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考志愿填报的因素及对策

2016-10-21 09:47江喜玉
经营者 2016年12期
关键词:因素对策

江喜玉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学生高考志愿填报情况的调查,发现家长的文化程度、报考信息的获得、对报考学校及专业的了解等对学生填报高考意愿有着重要的影响。结果表明,学生及家长由于缺乏对大学,尤其是对专业的了解,相当一部分学生得不到科学的升学指导,以至于到大学后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或不太满意。因此,作为家长和考生都要做到理性认识,做好规划,合理填报志愿。

关键词 高考志愿 填报 因素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高考志愿对考生能否进入理想的大学有重要影响,也是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热点。填报高考志愿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大多数考生和家长由于没有相应的经验,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高考志愿填报是影响孩子一生的重大问题,在志愿选择中,父母包办不对,但是完全由孩子决定志愿也不对。孩子的意见到底应该占据什么样的位置,双方的意愿如何做到“和谐共处”?本文对学生及其家长如何选择大学和专业,采取何种方式沟通互动以及怎样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问题展开研究,旨在对高考志愿填报的指导工作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调查方法及样本情况

本次调查从2016年6月12日开始到8月10日结束,以2016级高中生和中职毕业生为样本,通过到高中和中职学校宣传以及通过大型高招会共发放了780份问卷,回收780份,其中,有效748份。问卷回收率100%,问卷有效率96.1l%。

(一)样本的性别结构

在有效的780个个案中,男生413人,占样本总数的53%,女生367人,占样本总数的47%。性别比例为1.125︰1,与调查前计划的1︰1比例基本一致。

(二)被调查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见表1)

(注: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家长比例很低,可忽略。故,本文中此后将家长的文化程度按中、高两个层次进行分析。表1中母亲的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中等水平,拥有高中、中专学历的比例达到40.2%,其次是初中学历,有29.3%。相对来说,父亲的文化程度在各分布略显平均,拥有大学本专科、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累计有24%,而相应的母亲只有7.8%。)

三、数据分析

(一)学生填报志愿意向的基本情况

在学生填写报考志愿之前,学生和家长都十分关注高考信息,并认真思考如何填写报考志愿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所希望报考的大学或专业的了解程度,对其选择希望报考的大学和专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见表2)。

如表2所示,在回答“是否了解报考的大学”这一问题时,有33%的学生和27.1%的家长选择“比较了解”和“十分了解”,学生的比例略高于家长。选择“不太了解”和“不了解”的学生有67%,家长更是达到了72.9%。选择“十分了解”的比例均低于3%。可见,超过半数的学生和家长对大学的选择并不是建立在掌握相关信息基础上的理性选择,更多人,尤其是家长往往依据自己对大学的经验和主观印象来为子女选择大学提供建议。

在回答“是否了解报考的专业”的问题时,有29.9%的学生和26.2%的家长选择“比较了解”和“十分了解”,学生的比例略高于家长。选择“不太了解”和“不了解”的学生有69.1%,家长更是达到了73.8%。选择“十分了解”的比例均低于3%。可见,在对报考专业的了解程度上,虽然学生优于家长,但是学生和家长对专业的了解程度都很低,这对学生以后在大学中的学习也起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同时,调查发现父母亲的文化程度与学生及家长对报考大学及专业的了解程度具有较高相关性。(见表3)

经过相关分析,我们发现家长的文化程度与他们对子女所报考大学和专业的了解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他们就越了解子女报考的大学和专业。家长的文化程度与学生的相关指标也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主要是因为现代家庭中亲子互动较为频繁,家长是子女职业生涯规划上的第一指导者。

(二)各种高考信息对学生填报志愿的影响

每年在学生填报志愿之前,社会各种大众传媒都通过各自的渠道发布有关信息,以帮助学生及其家长更为准确、科学地填报志愿表。学生及家长也特别热衷于了解有关信息,以作为填报志愿的参考。对于来自多渠道的信息,学生及家长更注重参考哪些信息呢?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见表4)

结果如表4所示,在获取有关信息的渠道上,学生与家长双方基本一致。他们最相信的是学校和老师的介绍,其次是各种传播媒介发布的信息。双方之间的微小差别在于,学生比家长对老师更有信任感,而家长由于接触老师的机会有限,所以他们比学生对高校自己发布的信息及亲朋好友提供的信息更有信任感。可见,在关系到自己子女一生命运的关键时刻,学生和家长双方大多数很理性谨慎,从正式渠道获取的信息比较受他们的重视,从非正式渠道获取的信息则因两代人生活圈子和关系网络的不同而各有侧重。

