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伟 张德军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9-000-02
摘 要 本研究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为对象,采用抽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体育比赛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学院每年举行的大型(全院)学生体育比赛约有70多项,体育比赛项目众多,形式丰富多样,增加了一些新的比赛项目和比赛组织形式。但是,学生对学院学生体育比赛现有的状况满意度不高,说明90后一代大学生对体育比赛的需求越来越高。学生(协会负责人)对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不满意度偏高,学生协会希望争取资源与支持的意愿度较高。指导老师对体育协会在专业技术练习、裁判培训、比赛方案指导、场地器材协调等多个方面给予支持,得到广大学生体育协会认可。学生体育比赛的组织应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生体育比赛制度要科学化,学校体育比赛内容要大众化,学校体育比赛要着力体现特有的校园文化,校园体育竞赛的目标要多元化。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比赛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抽样调查法,于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对佛职院在校学生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9份。回收率为99%,有效率96.97%。
2.访谈法
对佛职院19个学生体育单项协会负责人进行询问和谈话。
二、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体育比赛的项目和形式
学院现行学生体育比赛的项目有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长跑、定向越野、舞蹈、健美操、瑜伽、跆拳道、双节棍、高尔夫球、自行车等。比赛组织形式包括学校一年一次的全校田径运动会,每年体育文化节的足、篮、排、乒、羽、网球和阳光体育长跑比赛,每学期各体育单项协会的协会杯比赛,成立有院队项目的每年进行院队选拔赛,省市组织的校外比赛,如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大学生锦标赛等,另外还有校际间的交流比赛等,其中,舞蹈、健美操、瑜伽、跆拳道、双节棍等项目的比赛是以展演比赛形式举行。每年举行的大型(全院)学生体育比赛约有70多项,不包括系部内部的小型体育比赛、系部选拔赛及其它形式灵活多样的体育比赛。这些结果表明学校体育比赛项目众多,形式丰富多样,不仅承袭了传统的学校体育比赛组织形式,同时不断改革创新增加了一些新的比赛项目和比赛组织形式。
(二)学生对现行体育比赛的满意度
调查表明,学生对现有的体育比赛感到非常满意的占13.54%,满意占23.96%,一般占25%,不满意占26.04%,表示不了解占11.46%。这一结果显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学生占37.5%,不满意的学生占26.04%,说明学生对学院学生体育比赛现有的状况满意度不高,而不满意度偏高,同时表示不了解的学生占11.46%,占88.54%学生关注学生体育比赛,说明90后一代大学生对体育比赛的关注度很高,学生对体育比赛的需求越来越高。
(三)学生体育比赛的组织
学生处是负责管理学生体育比赛的职能部门,统筹协调各项学生比赛,军体教研室负责具体协助承办工作,例如田径运动会、体育文化节等。目前,学生会社团联登记注册的体育单项协会有22个,同时每个体育单项协会都有体育专业教师做指导老师。通过调查,学生(协会负责人)对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感到满意的占36.84%,一般的占36.84%,不满意的占26.32%;学生(协会负责人)对指导老师感到满意的占78.95%,一般的占15.79%,不满意的占5.3%。结果显示,学生(协会负责人)对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不满意度偏高,学生协会希望争取资源与支持的意愿度较高。指导老师对体育协会在专业技术练习、裁判培训、比赛方案指导、场地器材协调等多个方面给予支持,得到广大学生体育协会认可。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指导老师的重视和支持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体育比赛开展的模式、内容、次数和范围。体育教师的工作要与学生体育运动比赛兴趣保持一致性,将是今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可能的趋势。
三、对策与建议
(一)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教育思想正是对人的主体性的认识。在体育活动中,人是运动的主体,故而要充分考虑学生所处的环境、情感、体质状况、场地、器材等因素,调动人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体育竞赛当中。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标的科学体育观,才能充分发挥校园体育比赛的本质功能和作用。这一思想的提出为学校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学校体育比赛新模式的建立提供了依据。以往的纯竞技项目的比赛和单一的运动会的竞赛模式已不适合新时期学校体育发展的要求,构建新时期学校体育竞赛模式是校园体育文化工作发展的必然。
(二)学生体育比赛制度要科学化
体育比赛制度的科学化,主要是表现在体育竞赛制度要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同时,还能促进他们形成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校体育比赛应该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弘扬“体育为人人”的人文主义思想,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意识为主线,将竞技、健身、娱乐、知识传播、促进交往有机的结合起来。让体育比赛成为架起学生体育锻炼和娱乐之间的一道桥梁。
(三)学校体育比赛内容要大众化
学校体育比赛应是学生参与锻炼的大好时机,是充分展示体育才能和尽情表现自我个性的舞台。因此在比赛内容的设置上,不仅要考虑适合广大学生参与的竞技项目,还可根据学生的爱好,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一些娱乐性和参与性的体育项目,将竞技、娱乐、健身三者结合,使得体育的竞技作用与健身娱乐作用交相呼应,以更多的学生为比赛主体,以比赛促进群众性体育的发展为目的,从而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譬如增加拔河、踢毽子、跳绳和越野跑等比赛项目。
(四)学校体育比赛要着力体现特有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长期形成的特色,体育比赛也是体现校园文化的形式之一。校园体育竞赛是一种在特定文化氛围里进行的文化传播,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空间,体现了一种校园精神、校园特色。通过各种体育竞赛活动,既可以完成学校体育任务,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同时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缓解学习的压力。如户外拓展、篮球、网球、游泳等特色项目,学校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形成特有的校园文化。
(五)校园体育竞赛的目标要多元化
学校体育竞赛不仅有利于学生体育形式生活化,实现体育终身化的目标,同时通过充分提供运用和展示他们运动能力的空间,通过竞赛,使他们感觉运动的魅力,促进他们的体育学习和积极参与课外锻炼的兴趣,强化他们终身体育和健康意识。
参考文献:
[1] 邬似刚.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4).
[2] 卢虹.关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3] 潘丽萍.校园体育文化的营造[J].体育文化导刊.2002(3).
[4] 李宏,朱晓武.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
[5] 冯胜刚.课余体育锻炼与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J].貴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