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广
“全国还有5000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一定要实现全部脱贫目标。这是我当前最关心的事情。”7月18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调研考察时强调。此时,距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已将近一年。
那么,目前的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什么阶段?遇到了哪些新问题?还有哪些重点工作要做?9月26日至28日,由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主办,甘肃省定西市委、市政府联合承办的首届中国扶贫论坛在定西召开,围绕“精准扶贫与全面小康”这一主题,300余位政商学界代表共聚一堂、建言献策。
◎中央发出总攻令,扶贫开发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
我国的扶贫工作进展如何?2015年,扶贫迈向“精准滴灌”,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7017万人减少到5575万人,全国千万减贫任务超额完成。然而,越往后脱贫攻坚成本越高、难度越大!道理不难理解,经过多年的努力,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口已经基本脱贫了,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扶贫开发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7月20日,习近平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对当前扶贫形势作出这一判断。4年时间,5000多万贫困人口,任务非常艰巨。在论坛开幕式上,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林铎坦言,甘肃省已经把咬定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一目标、把带领贫困地区群众过上幸福美好新生活作为最大的责任。
为什么要下如此大气力搞扶贫开发?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张建星指出,扶贫开发事关人民福祉,事关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体现中国特色与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扶贫工作面临哪些新问题?“数字脱贫”、政府“包办”等仍需警惕
当前,各地正紧锣密鼓地投入到这场攻坚战中。不过,随着工作的深入,一些新老问题也值得注意和警惕。论坛上,与会嘉宾主要就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第一,“数字脱贫”现象。有地方对中央设定的脱贫目标的理解不到位,只想着怎么把“成绩”尽快“算”出来完成任务。据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巡视员张建军介绍,有的地方甚至提出2016年结束战斗,2017年打扫战场。他还说,从各地调研情况看,还有地方对如何增加贫困户的收入比较重视,但是对“三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等长远问题还不大清楚。如此,只注重眼下数字,不看重机制保障,很容易造成“脱贫又返贫”。
第二,政府“包办”扶贫,不按市场规律办事。据介绍,在部分地区扶贫过程中,仍存在农民种什么、养什么由政府说了算的现象。还有的则是没考虑当地实际就对一个产业一哄而上。对此,农业部扶贫办副主任严东权指出,要选准一个好的产业,关键要根据我们的基础、特别是资源禀赋来选择。另外,他还指出,政府可以给农民提供服务,但不能代替市场做主。
◎5000万贫困人口怎么如期脱贫?各地打算做好这三件事
1.继续在精准上下功夫,坚决防止出现“数字脱贫”
扶贫,贵在精准。贵州省铜仁市副市长张文聪说,要把精准扶贫的靶子找得更准。去年“回头看”,我们从原来89万贫困人口中剔除掉了19万,真正把精准做得扎扎实实,做到该进的进来,不该进的出去。
甘肃省定西市委书记张令平在谈精准扶贫时尤其强调,要严把贫困人口的退出关。他说,定西市正实行村、乡、县、市四级层层把关制度,并通过第三方评估来确定帮扶人口的退出,要坚决防止出现“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的现象。
2.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重点做好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
如何确保脱贫的人口不返贫?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任李国祥说,产业扶贫应该是治贫的根本性的措施。农业部扶贫办副主任严东权也认为,产业是贫困人口脱贫的一个依托,任何时候都要把产业扶贫放第一位。
不过,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区又该怎么办?在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安利民看来,主要还是要着手抓易地扶贫搬迁问题。据测算,“十三五”时期,我国易地搬迁人口将达981万。如何有序地完成易地搬迁,并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搬迁后的就业和发展问题,仍是扶贫开发工作的一大挑战。
3.构建大扶贫格局,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
如何用好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充分动员全社会力量,成为与会嘉宾为扶贫建言献策的又一个重要话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张吉忠指出,在政府主导整合扶贫资源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好市场在扶贫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巡视员张建军也认为,扶贫开发政府是主导,主导但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全社会的大战役。也就是说,不光是政府一家来做,而是要发挥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真正形成全社会扶贫“大合唱”的局面,来共同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