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诊断与手术疗法

2016-10-21 16:44张丽军
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病因分析发病机制临床症状

张丽军

摘要:目前,奶牛养殖业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随着其不断朝向集约化、现代化生产,导致真胃左方变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处于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已成为危害奶牛业良好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本文主要对该病的发生原因、发生机制以及临床症状等进行分析,并介绍手术疗法。

关键词: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病因分析;发病机制;临床症状;手术疗法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3-0083-01

1 病因分析

真胃弛缓。当奶牛患有真胃弛缓时,由于导致幽门口发生部分阻塞,造成真胃不断膨胀变大,是所含的内容物无法及时排出,加之此时盐酸、钾离子、氯离子依然继续分泌到真胃内,但只有很少部分才会进入到小肠,从而导致机体吸收较差。当机体发生脱水,且完全没有钾离子、氯离子时,就会使其发生代谢性碱中毒,持续时间较长时还会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正是由于缺少钾离子、氯离子,导致平滑肌的静息电位受到影响,减弱真胃平滑肌的兴奋性,造成肌肉无力收缩,从而使真胃弛缓症状加重,引起真胃发生程度不同的扩张,同时使真胃运动受到影响,最后往往发生左方变位。

饲料因素。当奶牛饲喂含有高水平精饲料的日粮时,会产生大量的游离脂肪酸,导致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影响瘤胃运动,从而使其发生真胃弛缓而引起该病。同时,日粮中精料比例过高,会导致真胃运动的收缩力、传导速度以及收缩频率都显著降低。日粮中所含粗饲料的长度较短,无法对瘤胃产生足够的刺激,导致饲料无法在瘤胃内充分进行发酵,而只能够在真胃内继续进行发酵,从而产生大量的气体,引起真胃发生扩张而继发该病。反之,当日粮中所含粗饲料过短时,则导致在网瓣口无法形成一道粗饲料屏障,使瘤胃酸性内容物还没有对饲草进行充分消化就进入到后部胃肠,引起消化道明显酸化,同时真胃逐渐扩张,最终引起该病。

2 发病机制

正常情况下,奶牛的真胃处于网胃和瘤胃的右侧,在真胃逐渐向左侧移动,当越过腹底部正中线时,就非常容易移动到左腹部,加之真胃内存在气体,导致被气体充满的胃大弯部分先开始沿着左腹壁向上逐渐扩张。从而导致真胃非常容易向上移动,并到达瘤胃前盲囊和网胃之间,最后完全处于左腹壁和瘤胃背囊之间。真胃发生变位后,周围是左腹壁和瘤胃,并导致部分受到压迫,引起不完全阻塞,逐渐使真胃内容物变少,从而导致蠕动能力和速度减缓。另外,真胃发生左方变位同时,还会牵动瓣胃、肝脏、十二指肠和网胃,出现程度不同的扭转,尤其是连接真胃的大网膜往往会受到较大牵引而发生破裂,进而导致食管沟的正常机能受到影响,还会阻碍食物的正常通过。在真胃发生不完全阻塞的过程中,真胃内容物继续生成较多的气体,也会导致真胃朝向左腹腔上方进一步移动;部分内容物还能够进入到小肠,很少会伴发严重的积食。奶牛发病后只会导致真胃运动和消化功能发生紊乱,造成消化障碍,出现慢性营养不良,最终往往会由于体质衰弱而发生死亡,这也在临床上要及时采取手术治疗的主要原因。另外,真胃充满气体和不断扩张,也会对瘤胃造成压迫,再加上采食量减少或者食欲彻底废绝,导致瘤胃体积也不断缩小。

3 临床症状

大部分病牛只在分娩后表现出食欲不振,通常只采食较少的干草,停止采食精料。体温、心跳基本正常,体质迅速消瘦,腹围明显缩小,奶产量显著減少。排出较少的油腻糊状粪便,并有黏液覆盖在粪便表面。腹部左侧明显下陷,无法触摸到瘤胃,叩诊倒数1~3肋间区域及左肷部,能够听到清晰的钢管音。

4 手术疗法

病牛手术前12h开始采取禁食,但让其自由饮水,如果能在手术前补充适量的能量为最好,有利于手术后尽快恢复。病牛使用2%普鲁卡因进行麻醉,通常注射10~15min后麻醉效果能够达到最好。手术员依次将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直肌和腹横肌切开。将腹膜切开时,由于腹膜较薄,可先将其用手与最后肌层完全分离,然后用镊子将腹膜夹起,并用手术刀划1条小口,术者通过创口伸入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并在手指的引领下将腹膜剪开到适当长度。之后术者向腹腔伸入手臂来触摸真胃,此时真胃通常发生臌气,可用连接16号针头的一次性输液器刺入真胃进行放气,注意注射器的另一端要放入水中,如过出现气泡则说明正在放气,如果没有气泡则需要适当移动针头,直至出现气泡为止。与此同时,助手可在另外一侧真胃进行解剖的同一位置戳2个小孔。注意不能够使针头掉入到腹腔,气体完全排除后,用肠线在大弯处的大网膜附着处进行缝合,只缝1针并打结,将多余肠线的一端先剪去,并将其带到腹壁切口的外面,当术者完全将真胃通过腹底壁送入到正常的位置后,再将肠线带到右腹底部,并使用钩子将其拉出腹壁。复位后,助手在绳子上用1根橡胶管套进行打结并固定,然后进行消毒。腹壁缝合时,先对创缘进行整理,对腹膜进行连续缝合,注意缝合过程让助手轻轻提起腹膜,便于术者进行仔细缝合,防止连到腹腔以及其他内脏;之后逐层缝合肌层,使用适量的抗生素,将逐层对齐后再进行连续缝合;最后结节缝合皮肤。手术后24h,要对奶牛进行仔细观察,每间隔2~3h测量体温,每间隔6~8h帮助卧倒的奶牛进行1次翻身,还要注意其心跳和呼吸是否完全正常,并检查刀口是否发生出血,发现问题要及时查明原因,采取对症治疗,消除病因。

猜你喜欢
病因分析发病机制临床症状
神经内科100例头晕患者影响因素研究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肝性心肌病研究进展
痛风免疫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浅析中医中风病的病因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