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敏
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修养。它是学生学习语言,获取信息、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开发智力,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可见,倾听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老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说的能力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在游戏中倾听、说
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倾听、说虽然是枯燥的,但只要加入一点游戏成分,学生的兴趣就会骤然而起。例如“猫捉老鼠”——让学生从老师所读的词语中找出一个不是同类的,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好听的游戏名称,学生听起来就特别来劲。再比如“邮递员传信”——让学生通过传达一句话,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教师对每组的第一位同学说一句话,然后让他(她)把这句话依次往下传,传到最后一位同学时这句话如果被学生在慌乱中传变了样,便会有一阵嬉笑,在轻松的嬉笑过后,教师告诉学生不注意倾听别人的话,会闹出笑话。如果学生传得正确无误,便可以获得“最佳倾听奖”。
二、在故事中倾听、说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对于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寓言故事、动物故事,学生们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们可以让学生听故事,听完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层检查: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让他们说说听后的感受、心得;能力一般的學生可让他们简单复述故事内容;能力弱些的学生可让他们说说记住了哪几个词语。
三、老师要做到言传身教
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其老师身上找到影子,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说,老师在课堂内外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要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专心倾听,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决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老师的“倾听、说”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尊重,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这样一来,既达到了课内外相互交流的目的,又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倾听氛围。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树立了可感的榜样,身教永远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四、要求学生倾听时要做到专心。老师要告诉学生倾听时应该全神贯注,不东张西望,不能一边议论一边听人讲话等。 在听同学的发言前,猜猜要发言的同学会说些什么?发言中,找找他的发言有没有和自己观点不同的地方,想想同学的发言讲的重点是什么?答案是否完整?针对他人的发言你如何给予评价。在倾听同学发言时,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洞察他们这种想法的由来以及不足。
五、制造机会,能让学生“说”。
学生是天真活泼的,在一定的 环境里,其实都能说。因此,面对那些不爱说话的学生,老师要创造 动嘴的机会,如教学中简单问题的回答,文字易读的段落阅读等,使 他们的语句由少而多,逐步会说。同时,在他们磕磕绊绊的回答中, 还要多一份耐心,认真地听他们把话讲完,即使答的不是尽如人意, 也要多给他们些鼓励,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说”的兴 趣。
六、创设情境,让学生“多”说、“勤”说。
把自己想说的、有 疑问的、有不同看法的,都可以说出来,不要有任何顾虑。一方面, 老师要给他们创设多说的情境,比如挖掘知识的难点、找出学生感兴 趣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让他们在热烈的争议中,被活跃的 气氛带动起来,点燃“说”的热情。另一方面,可开展丰富的活动, 如课本剧表演、 开展讲故事、 做小实验等活动, 为学生创设有话可说、 想说、敢说、乐说的氛围,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训练。
七、 创造意境,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学生愿说敢说,不等于会说。因此,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会说的能力,指导学生在实践中会说。比如,每周抽出1~2节课或利用班会课举行演讲会,学生可以讲一段话、一个故事、一件有趣的事或者是自己所见所闻, 让学生上台大胆地说, 也可以在授课当中, 针对性的对那些病句、 语法错误、表达不准确等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倾听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成的,但只要我们老师,充分利用好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 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任何一个机会中得到锻炼,我们的 孩子不仅会说、会听,而且会表现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