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燕
摘 要:创新性是产品设计实现为人服务、中国创造的必备条件,通过人对产品的视觉流程来看,产品的形态、色彩、材料等方面的组合共同构建了产品的外部视觉语言,影响用户的心理情绪,设计师应遵循已有的审美方面和使用方面的认知规律,符合人的情感需求,从用户、产品自身、商家三个角度来平衡视觉语言,最大程度发挥产品的美学性和功能性。
关键词:创新性;产品设计;视觉语言;视觉认知;视觉平衡
产品,一直是大众最为熟悉、最为关切的事物,并且与人类有着最为密切的互动,也是实现中国制造的载体。产品设计与开发的活动中,创造性理念由表及里贯彻始终,人类所追求的事物总是美好而又赏心悦目的,工业设计从视觉角度来说是一种审美的实践艺术。产品的视觉文化是产品、消费者、市场三者的沟通语言,只有求得产品设计的视觉平衡,实现产品设计内外的创新性设计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欲望,从而开拓市场,稳固市场地位。
1 产品设计的视觉语言
无论是人与人、人与社会或是人与物的交流,语言是最基本的表达方式。
在产品设计中,人-机-环境是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系统存在,语言在其中包含了视觉语言和功能语言。产品是为人服务的,首先它需要具有一定的功能来实现价值,设计师和工程师通过其结构、原理、人机、材料等方面的设计来运行这个产品功能系统;而产品通过它的形态、色彩、结构、材料等方面的特点来告诉大家这个产品能做什么,应该如何做,此时,就需要这个产品的指示性是明显的,在这一层次来说,功能语言的实现是从视觉上体现的;随后,再通过具体人机的操作来体现功能语言实现的意义和效果,即,这个产品是否好用。在这个情感化蔓延的时代,技术性层面的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深层次需求,一个好的产品应在视觉和心理上都能带来舒适愉悦的情感体验。在产品设计中,形态、色彩、材质、结构等方面的组合共同构建了产品的外部形式,这些因素即是产品的视觉语言,通过视觉语言设计更好建立产品和人类的沟通桥梁。
2 产品设计中的视觉认知
若把人当作一个信息加工机器 ,认知过程就是信息加工过程 ,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转换过程。首先产品通过形象的塑造吸引用户,使用户对产品产生注意并迅速感知其主要信息,然后在用户脑海中形成视觉上的记忆,而人在长期的生活经验积累后,对形态、色彩等外在的形式会产生一些固有的认识,并在看到产品后将产品的外在视觉画面与脑海中的经验感受相匹配,从而作出分析评价是否能理解所感知的信息,并决定是否愿意更深次的认知该产品。因此,在产品设计中,视觉语言是产品的重要“门面”,而产品将其内在涵义转化为可视化的的视觉信息,传达的信息能够被受众正确理解和接受才能实现它的价值,所以该视觉语言应遵循已有的审美方面和使用方面的认知规律,符合人的情感需求,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
3 产品的视觉审美和情感认知
产品与人一样,给观看者的第一印象起着关键性作用,只有在好的第一印象形成后才能让用户接纳产品并更好的进行下一步的交流。首先,色彩是最快速和直接引起观看者审美认知的设计要素。产品色彩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是其它设计要素所不能达到的,它不仅传达了产品的品格和性质,同时也形象的表达了情感特征,满足人们的审美和情感需求。但是在产品系统中,色彩不能单一存在,必须依附于形态进行表现,产品的形态是诠释产品的首要媒介,因“形”而让产品是作为一个实际的物存在并被人感知,因“态”而赋予产品人情味,被人们所喜爱。形态作为视觉审美的重要因素,可以产生丰富的变化,不同的形态传达出的设计思想和情感也会不同,这也为产品形态创新性的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另外,产品的材质一方面起到了对产品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也建立了产品的材料美感,使用户产生舒适、柔软、坚硬、冰冷、粗糙、光滑等视觉感受。
产品不同的形態、色彩、材料具有不同的情感特征,而在不同的环境下其情感特征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在实现产品创新设计的过程中,对这些视觉要素的设计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而应是投其所好,这里的“其”就包括了消费者、产品和商家。
4 消费者的视觉心理认知
从消费者来说,色彩、形态、材料是和人的情感相对应的,比如红色通常是给人以热烈、刺激、危险的视觉感受,同时让人产生例如火、鲜血、中国、朱砂等联想;绿色则是给人以清新、自然、舒适的视觉感受,让人产生绿叶、生命等联想;曲线圆润的形态是带来比较柔和、女性化、优美的视觉联想,直线方正的形态是带来比较硬朗、男性化、坚强的视觉联想;毛绒材质的形态给人以柔软的视觉触感,金属材质的形态给人以冰冷、坚硬的视觉触感。而这些联想在不同的环境下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在中国春节时期,红色往往能带来喜庆吉祥的心理感受,而在交通道路上的红色很多时候起到一个警示和禁止的作用,这是从色彩的属性带给消费者的普遍性认知来说,每一种色彩了代表了相应的情感特征。
从消费者的差异化来说,不同年龄阶段甚至不同性别的人所需求的产品也是不同的,据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儿童在刚走入这个世界的时候,对外界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而简单明亮鲜艳的色彩更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增加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因此在产品的色彩设计时,应对产品面向的用户群具体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从而加强产品第一印象的深刻性和合理性。通过设计产品形态的走向趋势、点线面的比例构成关系、抽象和具象的不同程度等构成和变化,使产品形态带给观看者不同的视觉联想和情绪体验。
