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市场启动,国内企业准备好了吗?

2016-10-21 08:46郁红
化工管理 2016年25期
关键词:交易市场配额化工企业

文/郁红

碳交易市场启动,国内企业准备好了吗?

文/郁红

在近日召开的“十三五”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与低碳工作促进会暨2015年度能效“领跑者”发布会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即将于2017年全面实施的消息被多次提及。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碳排放交易的全面启动对石油和化工企业的影响会有多大?又是如何被提出来的?相关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呢?记者进行了了解。

石化企业试水碳交易尝到甜头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介绍,在国内市场,碳交易也在积极实践中。我国已在7个省市开展了碳交易试点工作,2000多家企业被纳入碳交易市场中,其中包括146家石化和化工企业。以上海碳交易试点为例,就有17个行业的191家企业被纳入上海碳交易试点工作。其中,涉及中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上海焦化公司、中石化上海石化公司以及巴斯夫、拜耳等45家知名石化和化工企业。

“碳排放交易明年将正式启动,但这不是国家的贸然决定。因为我们在‘十二五’期间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郭伟强调。

据了解,中石化在央企中是以制度化进行碳交易管理的先行者。

2013年11月26日,中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中石化上海石化公司参加了上海环交所第一单基于配额的碳交易;同年11月28日,燕山石化参加北京碳交易开市当天的首笔碳交易。

据统计,中石化下属26家试点企业在2013和2014年两个履约期内,累计碳交易量389万吨,交易额达到1.4亿元,占同期国内碳市场交易规模的8%。

2014年5月,他们在国内石化行业中首家颁布了《中国石化碳资产管理办法(试行)》,详细规定了集团各部门和各分子公司在碳资产管理方面的职责与分工,有力地推进了中石化的碳资产管理工作。

中石化集团领导也高度重视。尽管明年才开始启动碳交易市场,但集团董事长王玉普在2016年集团节能环保工作会议上就提出要突出碳资产管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研究对公司碳资产进行集中管理,统一碳交易运作,努力实现碳资产价值的最大化,加强对全国统一碳市场规则的跟踪研究。

“中石油、中海油等重点企业也积极开展碳排放家底盘查、能力建设等工作,并取得了积极进展。一些科研院所和石化企业还积极跟踪国际技术前沿,大力开展碳资源综合利用科技攻关,努力推进CO2捕集、驱油和埋存先导性工程示范,吉林油田、中原油田、陕西延长油田分别建成了10万~50万吨/年规模的CCS-EOR项目,为今后碳资源的规模化开发利用探索了新的途径。”李寿长会长强调。

“三大国家石油公司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积极布局国际国内市场。目前,仅中石化一家就入股了两家排放权交易所。中石油国际旗下的伦敦分公司组建了一个国际化的碳交易团队,还在国内参与了深圳碳交易开市的首笔交易。另外,国内石化企业参与碳交易还有几个特点。一个意识先行。他们看到有国外企业在CDM市场的‘卖碳’中尝到甜头之后,也想积极地参与。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欧盟市场早在2005年就启动了,在中国这一天早晚也会来到。其次,中石化、中石油及其他央企的参与,不光局限于试点,更多地是为了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启动做准备。而做为集团公司,他们在制度建立、标准制订、数据收集等方面都具有优势。”郭伟指出。

中石油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核证合规部经理吕本庆对正在进行的碳交易试点进行了分析。首先,它是在国内7个省市,包括四个直辖市以及湖北、广东和深圳特区展开的,覆盖人口达2.6亿人,能耗指标8.3亿吨标准煤,GDP14万亿元,分别占到全国的19%、27%、23%。可见试点的代表性非常之强。

其次,为了做好试点,7个省市先后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或文件。不同的市场出台的政策不同,法律、法规的力度也不一样,尤其是涉及到碳市场中人人都关心的罚责。而且各省市还确定了这7个市场中抓大放小的原则。大宗石化及化工企业的排放量都比较大,是交易的重点。

碳排放权交易是把双刃剑

有业内人士指出,碳交易市场在明年正式启动后,规模会发展到8000~1万家。碳交易将是一把双刃剑。石化和化工企业身处其中,既有难得的机遇,也是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

“在7个试点省市中,配额的分配主要基于历史法和基准线法相结合的方式。试点是从2013年开始,大致参考了2013年以前3年的数据,结合了当时的经济状况,做出配额发放的。不同地区在配额发放的政策上也不相同。有的区域是将一年排放量核算后的指标一次性发放,有的地区是分两次发放;上海比较极端,一下给了三年的指标。当然给得越多,对一个长期稳定发展的市场来说是好事,对市场实施今后的节能改造减排项目将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吕本庆表示。

他同时谈到,“国家给各地方发改委还留了一个政策的活口,就是针对试点的配额,各省在国家要求之外,还可以再行增加。因此在天津市场上,天津市就把大港油田也纳入进来了。”吕本庆说。

