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婷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非一种任务式的单词强塞,也非一种刻板式的照本宣科。教育成功与否,往往不取决于受教育者智商的高低,也不取决于教育设施的科技含量,而取决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否科学。
一、阅读方式由一化多,“单刀直入”化身“四面楚歌”
小学生区别于初高中生与成年学生的一个特质就在于小学生的兴趣触发点更多,容易对事物产生兴趣,也容易失去兴趣。因此在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多方式的教学模式具有了明显的优势。
英文文章的阅读在某些角度上可以参照中文看图说话的版式进行改变,单一的英语文字显得繁琐无趣。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来说,对文字注意力集中性差,集中时间短,集中精神力不足等多个阅读空缺点均对阅读能力的提升构成阻力。而如果在文字边辅佐以有助于理解的图片资料,这种情况将得到大大的改观。
比如“The flower is very beautiful”一句,低年级小学生可能对长单词beautiful有陌生感,而正因为单词的不记得或是纯粹的不认识,就可能使之对句子不理解,对文义不通达。此时如果配图画着一朵美丽的花,学生便可大致推测该单词为修饰性的单词,便可自觉理解为漂亮的,好看的等原词的近义词。多种方式的开展,激发了小学生的关联思维,大大提高了阅读的理解能力。
二、积极引导学生思维,“自我摸索”转为“师生共进”
小学生的学习范围有限,学习面相对狭窄。特别是小学儿童,理解能力、转化能力还在发展之中,对很多事物的感悟还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甚至在英文阅读方式的选择上都无法做到明辨是非。这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就凸显出来,变得十分重要了。
例如,年幼的孩子可能对“How are you?”“ How old are you?”一类的问句直译为“怎么是你?”“怎么老是你?”此时的小学生阅读的支撑力源于认识的单个单词而非英文语法语境。对于整个问题的存在,处于小学生能力的限制便无法得以解决,唯有教育者可告知他们“你好吗?”“你多大年龄了?”的正确语意。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实质上是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形成的一个斧正作用,意义重大。
三、创设英语语言环境,“外国语言”成为“生活语言”
特定的文化环境导向特定的文化影响,在“学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大旗帜的号召下,小学生以一口标准普通话与人侃侃而谈的现象已不足为奇。可见语言的养成与语言环境的存在有着先天的共进关系。
国际化的今天,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已成為大势所趋,而学生能够进行英语口语训练的时间有限,仅靠短短的英语课堂时间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口语发音训练要求。这就对英语环境的宽度以及广度加上了限制,一旦脱离这个小环境,生活中都是采用中文进行交流,很快便会忘记所学的英语发音,在下一次的口语训练时,仅凭自身的记忆来进行模拟,阻碍了标准化发音的进行。
因此,为学生营造足够的英语交际氛围成为每一位一线英语老师工作的当务之急。如课堂内外以英语跟学生交流,设立英语角,组织英语对话等形式都不失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一剂良药。
四、扩大学生阅读范围,“课内教材”引申“课外文本”
学生阅读语感的培养尤为重要,小学生正处在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应该尽可能多地接触其他形式存在的英语文章。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课下阅读,拓宽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阅读面。如本人在教育学生时,常常会以布置课外自主小阅读的方式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一段时间后,班上的小朋友知识面以及单词识别数明显高于同年级的小学生。这种措施使得他们在课内英语阅读中有着更好的阅读理解以及更高的阅读效率。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非单一方式就能解决问题,应合理结合多种方式谋求达到最佳效果。如在上文提到的英语环境创设这一方法中,当教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在英语角进行全英文交流时,必然会出现学生跟不上教师脚步的情况,他们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无法理解或是理解了但不懂怎么进行回答,这时候身为教师的我们就需要参照本文提供的第二种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由此可见,方式方法的存在都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而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结语: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仅作用于理解阅读材料本身,而且能够辐射众多与英语学习有关的方方面面。换而言之,就是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还将同步带动小学生口语能力,小学生英语思维能力,小学生语法理解等多个方面的共同进步。其次,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该局限于某些固定教学方式方法的使用,而应该在教学实际进行过程中将系统方法与学生学习情况相结合,不断提炼出更多、更好、更新的方法。这样才能为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提供不竭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彭小虎,王国峰,朱丹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李瑞兰.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浅见[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0):179-179,180.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八滩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