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瑞雪
一、贾伯壶来源
贾伯壶原是香港御雅斋所藏,年代为西周晚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贾伯壶是中国文字博物馆建馆以来从民间征集到的最为珍贵的文物。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建馆三周年之际,国之瑰宝、西周重器贾伯壶首展揭幕。这精妙绝伦的青铜器带着2000多年前的喜悦与哀愁、平和与战乱风雨兼程,终在古都安阳落户安家。
二、贾伯壶概述
贾伯壶纹饰华丽,整体线条流畅优美,为一对青铜方壶。连盖通高48厘米、身高40.5厘米、宽30厘米。壶横切面基本呈圆角方形。壶盖敛口,与壶身恰好接合,完整性极好。顶部外饰“S”型双龙纹,相对相应,奢美和谐。壶盖周边环绕饰有一组古朴雅致的无目窃曲纹,大气庄重。壶身平口,鼓腹,壶颈两侧附有一对活灵活现的龙形兽首环耳,造型独特,眉角上扬下卷,兽首传神,兽首的眉角突出“V”字形,眼睛炯炯有神。贾伯壶器颈上有一圈凤鸟纹,为西周中晚期流行的长尾鸟纹,腹鼓上的“田”字形扉棱交错呈突起的菱角形状,令原本光滑的壶身与方折的扉棱有相互对比的变化,在简洁的线条背后,显现出沉实厚重、礼制庄严的感觉。
三、贾伯壶铭文
在壶盖外侧,铸有铭文八行共三十三字(含重文二),“隹王二月既死霸丁亥贾伯作世孟姬尊壶用享用孝用祈万寿子﹦孙﹦永宝用享。”这段文字是对贾伯壶壶盖子口上三十三个铭文的转译。壶盖铭文内容记述了某年二月既死霸丁亥日,贾伯为出嫁世国的女儿铸造此对尊壶,并用于祭祀祖先神灵和祈求万寿之用。
在对贾伯壶进行论证考察时,铭文中这样一个字引起了专家的注意——“公式”。经论证,专家认为此字应释为“贾”字。此事一经认定,在我国著名史书《左传》中关于贾国的记载便可得以验证。《左传·桓公九年》记载:“秋,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贾伯伐曲沃。”鲁桓公九年,即公元前703年,这是关于“贾伯”最早的文献资料。故该青铜器铭文中的“公式伯”,应为文献中的“贾伯”。
关于贾国的历史,传世的文献资料并不丰富。西周时,周康王姬钊把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之子姬公明封于贾,建立贾国,号为贾共公,作为周朝的附庸国。公爵爵位。因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所以贾国为姬姓国。公元前678年,晋曲沃武公夺取了晋地,唐改称为晋,贾国的领土被吞并。
《左传》有关贾国的资料只有两条,一是鲁桓公九年贾伯参与伐曲沃的战争,二是鲁庄公二十八年晋献公娶于贾,《左传·庄公二十八年》中记载:“晋献公娶于贾,无子。丞于齐姜,生秦穆夫人及大子申生。”
至于贾国的始封与灭亡,先秦文献没有记载,只有后出的族氏记录可供参考。而在《左传·桓公九年》中所提到的虢、芮、梁、荀、贾五国,皆是西周分封的地方诸侯,随着虢仲盨、芮伯壶、梁伯敔簋、荀侯匜等西周中、晚期青铜器的发现,已获得了二重证据的确立。惟贾伯的青铜器在此之前没有发现,贾伯壶历经千年而保存完好,不仅弥补了学术上的遗缺,更是带着使命、秉承着千年责任来到今世为《左傳》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