从审美需求来说更是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对美的标准都不同,这时候产品的前期调研中就应确定主要消费人群的审美偏向,从而来确定产品的形态风格。从生理和情感需求来说,不同年龄阶段或者不同职业的人群对产品形态的需求也不同,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儿童这个群体,由于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因此针对儿童使用的产品应该在形态设计的时候考虑使用时的安全性,此时,就不能出现尖锐的形态。在实际的产品应用的时候,这些常规的体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产品的特性发生变化的。
另外,在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希望生活中的产品能够带来轻松活泼的情感,以此调节工作生活的紧张情绪,因此,巧妙的运用色彩、形态和材料的无限内涵和趣味,创造出带来活力的新产品更是当代创新设计不可缺少的手段。
5 产品的视觉认知
形态是产品的“身体“,这一个“身体”需要材料和色彩作为它的”衣服“。通常我们在第一次看一个人时,总是会通过这个人的样貌、穿着、姿态这些外在的因素来感觉这个人的形象,产品也是一样,只有产品的形态、色彩、材质都具有美的视觉特点,才能给人带来美的心理感受,这个时候就需要产品的形态大小比例关系是适宜的、色彩关系是舒适的、材质是恰当的。因此,产品在设计时,应运用对比与变化、对称与均衡、虚与实等规律合理的规划产品各个部分的比例、色彩、位置等关系,才能创造出美的产品,更好的为消费者服务。
6 商家的产品视觉认知
产品的产生需要给商家带来最大利润,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只有创新的设计才能够吸引大众的眼球,为商家赢得先机。产品设计时可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在形态、色彩、材料、技术等方面提出不同于其他商家的创意,吸引消费者,增强商家的社会地位,带来经济效益。另外,对于发展历史比较长的商家,从一开始商家建立了自身的品牌后也会相应建立品牌的风格和形象特征,因此品牌色成为商家的色彩代言,如可口可乐从创始以来一直延续着红色经典,甚至对西方的圣诞老人的红色形象也起着重要作用,长期的品牌效应会加强大众的记忆,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大众的视觉也会产生一定的疲劳感,纵然可口可乐的红色仍是其品牌的代表色,但是我们发现可口可乐产品包装的色彩也推出了绿色、蓝色等包装,而这些新包装的推出更是激发了消费者的新奇和兴趣。因此,企业的适时调整更是十分必要的,并且需要衡量自身的社会地位和产品价值,作出正确的评估,以此获得更好的效果。
7 产品的视觉使用认知
从产品本身来说,每一件产品都具有相对应的功能,功能传达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产品与人的互动过程是否愉快,合理的通过形态、色彩、材质的相辅相成作用,能够加强产品的安全性和使用的有效性。
“身体”的每一个部位传达出这个部位的功能,这时人们感知这个功能主要是通过其具体的形状和线条的走势来感知其用处和怎么使用,而“衣服”的外在表现更是加强了产品的特性。因此,产品的形态、色彩和材料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其传达作用,通过形态的设计来传达出产品的特点。比如和人的接触比较密切的门把手,生活中我们见到的门把手有圆柱状的接触表面,圆形是一种环绕形态,给人以左右旋转的使用感知,圆柱形中间一个小的凸出圆柱形形状,这一个形状因其位置、大小、形状的影响,会让使用者产生向下按动的使用感知,而这个行为是起到了反锁的功能;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门把手是单条式拉手,这种类型的大多是呈水平放置的线型结构,有半开放式和封闭式的形态。水平直线往往给人以比较稳定平衡的感觉,针对半开放式的形态,使用者会向下转动一定角度来开启或关闭,针对封闭式的形态,使用者会向后拉动来使用把手,这也正是形态带来的使用感知;暗藏式拉手,一个凹槽的形态是传达出手指向内抓住的行为动作,而后向后拉动的感知。可见,不同形态传达出不同的使用感知,从而能让使用者作出正确的行为动作,如果一个形态传达出“拉”的行为感知,而其最终的行为却是“推”,这样的形态设计就是失误的。只有通过形态正确传达出其使用方法,这个形态才是合理的。
產品的色彩和材料的设计也是如形态一样,需要正确传达出信息,这和前面提到的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关系是相互统一的。在产品的界面设计上,色彩的使用感知是比较显著的,红色给人以比较危险的指示性,蓝色或绿色给人以安全的指示性,针对一些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的开关或是危险性的开关通常是以红色作为一种警示。在材料上,例如圆柱形的形态,硬质的塑料或金属材料会让人产生旋转、按动、拉伸的行为感知,而软性的材料则会让人产生捏、挤压的行为感知,这是不同属性的材料带来的不同行为感知。
产品的视觉要素是和使用者的生理、心理和情感相互关联的,产品设计时,不是单一的把握形态或功能方面的美感,而应是综合的设计产品形态、色彩、材料、结构等方面的视觉要素,以求达到视觉上的平衡,从而传达给消费者美、实用、适用和正确的视觉体验和使用感知。
参考文献:
[1] 牛东方,周淼.基于边缘交互设计的平静感获取研究[J].大众文艺.2016(01):81.
[2] 叶冬冬,李世国.交互设计中的需求层次及设计策略[J].包装工程.2013(08):75-78.
[3] 周飞,邓嵘,李世国.论产品交互设计中的模糊性[J].包装工程.2013(18):39-42.
[4] 李康.趋向自然的产品交互设计[J].现代装饰: 理论.2013(08):95.
[5] 唐磊.交互设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04):56-57.
[6] 杨寅秋,胡飞,孟晓欣.大数据时代电子产品交互设计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5(16):60-63.
[7] 童慧明.交互设计 21世纪的新设计专业[J].设计.2011(02):44.
[8] 任晨绮.浅谈色彩在产品交互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5(1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