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辉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ICU,江苏泰州 225300
危重症患者高血糖护理与血糖调控的效果分析
祁辉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ICU,江苏泰州225300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高血糖护理于血糖调控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ICU病房收治的80例危重症高血糖患者分为观察组(有糖尿病病史)和对照组(无糖尿病病史),两组患者均给予胰岛素治疗,并给予护理与血糖调控。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重症患者进行合理的高血糖护理可以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中,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感染率,减少在ICU病房的停留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危重症患者;高血糖护理;血糖调控;效果
危重症病人各项生命体征均处在非常危险的边缘,是临床上非常危险的患者,患者随时都会出现死亡。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受手术应激、感染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很容易出现应激性高血糖,很有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需要医护人员高度重视[1]。现对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危重症患者高血糖护理于血糖调控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将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ICU病房收治的80例危重症高血糖患者分为观察组(有糖尿病病史)和对照组(无糖尿病病史),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女性18例,男性22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为(49.2±6.2)岁,其中呼吸系统患者14例,消化疾病系统患者6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例,外科和外伤大手术患者7例,其他疾病患者5例。对照组女性19例,男性21例,年龄39~67岁,平均年龄(48.4±6.7)岁,其中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为8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7例,呼吸道疾病患者为13例,外科手术患者6例,其他疾病患者6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血糖的控制两组都采用胰岛素治疗。(1)胰岛素的使用:血糖值控制在7.8~10.0 mmol/L之内。当空腹静脉血糖在10.0~15.0 mmol/L范围时,采用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当空腹静脉血浆血糖大于15.0 mmol/L,选用持续微量静脉泵(在40 mL生理盐水中加40 U普通胰岛素,依据血糖值的大小控制静脉泵入速率)对血糖进行调控。(2)血糖的监测:选用电脑血糖仪测量胰岛素使用过程中的血糖变化。使用皮下注射的患者血糖测量频率为2~4 h/次,静脉泵的患者血糖测量频率为2~2 h/次,对于特殊患者(病情危重且血糖变化不稳定)血糖测量频率前期为30~60 min/次,待稳定后,可适当改变血糖测量频率,不低于4次/d。(3)血糖的影响:要格外注意影响血糖的各种因素,如患者的饮食、营养摄入、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使用、降糖药使用后的协同作用等。
1.2.2患者的护理(1)对于危重患者的护理:实时监测并24 h记录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瞳孔等生命体征值变化,避免水、电解质发生紊乱;做好对患者呼吸、循环、神经、消化、泌尿等系统的护理及防预并发症,做好导管护理。(2)对于高血糖患者的护理:定期对护士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培训,把控细节与难点。每日由责任护士负责进行血糖仪质控,确保其准确性;在进行末梢血糖测量时,需对未输液手的无名指选用针刺自然流出法进行采血,可以减少用力挤血引起血液稀释进而造成测量值降低;测量用血应弃去第一滴血,进一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外周循环不好的患者需测量静脉血血糖;正确掌握胰岛素皮下注射捏皮法要领,由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捏起皮肤,禁忌五指捏皮,防止注射入肌内;要严格控制胰岛素注入速率,防止血糖波动太大造成低血糖现象的出现。ICU重症患者常常不能正常表达自身状况,生命体征不稳定,容易忽略其低血糖表现。严重的低血糖可能造成危重患者各脏器功能的恶化,进而诱发医疗事故。胰岛素使用过程中,一旦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汗、血压下降、心慌、呼吸浅快、脉搏快而弱的症状,需要马上进行血糖监测,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有效处理;对于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及静脉泵治疗的患者,需严格床头交接班,定时查看注射泵运行状况及胰岛素用量,输注部位及患者个人体征反应(如皮肤红肿、脱出、出血、过敏及感染等);对输注部位进行管理,防止局部皮肤出现硬结、增生等;注重患者饮食的护理,对于血糖升高的患者要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原则给予能量补充,对于昏迷的患者需通过鼻饲管输入特定的流食,还可匀速泵入肠内营养液,频率为1 000 mL/d,整个过程要严格控制营养液用量和滴速,防止血糖过高。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对比
无论既往有无糖尿病的ICU危重症患者都因其存在应激因素,故而常伴有高血糖症状,又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以及肠内肠外营养的摄入都将引起危重症患者的高血糖症状。有研究表明,ICU危重症患者的高血糖症状会加速患者的死亡及并发合并症。赵京阳[2]研究发现,重症患者进入ICU时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概率高达97%,炎性介质和应激性高血糖变化呈显正相关关系,血糖升高炎性介质也会随之升高,而应激性高血糖和人体自身机体的免疫功能呈负相关关系[2]。
目前,专家学者及医疗机构常认可的ICU危重症患者血糖水平控制范围为7.8~10.0 mmol/L,其借鉴是AACE和ADA于2009年共同发表的危重症患者血糖控制目标标准。当患者血糖小于6.1 mmol/L或大于10.0 mmol/L时都属于不正常情况,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血糖调控。
研究发现,在高血糖的ICU危重症患者中,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外科ICU危重症高血糖患者的死亡率远远高于既往有糖尿病病史的ICU危重症高血糖患者。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死亡概率分别为15%和37.5%,其院内感染的发生概率分别为30%和50%,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析出现差异性的原因如下:(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分组有误差:对于入院后主诉之前没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可能在入院前就已经有糖尿病而并未发现,这样导致其分组错误进而对研究数据造成偏差;(2)高血糖可能存在某种特殊的作用机制:糖尿病对慢性氧化应激状态具有适应性,因此既往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对持续高血糖水平的耐受性相比既往没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更强,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因其对高血糖耐受性较差容易造成自身机体免疫系统损伤,体内微循环出现问题,进而导致自身组织器官功能下降甚至衰竭;对于使用了胰岛素的患者,其胰岛素自身就具有某些功能,如可以有效阻止某些炎性因子的释放,促进内皮一氧化氮的释放,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3]。有研究发现[4],在既往有糖尿病病史组中,其血糖浓度大于10.0 mmol/L的患者其死亡率会显著增加(P<0.05);对于既往没有糖尿病病史的分组中,其血糖浓度大于7.0 mmol/L的患者其死亡率会显著增加(P<0.01),这和该文研究结果十分相似。
综上所述,结合对该院ICU危重高血糖患者的重症监护过程中数据值的研究,发现血糖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对于ICU危重症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具有很明显的效果,但是血糖的良好控制给患者带来的预后效果也不尽相同,这反应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存在着个体差异,需针对不同的糖尿病患者选择不同的血糖调控标准。但血糖调控标准的研究需要大量的循证医学知识来验证。
[1]潘英彩.危重症患者高血糖护理及血糖调控对预后的影响[J].糖尿病天地,2013(1):24-26.
[2]赵京阳.强化胰岛素治疗对外科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5):1052-1054.
[3]鲍佳萍.高血糖护理及血糖调控对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33.
[4]任晓红,刘虹.血糖控制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3):154.
[5]刘京菊,沈棫华,吴竹林.危重症患者高血糖护理及血糖调控对预后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2,10(5):23-24.
R473.5
A
1672-4062(2016)09(b)-0174-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8.174
2016-06-20)
祁辉(1982.6-),女,江苏徐州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危重症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