据吕本庆介绍,试点中交易的产品主要有两类,一是政府配发给企业的碳排放额度,即配额;二是其他企业的减排量。如果企业服务的项目够多够大,可能就能成为CCS(全称?)那样的减排项目,而能耗减排项目在交易市场上会受到政策的欢迎和鼓励。

据了解,有的地方政府对配额进行了拍卖。除了北京、重庆、天津以外,其他四个省市都做了一些拍卖,这也成为调节市场价格和引导市场的措施。

“从2013年底开始交易的曲线看,总体上是前高后低的趋势,目前已趋于平稳。”吕本庆强调。

“用一句话来形容,这是‘大势所趋’,谁也阻挡不住。碳排放交易体系,如果企业能用好,就是机遇,能带来利益。如果不能很好地运用,就是风险和挑战。政府无论是以排放总量还是以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对石油和化工企业的生产都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石油化工业内有一句行话,‘玩的是设备,拼的是能耗’,以后可能还要加上‘拼的是碳排放’。”中石油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核证合规部经理吕本庆强调说。

吕本庆提醒说,从目前试点的情况看,被纳入试点的企业对碳交易的认识存在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不了解交易的价值。

限额目标给出来之后,企业如果减少排放,就能给自己带来收益,若超排,就得认罚或到市场上去购买额度。因此这种买卖可以被做为减排做得好的企业的经营性收益,变成一种有价值的资产。但过去人们总认为这个资产没有价值,因此各试点市场上都存在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不管是以交易量还是以交易额度来衡量的,都是如此。

二是不去进行登录。

“我们交易所目前负责天津市碳交易登记簿的托管。但我从登记簿中看到企业里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不登录。在纳入控排的企业中,有将近60%的企业帐户的管理人员从来没有登录过登记簿,也不去查看企业的状态,没有将核发的配额去做登记系统转移等操作。”吕本庆说。

第三,也是更为重要的是,大多数企业根本没有参与交易。

据了解,目前有85%的企业没有过真正的交易。只有少部分企业参与了市场交易,有的只是做了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的交易。

“国家有规定,所有的碳交易都要进厂完成,这是为了防范风险和虚假交易。而大部分企业只把大量的碳排放配额结余到下一年,没有真正地把这部分资产当作钱来经营和运用。例如在天津市场,有的企业可以拿到数百万吨甚至近千万吨的配额,但没有去交易。其实你如果按照天津市20元/吨的市价去折一下,也相当于几亿元的资产呢。因此我郑重地提醒企业,一定要真正参与碳市场交易的相关活动,把碳资产的价值体现出来。政府给了你一个信用额度,你却把好几亿元的资产白白放在那里不用,而去银行借贷筹款。这不是一个企业对待资产的明智态度。”吕本庆强调说。

碳交易要怎么做准备?

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伟表示,对于石化行业来说,我们只有一年的时间了,碳交易就要来了,应该怎么来积极地准备呢?我想给大家三个建议。

一要摸清家底。企业要知道自己在未来的市场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了解现在排放的水平如何,一个集团的排放总量如何?在细分版块如何以及每个厂的排放情况如何。只有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才能在明年市场真正启动起来以后,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现在国家已经把分配指标的任务下放到各个省市区,各省今年都要上报历史数据。今年下半年,一些做得好的省已经先行上报数据了。国家的碳排放指标由省市自治区发改委来分配,但你如果连自己的数据都不掌握,怎么去跟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对话呢?”郭伟谈到。

二要搞好两类统筹。一是要搞清楚企业的碳排放水平;二是了解你的碳资产数量。过去国家为了完成节能减排指标,会采取拉闸限电的措施。但未来国家不拉闸限电了,还让你生产,只是给你排放指标,指标就是资产。资产只有让他流动才能活起来。

第三是要做好制度、人才和信息三个保障。

企业参与碳排放交易,不但制度要先行,人才也要跟上,要有人来负责这项工作。否则未来地方政府在分配指标的时候,企业争取和不争取的差异会很大。

信息保障也非常重要。

信息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你获取的市场情况、政策信息。二是与碳排放相关的大量数据的收集。那么多的数据如何去管理,未来还要去交易,并与市场挂钩。这其中有多少是你要用的资产,有多少你需要对冲风险?还有多少是可以去卖的?光靠人工的统计,可能无法满足。未来肯定需要一套信息管理系统,如在现有的ERP系统中加一个模块。这一点非常重要。

吕本庆谈到,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碳交易市场启动,石油和化工企业的碳排放管控体系也亟待建立。碳排放管理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节能或环保,或者节能加环保。因为这里面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核心是节能、减量化,实旨内容还涉及到质量、经营和法律。所以企业取得合理的配额非常重要。这是从试点市场的经验得出来的。

