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永华
列宁曾经说过:“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中小学教育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小学阶段,是孩子的道德感情和生活习惯形成的最重要时期,他将会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发展。伟大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由此可见德育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学中的具有重要的地位,小学阶段对于孩子培养早期的良好道德习惯的具有非常重要性的作用。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日常教学中也应该渗透德育教育。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小小讲台就是我们的舞台。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那么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和渗透到数学教学之中去呢?
一、根据教材及实际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指的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五年级的最小公倍数的教学时,例题:顺次写出4的几个倍数和6的几个倍数,它们共有的倍数有几个?其中最小的是多少?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实际情况,将例题改为:古丽是个热爱家乡、爱学习的孩子,它属于观察,她发现从学校到家马路边的松树是4米种植1棵,路灯每6米装一盏,都是有一定规律的。学生们看到这道题积极性下高涨起来,激发了他们探索新知的兴趣,同时还融入了热爱家乡的教育。
当然,在数学教学时有时还可以利用儿童争强好胜、荣誉心强的特点,在各个环节中,适时地增加一些“比一比谁算的快,谁算的对等一些游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兴趣。
二、结合实际情况,创设情境,对孩子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
数学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譬如,我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编一个小小的情景剧将孩子们分成小组,用准备好的零钱和他们熟悉的商品(铅笔、本子等),分别扮演超市的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交易,用自己的亲身去体会、去感知。孩子们在快乐中获取知识,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目的性。
三、挖掘例题潜能,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课本有很多例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极好题材,教师要充分利用例题挖掘孩子的潜能,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大胆创新。例如在六年级下学期圆柱体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孩子依据 ‘底面积X高变换圆柱体底面积和高的位置,拼割好的圆柱体倒放,底面变成圆柱体的一半,高为半径,推导出另一种新颖的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圆柱侧面积的一半X半径。我想,如果老师能够时时处处从每一个教学细节入手,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把教材变活,把学生激活,从而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利用数学教材,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认真真地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新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教学中。譬如在六年级教学《圆的认识和周长》时涉及到圆周率,我适时给孩子们讲一讲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祖冲之的贡献; 他不但发明了圆周率,他还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的人,比欧洲人早了约1 000年。在讲简单解方程时,我们可以给孩子介绍“方程”最早使用的也是在中国,在我国东汉初年编订的一部数学经典著作《九章算术》中就已出现;讲简单的几何图形时,我们可以给孩子讲国旗的制作与计算,课下可以让学生亲手制作一面国旗。这些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不但帮助学生树立了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培养了学生不畏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
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学生的情感因素的培养。
孩子常会因一时的思维障碍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甚至放弃努力。对此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观察学生,并及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回答问题和解题,只要有合理的地方就要及时给予肯定。这样学生的学习潜能就会得到激发,思维得以发展。因为老师不仅要在学习上引导和督促学生,更要在自尊心和自信心方面维护和培养学生。
记得我在六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曾经上过这样一堂找规律的练习课,确切的上说应该是一节讨论课,题目是:找出下列每组题中不符合规律的一个数。
(1)、3,9,18,27,81
(2)、2、4、6、7、10
孩子們踊跃举手发言,我分别请两位学生站起来回答。他们都回答的非常正确,答案分别是“18, 7”。
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为什么?我追问。
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发言:因为第一题中3=3,9=3X3,27=3X3X3,81=3X3X3X3,只有18不能写若干个3的乘积的形式。第二题中2=2,4=4+4,6=2+2+2,10=2+2+2+2+2,他们都能写成若干个2的和,只有7不能。
“说的对”!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同时又问孩子们,还有要补充的吗?孩子们再次举起手,我请一位学生来补充,他说:因为第2题2,7,6,10都是偶数,只有7是奇数。
“回答的真好!”我又一次给予了肯定,微笑鼓励学生。就在我转身准备板书今天要重点讲解的第二个习题时,我突然发现一个平时比较内向的钦格斯的小手似举非举的放在桌子上,我的心一动,微笑着问他:“你有不同的见解吗?说说看”。
在我的鼓励下,这位平时不善言谈的孩子说第一题他选3做答案。
“那么,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因为18,27,81他们的各个位的数字相加的和是9,只有3不是”。学生们纷纷把疑惑的目光投向了我,我的心不禁一怔,是呀。这孩子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这也是一种创新。“你说的非常有道理,你不但胆子大而且头脑非常灵活,老师都没想到。我们都应该向你学习”。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相信这节课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教学生学会调整情绪、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也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德育教学如细雨,润物无声,数学教学是沙土,无时无处不渗透着细雨之水;学生似小草,吮吸着沙土里的水份。因此,数学教学也应该无时无刻都渗透着德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