为“无差别基本工资保障”可以让所有人都能“有尊严地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特别是当越来越多工种被机器人取代,越来越多行业实现低人力成本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时,这种新的分配方式可以让人们从简单繁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投入更加有创造性、自己更感兴趣的工作中。
其次,高福利国家的通病———财政问题。瑞士等很多西方国家均主张“福利主义”,所谓“福利主义”,就是主张政府收取高税收,并提供高福利乃至一手承办教育、卫生之类涉及公民福利的事业。高福利必须有资金支持,这最终将导致对经济体系所生产出来的财富征收赋税。从经济学角度而言,这项“无条件发钱”的提案,会给公共财政带来难以承受的负担。瑞士人清醒地看到这一点:政府必须削减其他部门的财政开支或大幅增税,而这将导致物价上涨,给宏观经济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最终损害经济。
最后,难民及其他问题。不少瑞士人认为,若瑞士为一“岛国”,该提案或许可行。但事实是,瑞士为内陆国家,如果实施该提案,对周边国家的吸引力会大大增强,届时,滞留在德国、奥地利等国的大量移民包括难民会涌入瑞士,给这个弹丸小国带来棘手的难民问题。此外,瑞士企业界亦表示,提高税收必将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威胁就业,逼迫企业迁移至经营成本更低的海外地区。
其实,瑞士民众一向对资金来源不明确的福利方案抱怀疑态度。近年来,延长法定带薪休假的“6周带薪假期”(2012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2014年)等提案,已经先后被瑞士民众否决。对于此次公投,《新苏黎世报》早早就断言“注定通不过”。稍稍有些常识的人都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福利的背后必定要有所付出。而理智的瑞士民众也就这样云淡风轻地对“免费的午餐”说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