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爱
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见解 :
一、培養阅读能力,首先要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大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以下四点:
1.挂图吸引,激发兴趣。挂图直观形象,形象贴切的挂图,不仅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美的情操。例如在讲《牵牛花》一课时,我拿着两幅有关“牵牛花”的挂图来进行导入,同学们连连发出“真漂亮”的赞美声,随着大家的赞美声进入对新课的学习,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音乐辅助,情感激趣。音乐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愉悦学生的身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我在教学《王二小》一课时,先播放一首悲壮而动听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随着“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孩子却不知哪儿去了……”稚嫩而有力的童声,学生们情不自禁的打起拍子跟唱起来,学习王二小的热情一下高涨起来,歌曲学完了,课文的内容也学会了,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
3.情景表演,提高兴趣。在表演中,学生通过脑、眼、手、耳、口的综合活动,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化思想教育,发展记忆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善于挖掘教材的趣味性,能让学生表演的,最好让学生演一演。如《美丽的公鸡》一课,是一个趣味性很强的童话故事。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完课文后,还可以根据角色让学生演课本剧。从而引导、组织学生去品读去欣赏!这样不仅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高潮,轻松愉快的学习了课文,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4.悬念质疑,诱发兴趣。如在教学《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课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我首先提出几个问题:“为什么弟弟要跟着妈妈住在女牢房里?”“为什么弟弟每天要由特务押着去上课?”“特务为什么要监视弟弟上课?”“在监牢里,弟弟为什么能把各门功课学得很好?”“弟弟为什么这样刻苦学习?”……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不仅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还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并能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坚持以读为本,重视多种形式的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的熟,不解说自晓其义也。”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多读是提高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可以以多种方式去阅读,如:自由读,轻声读,默读,大声朗读,分角色读,分组读,吟诵,背诵等等。但无论是哪一种读法,都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课上对于读得好的同学要及时的肯定或给予表扬,这样能增强其阅读的自信心,在以后的阅读中会逐步得到提高。
三、扩大阅读范围,提高阅读能力
读书可以明智,读书可以怡情。读一本好书,更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所以,书籍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通过阅读,可以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乐趣无穷。所以,孩子的阅读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还要向课外延伸,只要是孩子喜欢的有益身心的都可以去读,包括一些科幻小说、卡通漫画等等。这样学生才能不断地积累语言,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而是一项艰巨又细致的工作,希望广大同仁集思广益,让孩子们在书海中畅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