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渠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课是一门实践性、思想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实践活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更好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且懂得珍惜劳动果实的思想品质,以适应现代教学理念,符合现代教学趋势。
中学劳动技术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目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如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这几方面的问题。
一、 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
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亚力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要创新就必须会想象,因此,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发展创新意识。
例如,在纸工课上,给学生一张正方形的纸,让他们随心所欲发挥想象,折出自己的作品。学生折出的东西非常多,好多连老师都没想到。这时,就要抓住机会适时适度地表扬学生,对学生的作品给予真诚的鼓励和充分的肯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使他们创作出更加新奇的作品。我们相信只要勇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就能迸发出奇异创新的火花。
二、 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就是在对问题的解答或者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限于一种模式。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课堂上的实践操作是整个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学生点点滴滴具有创新意识的闪光点。
例如,在纸贴课上,要求学生用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材料制作风景挂饰,有几名同学只带了一种质地、两种颜色的材料,要想完成任务可怎么办?他们很快就想出了办法,利用以前学过剪纸工艺中的单色剪纸方法,把颜色鲜艳的纸刻出风景挂饰中的小亭、山峰、树木、花草,再贴到颜色浅些的纸上,完成的作品别有一番味道。
三、 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集体的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活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课的教学中,将学生分为几组,最后的作品由学生评判哪组做的最好,激励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强调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团队互助精神的形成,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成功的作品属于自己,更属于集体。
合作的活动情境是通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信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求异创新,既有利于全员参与,真正使课堂活跃起来,又可以激励学生克服操作中的困难,增强思维信心,获得在群体中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互助精神,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例如,在制作花鸟挂饰的教学过程中,有大大小小的二十几个部件,既要画又要剪还要粘贴,这么大的工作量由一个人做,一节课很难完成任务,要想完成就只能借助集体的力量。我把全班分成九个组,每组四个人,看哪个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同学们立刻行动起来,大家各有分工,开始画的人多,画完两三个部件后,就有两个人开始剪,剪出一部分部件,就有一名同学做最后的组合,学生们集思广益,忙得热火朝天,但有条不紊。在这个过程中小组与小组之间也互相帮助,比如借用工具或調换不同颜色的材料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下课前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不论从作品的精细程度还是色彩搭配都充分地体现出同学们极强的动手能力和聪明才智,但让同学们感受最深的还是享受与人合作的快乐、集体的力量大无比。
四、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想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这种对成就感的需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目的。
例如,在制作挂串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集画、刻、剪、粘等各种技能于一体,这就显现出男女生的技能差异。女生做得细致但是比较慢,而男生做的粗糙但是比较快,以致影响最后对作品的综合评价结果。但在劳动课上,不管学生最后的作品做的怎样,教师都应能从不同角度肯定学生的作品,肯定学生为作品付出的一切劳动,当众表扬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在劳动技术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品质,增强德育实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使学生在学习劳动知识和掌握劳动技能的同时,重在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树立勤俭创业、艰苦奋斗的精神,从而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长技、以劳强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