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
【摘要】初中阶段数学的学习与文史科目的学习存在很大的差异,文史科学习以背诵、记忆、默写、阅读、理解、思考为主要手段,而数理科学习特别是数学则是通过大量的练习作业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从而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合理布置与批改作业,使作业更有效地发挥巩固延伸知识、培养发展能力、反馈教学信息的功能,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作业质量 有效学习
数学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对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影响很大,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必然需要对数学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给予极大的重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作业布置和批改方法。
一、如何布置数学作业
1.注重知识点。作业的布置依据是教材,学习新的知识之后,要根据学生与教材选择具有针对性的习题,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对新知识的巩固作用。而且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比如,在学习了一位数的加法之后,要在这个范围之内布置作业,而不是把一位数的减法尝试让学生去做,这样,学生既不理解,也打乱了学习的正常顺序。作业的范围以集中,而不是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合理控制作业量。学习质量的高低不在于作業量的多少,而在于能不能有效的巩固作业。很多教师在课外给学生布置很多作业,唯恐学生不学习,这样,学生在练习中感觉时间太长,做作业没完没了,从而产生厌恶的心态。过多的作业既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会在心理上给他们造成一定的负面情绪,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以后的作业中,有的学生就会马马虎虎,就付了事,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甚至错误百出,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所以,作业的量一定要控制在一定的量之内。
3.掌握一定的难度。作业的难易程度要把握准确,较小难度的作业不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而较大难度的作业则让学生费很大的脑筋,甚至基础本来就差的学生很难完成,也起不到巩固新知的要求,也不能很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甚至打击了学生学习热情。在布置作业时,最好进行分层,给学生一定的必做题,也给学生一定量的选做题,在选做题中,有难度高与低的题,学生可以有选择性的做,这样就顾及了所有学生的学习需要。
4.分层布置作业。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所以,他们在学习数学中都是在学习不同的数学。我们的数学教学要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作业的布置上也要顾及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布置的作业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既让学生能节省更多的时间又不增加学习负担,老师也从学生的作业中看出学生的学习进步。比如:下面的代数式求值,
(1)已知3x2+5x=8,求代数式2(3x2+5x)-8的值;
(2)已知3x2+5x=5,求代数式6x2+10x-8的值;
(3)已知3x2+5x-5=0,求代数式6x2+10x-8的值。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作业的难度在逐渐增加,有的学生能做出第一道,而第二道就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可以挑战自己,让自己尝试做出第二题或者第三题,或者只做出第一道题就可以了,而学习能力的学生,则要求无条件的全部完成!这样,他们都会在自己的原来基础上有所提高。
二、对数学作业的批改的尝试
1.作业中准许留白。每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存在差异,并据此分成了几个层次:优良生、中等生、后进生。部分学生 (特别是后进生包括部分中等生) 对于老师布置的部分题目不会做又不敢或懒于问老师问同学,为了按时完成作业就毫不费力地去抄袭,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针对这种情况,为了降低作业失真率,允许学生将不会做的题目留出空白上交。但在留白处要说明此题的困惑,教师针对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下一节课教学内容,在新课之前对于昨天作业中问题较多的题目重点评讲,由于学生对昨晚做的作业记忆犹新,对不会的作业又急于知道老师的评论,学生的认识结论和心理需求,都处于最佳状态,这样学生及时得到了教师的反馈,不仅作业的问题得到解决,知识也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2.改变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善用批改时多样的符号及语言。作业批改中教师经常使用的方式是打“√”或“×”,其实“√”与“×”学生看多了会产生厌倦与麻木的心理,做对了仅看个“√”并提不起多大的兴趣,而看到“×”太多了可能会失去信心,甚至熟视无睹。因此,简单地打“√”或“×”仅仅是对于作业内容的一种评价,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缺少了对学生的作业情感、作业态度的关注。平时就需要教师善于运用其他的符号与语言,当我看见学生作业做得漂亮笔者会在旁边加一个笑脸,并写上“真棒”;如果某个地方因为粗心而做错我会在旁边划出画个哭脸,并写上“真可惜”;如果一个学生用很复杂的方法做出一道题目本人会在旁边画一个流汗的脸,并写上“是否有简单一点的方法呢?”……当学生看到这样的批语,想必一定会非常期待每次作业的发放,因为或许作业评语当中就有老师对于自已的赞赏与鼓励,能够感觉到老师对于自己的关心与期待。
3.改部分课后练习为课堂练习。教学中的反馈———校正过程是保证大多数学生充分发挥认知基础特征的一种重要方法。课内小练习将课后部分作业或练习有机地设计安排在教学过程中。这既加强了课堂训练,也减轻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同时练习进课堂有利于分类指导学生,在学生独立作业时,教师可重点帮助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如果提前做完了规定的作业,可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水平适当地选择一些难度较大的有代表性的综合题去做,这样既保证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得以实现,也满足了优秀生的求知欲望,达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效果。
4.丰富传统的作业批改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到作业批改的活动中来。学生个体有差异性,成绩有好也有坏,可以分批次、分时间地上交作业。比如成绩好的学生先交,基础稍差的学生后交,这样教师可以先将一部分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并每天叫几位作业已批改好的学生参与到作业批改的活动中。这样做,一方面减轻了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在批改作业的同时,能够看到其他同学的错误或者其他同学的不同的解法,达到一种对比学习的形式,如果有不同的解法可以与老师交流分享。这样作业批改就成为学生与老师共同参与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很好地将教与学融合为一体。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参与批改,正是创设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互动平台,使其成为一种师生互动的有效的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