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爱春
【摘 要】我们要努力构建“快乐阅读”氛围,让读书成为我们师生共同的习惯,让每位老师、每一位同学都能“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关键词】同读同悟;交流激趣;导航链接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不重视阅读的人,是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沉闷枯燥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社会,是一个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 因此我们要努力构建“快乐阅读”氛围,让读书成为我们师生共同的习惯,让每位老师、每一位同学都能“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一、同读同悟
(一)与生同读
教师要做到推荐有的放矢,必须做到 “与生同读”。教师可以定期到新华书店关注一下儿童读物;看见班里有学生在看一本新书,要设法了解大概内容;从其它介绍新人新作的报纸杂志或学生的读书笔记中了解自己没有接触过的儿童读物。当教师了解了大量儿童读物后,就能抵制一些不良读物对学生的侵害。
(二)与生同悟
法国科学家笛卡尔说:“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许多品德高尚的人谈话。”读到一本好书,找到崇拜的英雄人物(是为社会、人类有卓越贡献或献身的人) ,心灵会感到幸福,从而强化道德、理想意识,净化心灵,一生朝着理想的目标奋斗不已。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激励了一代中国青年为祖国的事业前赴后继。
教师要给学生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创造课外阅读的机会,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下读书。
二、交流激趣
(一)边读边演 激发兴趣
小学生天性喜动,好夸张,喜欢把什么事都当真。表演性的阅读,正是要利用学生这种可爱的天性,把他们引到知识的殿堂中来。最简单的表演是富有感情色彩、节奏适当的朗读,适当加入表演的成分,会让整个阅读过程变得很开心,达到很好的效果。
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选择适合的故事,先让几个学生一起事先预习一下素材。主人公形象特别可爱、性格鲜明、语言特征明显的故事,特别适合边读边演。
(二)边读边画 拓展思维力
思维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是决定智力的因素。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使学生获取知识进行创造新学习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而画画、写作文同属于形象思维能力。
中国古典诗词讲究的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时小学生的课文大多图文并茂,让学生边读边画,边想边画,在阅读的过程中将文中所描绘的景象画出来,在画的过程中理解文章所描述的内容,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图画之中,感受读、画结合阅读的快乐。
(三)边走边读 增强感受力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走到那里,读到那里。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把阅读当成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到处都可以是阅读的好地方。
作文素材源自生活,阅读教学应在更广阔的天地中进行。因此我要求学生如有条件的话尽量走出课堂,去感受大自然。旅游本身就是人们陶冶性情、增长学识的教育手段,通过旅游的娱乐性和趣味性,把学习活动变成丰富生动的体验过程。
三、导航链接
学生热爱阅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校,老师,家长都参与,都重视学生阅读,多方位地为学生创造优越的阅读环境,那么学生就会觉得阅读是件令人快乐的事,会自然而然地养成阅读习惯,也就会慢慢地爱上阅读。例如,学校充实图书馆的书籍,让学生有书可借,有书可读;老师在教室里设置读书角,开展“读书漂流”活动,让学生的书籍资源变得丰富起来;家长为孩子添置书房,多购买学生喜欢的书籍。这样,学生会随时随地看到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也就会快乐地去阅读。
总而言之,让学生兴趣阅读,有方法、技巧地阅读,让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收获,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是课外阅读的宗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喜欢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曹林芳.小学语文教学习作探讨[J]新课程(中)2011年03期.
[2]杨柳《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研究》[D]天津師范大学 2008年.
[3]陈军辉.《论小学教学作文儿童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