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征
当前,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从“十一五”开始,我国已经将建筑节能列为国家节能减排的重要内容,从中央到地方,列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考核指标。2012年《“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更是将节能环保产业列为将要重点发展的八大产业之首。研究分析认为,“十三五”期间,我国建筑节能行业将迎来结构性的快速增长,市场规模将达万亿以上,建筑节能环保产业的黄金时期即将到来。
一、市场规模将过万亿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既有建筑面积超过560亿㎡,其中,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到2020年,我国建筑面积将达到700亿㎡。粗略估算,“十三五”期间高耗能建筑面积将超过600亿㎡,以20元/㎡建筑节能改造费用估算,市场规模将在万亿以上。
以广州市为例,广州市被列为我国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节能环保综合试点示范城市。到2020年,广州市将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环保改造面积700万㎡以上,是2015年的2.8倍,复合年均增长超过23%。同时,广州市还将扩大绿色建筑比例,推动工业园区开展绿色循环改造,建筑节能市场将得到极大释放。
二、客户质量好,产业集中度低
政策和经济利益驱使,催生了两种建筑节能改造需求:以获取绿色建筑设计或运营标识为目标的建筑节能改造和以节能需求驱动的建筑节能改造。同时,造成不同的建筑节能客户类型。
总体来看,建筑节能客户多为政府公共机构和大型商业企业,客户付费能力强,信誉有保障。
从提供节能服务企业来看,截至2013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共4852家,约98%的企业产值不到1亿元,产值超过1亿元的仅100多家。
而市场上目前的建筑节能服务公司,集中于依托某类业务开展建筑节能服务。尤以建筑材料、建筑装饰及施工、电子信息技术类公司为主,多不具备综合节能服务能力。
总体来看,建筑节能改造市场竞争充分,不存在实力特别强大或垄断型企业。相比于日益提高的客户需求,现有的建筑节能服务公司落后于客户期望,具有全方位服务能力、信誉好、实力强的综合性建筑节能服务公司将受到市场欢迎。
三、合同能源管理(EPC)将成为行业主要运作模式
项目总包和合同能源管理是建筑节能服务主要的运作模式。
项目总包模式(简称“总包模式”)是指建筑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直接约定建筑节能服务费用,客户按照项目进度支付建筑节能服务费用,节能服务公司将项目进行整体承包实施的节能服务模式。总包模式易于操作,是市场常见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模式。总包模式一般适用于建筑改造需求明确的项目,如单项的维护结构节能、空调设备改造、照明系统改造、雨水回收利用。或项目标的较小,节能量不适用于转换成经济评价指标的项目。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EPC)是指节能服务公司(energy services company:ESCO)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的节能服务机制。
相比于项目总包模式,EPC模式能更好地体现以客户价值主张为核心,能获得更好的节能效果,缓解客户投资压力,规避项目风险,缩短项目流程。并且,受到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将成为行业未来主要运作模式。
四、产业政策进一步放开,PPP模式有望改变行业格局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也叫PPP融资、公私合营模式,是政府与社会资本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公私合作模式。
2014年下半年以来,政府密集出台支持PPP模式发展政策。5月25日,发改委甚至在门户网站开辟PPP项目库专栏,公开发布PPP推介项目,发布了全国29个省市和兵团的1043个PPP项目,总投资额1.97万亿元人民币,体现了政府力推PPP模式的决心。
对于环保企业而言,公司通过PPP模式承接的项目体量是以往的数十倍,且形成了企业、社会资本和政府的利益共同体,企业参与积极性高涨。对于地方政府而言,2016年起,城投债和城投公司的融资使命将退出舞台,地方政府举债只能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或通过PPP模式融资。未来,随着地方政府整合项目,通过打包PPP的模式与环保企业合作的加速,PPP有望成为常态化,大量环保需求将集中释放。预计到2020年,我国与城镇化相关的融资需求约为42万亿元(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预测),PPP模式将成为主要的融资方式之一。参与PPP模式的环保企业有望借此腾飞。
综合以上研究,我国建筑节能环保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客户质量优良,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大,模式创新优势明显。然而,当前国内企业普遍规模小、实力弱,产业集中度低。可以预见,“十三五”期间,实力雄厚,能够提供全方位、一条龙服务的综合性建筑节能环保服务公司拥将迎来大的发展机遇!
(作者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