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素养这一重要品质的第一标志,就是教师直接触及学生的理智和心灵。真正具有这种宝贵品质的教师,他的讲课就像在跟学生进行讨论。他不是拿真理来进行说课,而是跟青少年一起谈心,他向学生提出问题,吸引他们来一起进行思考”①。本文试图探讨教师在实践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以触及学生的理智和心灵,尝试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历史学科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一、用教师魅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堂比较理想的历史学科教学,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精湛的历史专业知识阐述;不断递进的历史问题设问;幽默风趣、张弛有度的课堂氛围的构建等。
其次要热爱关心学生,教师对学生要树立起可亲可敬的形象,表现出慈母般的爱心。
再次,要有精湛的历史专业知识阐述,幽默风趣的谈吐。
二、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历史。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每位教师的教学方式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习的主体的变化而变化,但有几个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歷次课程改革中均显现出强大的实用性,值得我们重视。
其一是重视预习。我们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中,常设一个“自主学习快乐多”板块,用于检测学生预习作业的效果,预习的内容多为基础知识的阅读和思考。
其二是教具的完善,尤其是历史文物展示。当然,由于财力有限,基本上我们教师手中的是赝品,这也无妨,告知学生实物现存何处即可。因为赝品的展出已经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了。常见的历史道具有兵马俑、唐三彩、《清明上河图》、孩儿枕、基建工程兵建设深圳图片集等,我们能拿到课堂上的尽量就拿出来,能到历史教室上课的,一定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减少历史学科的距离感。在最近两年,我们在课堂上新增“历史上的今天”环节,每天及时更新,作为上课前历史知识的普及。这个环节有历史感、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历史知识的认知,感悟历史的传承,对于历史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小细节但大效果的教学手段。
其三是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在一些探究问题环节和活动课上,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具有很大的优势,它在任务引领的前提下可以充分调动每个小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我们学校在小组合作探究方面已经有多年的研究,学生的座位是小组团团坐,6-8人一组,各学科可以根据自己学科教学需要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长期以来,小组合作蔚然成风,各学科经常交流探讨小组合作教学。
但是,如果把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仅仅只停留在兴趣方面,实际是片面的、不可取的。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③。因此,将“自发兴趣”转变为“自觉兴趣”,这才是历史教学提高兴趣所追求的真谛。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师讲生受的方式。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随时注意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创设“问题情景”,促使学生去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体验到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成功喜悦,“都寻求对自己的价值的积极认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语)。正如叶圣陶所言:“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如此讲授方式,不仅对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兴趣”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学生智能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让历史变成学生能体验探究的历史。
历史不仅仅是伟人的历史,更是普通老百姓的历史。近年来,在历史教学的“趣化”过程中,应用较广的方式是“史话教学”。④我们的课堂如果能尽量设计一些环节让学生体验探究的环节,那么我们的历史将更富有张力,常见的教学环节有“穿越体验”式、记者采访式等,以下三个教学方式亦可以使用:
1、运用乡土历史。在深圳学习历史,博物馆是必去之处。我时常想着有一天能带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除了博物馆,深圳也有一些乡土教材,也可以运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文物会更加丰富,如莲花山邓小平像、仙湖植物园邓小平手植树等。
2、历史手抄报。在人教版八下活动课四《家庭的照片》学习的时候,为了能使学生体验身边的历史,收集整理家庭历史的变迁,感受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我设计了制作以家庭历史变迁为主题的手抄报,提出两个要求:①图文并茂;②大历史下突出普通人物的成长足迹,努力使用历史语言概括;
3、中学生写身边的历史故事。我们福田区2012年举行第一届福田区“中学生写身边历史故事”的征文比赛(已举行三届了),我校学生每年都积极参加,共计上百位学生获奖。在2014年,9月进行学校评选,共50名获奖。这些学生作品被推到福田区,由福田区推选参加全国评选的作品中,有两位学生获奖,吴慧敏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福田外国语学校侨香校区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4、多带领学生们上公开课,在公开课中追求更加完美的历史课堂
每当有公开课任务时,老师们会挑选合适的班级上公开课,被选中的班级一般都是像中了奖一样的开心,那种不言而喻的班集体荣誉感是非常强烈的。在筹备公开课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对教学环节的完善,都是对班级、老师历史素养培养非常高效的一个过程。因此,老师们上公开课虽然辛苦,但事后却收获多多。
总之,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应当是教学生从历史之中“学会思想”,生成智慧,生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没有思想的历史课堂,就必然是“死”的课堂和“无用”的课堂。我们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就是要转变这样一种错误认识——“历史就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功课”,形成一个充满灵动、鲜活气质的“活”的课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