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姬姬
"""七彩毛线勾连的屏风,布与棉花缝制的竹笋,牛仔裤拼接的建筑群……如果不是走在四川美术学院2016级纤维艺术工作室毕业作品展区,很多人可能会把这些作品当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卷,但其实这些作品是纤维艺术专业毕业生们利用编织、蜡染、扎染等技艺,再辅助以刺绣的工艺做成的纤维作品。
“今年他们的作品,很多都出乎我的意料,还有一个学生获得了学霸奖,这个奖在我们学院研究生、本科生加起来两干多人里只有两个名额。”今年夏天的毕业季,学生们的表现让四川美术学院纤维艺术工作室指导老师张海东喜笑颜开,“不管是从形式上还是材料上,学生们的水平层次都有很好的呈现。”
尊重学生就是尊重艺术
纤维艺术,一个听上去貌似“古老”而又让人“新鲜”的专业。其实,纤维艺术这个名词出现的比较晚,至少在上个世纪70年代,传统的民间刺绣、编织、染织、壁毯等很多方方面面还不叫纤维艺术。
“纤维艺术可能从字面上来说比较难理解,但它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而是实实在在、本身就存在的一种艺术形态。”张海东介绍说,纤维艺术实际上是以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纤维为材料,用编织、环结、缠绕、缝缀等多种手段进行创作的一种艺术样式。它没有工艺的局限,任何一种柔软的纤维材料,无论是编织的、刺绣的或者是摆设的、捆绑的材料,都可以通过塑造的过程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
纤维艺术虽根植传统,但同时又是一个新的概念,因此作为一种古老又年轻的艺术形式,它需要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我常常告诉学生们,做纤维创作必须基于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传统艺术品的确很美,但它们可以作为收藏品进入博物馆,却不能满足大众的实际需求。在张海东看来,学生们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调节,将传统与现代元素共同注入作品当中去,“这其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现代生活节奏太快了,简洁、大气,颜色有活力的东西会让我们放松,我觉得艺术品陈设的最终目的还是服务于生活,作为一个艺术品,我看到它要很舒服,这才达到了它的目的。”
张海东已经在川美开设纤维艺术专业十多年了,凭借纤维的艺术魅力,每年他的纤维课都是全院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每次都是第一个被选完的,因为它是纯手工的,工艺有很多种,材料也多样,做出来的作品效果也非常好看,学生会有成就感,而且他们还能够联系市场,把作品变成展品,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多很现实的吸引力。”
今年张海东指导了十名纤维专业毕业生做创作,作为指导老师,他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教育方案。“我其实特别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他可以天马行空地去想,我不会说作为导师,就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们。”在张海东看来,学生需要一个自由发挥的阶段,指导老师可以启发他们,但不能给学生指明一条路让他去走,“哪怕他做出来的东西不成熟,有可能会是一个失败的作品,我也觉得他需要这种磨练。”
今年纤维专业毕业作品中,有一幅叫做《葳蕤》的作品收获了很高的评价,并夺得了全院只有两个名额的“砂之船”商业创作学霸奖。其实这幅作品,最开始只是创作者之前上张海东小课时的一件不完善的课堂作业。“当时她做这个作品的时候,想得很复杂,她希望在里面添加很多材料,让人感觉没有主题性,比较乱。”当时点评作业时,张海东建议她可以对作品进行简化,但是当时这位同学害怕简化会使作品过于普通,缺少亮点。
“我就告诉她, less is more,简单的东西往往带给人们的是更多的享受。”于是在这次毕业创作中,这位同学尝试着将整个作品中的亮点——竹笋作为主要造型,进行强化设计,摈弃以前其他的多余材料“这样一看就很简洁大气,特别纯粹,走近一看,每颗竹笋的顶部还有很多的小变化。 ”
展品进不了美术馆
“对于学生而言,突然自己做一件这么大的作品,肯定会遇到很多挫折、失败,我觉得他们从消极的情绪中走出来的这个过程,是对他们人生的一个历练。”张海东说,在这次毕业创作中,经常会有学生半夜给他打电话说,作品做不下去了,感觉自己毕不了业了。面对学生的焦虑情绪,张海东选择坐下来跟他们谈谈心,“这个时候我就告诉他,每个艺术家都会遇到问题,关键是怎么面对,如何改善,他们年纪太小了,有很多问题接受不了,就慢慢引导吧。”
张海东组有一个用皮雕做中国传统的屏风的同学,这位同学很有信心自己的作品可以在条件和设施都很完善的罗中立美术馆进行展览。但是由于美术馆展览空间限制,每个专业只有 70%的作品可以在里面陈列,剩下的 30%则会在一个条件相对较差的小展厅展出。不幸的是,这位同学的作品恰好被拿到小展厅里去了。“他根本就没有想到这种情况,情绪特别不好,一直给我打电话,让我帮忙协调把作品调到美术馆里面去。”这种情况下,张海东只能一直开导他说,好东西不管是放在什么地方,也是会有人欣赏的。“学生们对自己的作品倾注了很多精力,基本上都是在熬夜赶制自己的作品。如果自己的作品被别人忽视或者误解,他们会非常失望。”酒香不怕巷子深,最后这位同学的论文拿到了 94分的最高分,专业上也获得了 84分,比作品进入美术馆的同学分数还高。
毕业创作过程中,张海东总是会根据学生们的作品线索进行引导。在这次创作中,也出现几位同学临交作品前两个月,突然发现自己的方案有问题,想要推翻重新设计。“这个时候,你再不出手补救的话,他们肯定不能毕业了,这是一个很残酷的事情,我也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出现不能毕业的情况,这个对学生来说打击太大了。”其中,有位同学想要通过传统扎染与现代纤维结合的方式,做一幅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的壁挂。这位同学的画稿很丰富,色彩敏感搭配也特别协调,但是问题关键在于这位同学以前没有过扎染的相关经验,对这种工艺并不熟悉,所以在开始制作时,她发现自己染出来的布料在干了以后会变得非常浅,色彩发灰,饱和度很差,跟自己的想法完全不一样。这个时候她就必须改方案了。
“这个过程其实是很痛苦的,时间紧迫,作品又出问题,就更容易不知所措。”对于这种情况,张海东安慰这位同学不妨不要着急改设计图,看看能不能在工艺上进行一些弥补。根据这位同学的作品线索,张海东建议她,可以通过渐变的形式把那些不同色彩饱和度的布料进行组合形成视觉冲击,而那些饱和度不够的布料则可以尝试加长扎染的时间来达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