“作为石油和化工企业,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质量。大家都知道,生产国V和国Ⅳ四标准的汽油,对于企业的能耗要求是不一样的。对于石油炼化企业而言,来料是劣质油、高含硫原油,和来料是低硫油和轻质油的加工能耗就完全不同。所以这就需要企业去跟制订碳排放配额政策的地方政府部门积极争取。”吕本庆强调。

另外,碳排放配额在试点中的发放是偏松的,也失于偏松。这与碳价下行不无关系。目前国家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在今后的碳交易市场相关政策制订上“可能要从严”。但并不是鞭打快牛,可能会根据一个合理的碳效给一个配额。你的能效高、碳排放效率高,就占便宜,你就能获得更多的资产价值。否则你就要偿付。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蒋兆理指出,2017年我们将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涉及包括石化、化工、建材等8个主要行业,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约7000~1万家,总排放占全国化石能源燃烧碳排放总量的50%左右,2020年再根据市场运行的情况逐步扩大规模。

“碳市场就是给参与碳交易的企业设定排放上限,有的企业可能在排放上限以内,通过节能减排产生富余的配额;而对另一些企业来说,由于他产销两旺,可能会难以减排。这时候,有富余配额的企业可以拿到市场上出售,超额排放的企业可以购买配额,这样就大幅度降低了企业的减排成本。另一方面,随着碳市场的建立,碳价信号发出,会鼓励一些如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相关产业的较快发展。”蒋兆理强调。

碳交易市场明年启动,“无价无市”状况即将打破。

蒋兆理谈到:“目前,我们一方面在全国31个省,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历史碳排放的盘查,下一步要对这些企业按照全国统一的方法进行配额分配;另外,我们正在配合国务院法制办起草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管理条例,我们相信明年这个条例出台会对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发挥基础性作用。同时,我们正在筹备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建设,明年在三个方面工作基本就绪的情况下,全国碳交易市场就可以启动了。”

(附)碳排放交易的前世今生

“全球碳交易的实践,来自于石化行业的BP公司,他们很多年前就很重视此事,并率先推动英国以及欧盟建立了碳交易体系,最终向全球推广。”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伟告诉记者。

为什么这样一家以石油开采和炼化为主的企业会如此重视碳排放交易?这还要追溯到1997年。当时有一件大事,即《京都议定书》的签署,该《议定书》于2005年生效。其时欧洲是想采用碳税的方式向石油和化工企业征税,但是遭到了一些石油化工公司的反对,包括西方一些大的石油公司,都不承认全球气候变暖与化石能源的过度使用有关。

但在1997年BP公司第一个站出来,公开承认化石能源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并提出了自己的减排目标,即2010年相比1990年减少碳排放10%。

据郭伟介绍,BP从1998年就开始尝试对集团内部实行碳交易体制(BPETS),该交易体制于1998年开始示范,2000年所有下属机构都参与进来,到2001年以达到减排目标而结束。

BP实施这次内部碳交易制度的主要目的还是为将来加入EUETS(全称)进行实战演习。所以牵涉到的交易为模拟交易,没有资金的往来。

实验阶段的减排目标是一刀切地每年相对于1990年排放量降低1%的排放。但第一年(2000年)的结果由于目标过低,效果不是很理想,平均交易价格为7.6美元/吨,成交量为270万吨,占总配额的3.5%。

第二年,他们吸取上年教训,把减排目标直接提到了10%,并且由按年分配配额改成按季度分配配额,使得交易量和交易价格大大上升,2001年交易量为450万吨,交易价格为40美元/吨。

通过内部碳交易体系的实施与推动,BP提前7年达到了减排10%的目标,公司具体的措施包括减少天然气燃烧和空排、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能源使用效率等。通过这些手段,BP创造了6.5亿美元惊人收益,并由此尝到了甜头。

“BP的成功证明环保生产和企业盈利并不冲突,两者完全可以并行不悖,而市场化的手段能有效推动环境目标的实现。”郭伟表示。

其实,BP在1998年于公司内部开始实施碳交易体系试点的同时,就开始积极游说英国政府开展类似工作。经过四年游说,英国政府终于在2002年推出全国的碳交易体系,BP也被纳入,其集团内部的碳交易体系由此正式结束。

此外,BP还联合能源行业的其他一些大企业,在英国进行推动的同时,积极游说英国政府推动欧盟层面开展碳交易体系设计;历经三年的持续努力,2005年,欧盟碳交易试点体系正式推出。

2008年以后,欧盟碳交易体系向全球推广。

猜你喜欢
交易市场配额化工企业
气体灭火技术在化工企业消防中的应用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何以意义非凡
碳减排量及碳配额的区别
鱼粉:秘鲁A季配额低于预期,内外盘短期大幅上涨
鱼粉:秘鲁A季配额公布,国内外鱼粉价格反弹
碳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权威回应你关注的6个问题
某化工企业清洁生产潜力分析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拍卖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