(三)家长如何作出决定

1.倾听孩子选择志愿的原因。有的孩子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对于职业的认识也不深入,志愿的选择有的时候居然来自外界的只言片语。作为家长,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深入挖掘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多问一句为什么,或许就能够帮助孩子更深入地分析志愿,把孩子引到正确的志愿选择的道路上来。

2.帮孩子做参谋要讲究方法。18岁的孩子有着较为成熟的思维方式,也有着自己心里的小九九。高考结束后,有的孩子认为自己马上就能脱离家庭、学校的环境、父母、老师的管束,有着鸟儿即将冲出“牢笼”的急切心情。此时,单纯的命令已经难以让孩子接受,讲了18年的道理也很难让孩子在考后亢奋的状态下认同。提供更多的素材和佐证材料(专业、院校、行业发展、职业背景、薪酬等),甚至邀请不同行业的朋友与孩子进行沟通等方式,则能够潜移默化地提供志愿选择的知识,帮助孩子做好科学的选择。

3.聪明的家长能让孩子认同家长的选择。家庭不仅是一个生活环境,更是一个思想沟通的场所,聪明的家长能让孩子选择家长的选择。作为家长,可以从孩子高一时就开始聊志愿选择的事情,高中3年

间,家庭成了家长与孩子交流的重要场所。填志愿时,家长喜滋滋地看到孩子选择了家长认定的院校专业。

(四)孩子如何规划

1.树立职业生涯理念。高考填报志愿不仅仅是选择一个学校或是一个专业的问题,更是一个人一生职业规划的一部分。要充分考虑到今天做的专业选择对未来职业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专业是否适合自己的性格类型和能力类型。将高考志愿填报作为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但不是全部。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生中不断探索的过程,其目的是突破自身障碍,激发潜能,实现自我。

2.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家长在指导孩子填报志愿的时候,偏向于选择当前热门专业或是待遇好的专业,而没有考虑这个专业的生命力有多长,或是和考生的适配度有多大,忽略了职业规划要量体裁衣。职业生涯的规划,要求首先要了解自我。了解自我主要应从人格认知和能力认知角度分析。MBIT是当前较为流行的性格心理测试。MBIT将个人在性格、信息收集、决策、生活方式方面的不同偏好,具体分为内向型、外向型,直觉型、感受型和思考型、感觉型。

3.扩大职业信息。有些考生上了大学或是工作后才发现,他所选择的专业并不是最初梦想的,其主要原因是职业信息的匮乏和职业信息获得渠道的缺乏。考生在选报志愿时,职业信息主要是家人、老师的意见,很少有机会接触专业人士,更不要说做职业的相关调查。考生所报考的专业是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呢?是不是真在符合个人实际特点呢?这一切只能进了大学后才知道,但这个时候似乎已经有点迟了。其实,考生可以试着接触一些相关专业的人士,或是求助于专业的职业咨询机构,向他们咨询相关行业的情况,他们或许能提供更加专业的见解。

4.拟定职业规划目标。考生往往将高考志愿填报误当成职业目标,以为高考志愿填好,大学考上,职业目标也就实现了,错将职业规划过程当成职业目标。事实是,高考志愿填报不是职业规划的终结,而是职业规划的开始。当对人格认知和能力充分认知、充分了解之后,就需要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在制定职业规划生涯规划目标时,首先需要为职业发展拟定一个初步的目标,这个目标可以分为远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再将每个时期的目标具体化、阶段化。列举出每个阶段目标实现的步骤、方式和需要的资源。职业规划目标的制定,要留有一定灵活机变的余地。因为职业生涯规划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更新、不断探索的过程。

(作者单位为湖北财税职业学院招生与就业指导处)

参考文献

[1] 张宏波.关于高校招生宣传媒介应用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学版),2004(3):96.

[2] 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Z].

[3] [DB/OL]http://www.zjjnews.cn/hyzx/4063462.html.

[4] 蔡安成.高职院校招生宣传重点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13(3):9-21.

[5] 刘健峰.加拿大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3(34):14-15.

猜你喜欢
因素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