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学山
一、饵料投喂管理
1.定时投喂。每日上午9~10时、下午3~4时各投喂1次。
2.定位投喂。将饵料固定投喂在食场内,让池鱼集群集体“就餐”。
3.定质投喂。投喂新鲜、适口,无霉变、无腐烂、无污染、无毒性的饵料。
4.定量投喂。实行“青、精”结合投喂的池塘,上午投青料,投喂量为20%左右,下午喂精料,投喂量为3%左右;投喂配合饲料的池塘,上、下午各投喂1次,投喂量为4%左右。具体的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温、水质、摄食和生长情况灵活掌握。
5.定人投喂。饵料投喂应由专人负责,确保上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喂制度的贯彻执行,确保饵料投喂的科学合理性。
二、水质调控管理
1.加换新水。每7~10天加水1次,每次加入新水20~30厘米,保持水深为2米左右;每半月换水1次,每次换掉30%的老水,保持透明度为30~40厘米。
2.适时增氧。晴天于中午开机,阴天于清晨开机,连绵阴雨天于半夜开机,有浮头征兆时提前开机,每次开机时长为2~3小时,始终保持池水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让池鱼在享受“氧调”的条件下舒适快乐的生长,可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
3.调节pH值。当pH值低于7.5时,全池泼洒生石灰,用量为10千克/亩·米;当pH值高于8.5时,全池泼洒pH值降解剂(主要成分:植物多糖、酶、pH值降解因子等),用量为200克/亩·米,调节pH值在7.5~8.5之间,保持池水呈弱碱性。
4.调优水质。每10~15天全池泼洒1次高效生物净水宝(主要成分:芽孢杆菌、硝化菌、增效剂;成分含量:总菌数≥100亿/克),用量为500克/亩·米,以分解消除有机物及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促进单细胞藻类生长和平衡菌藻相,营造“肥、活、嫩、绿、爽,稳”的优良水体环境。
5.改善底质。每15~20天全池泼洒1次底益净(主要成分:复合芽孢杆菌、酵母菌、硝化菌、复合酶、增效剂等),用量为80~100克/亩·米,以分解池底残饵、粪便、死苔、死藻等有机物,抑制有害菌类繁殖,防止池底老化、酸化、黑化、底臭、底热,以修复改善池底生态环境。
三、防病管理
1.饵料消毒。病原体往往随饵料被带入鱼体,所以投喂的饵料应新鲜、洁净,投喂前需经消毒处理。螺、蚬等动物性饵料需用清水冲洗干净,选取活体投喂;水草、陆草等植物性饵料需放入6克/米3的漂白粉(含氯30%,下同)溶液中浸泡20~30分钟后再投喂;投施畜离粪等有机肥料时,则需用2‰的漂白粉消毒后再投入池水中。
2.食场消毒。每10天左右使用二氯异氰尿酸钠(含氯60%)对食场区水域消毒1次,用量为0.5克/立方米,阻止食场内细菌的大量滋生。
3.投喂药饵。每月投喂1次用0.1%的大蒜素(主要成分:二烯丙基二硫醚及二烯丙基三硫醚;规格:10%)、1%的VC(主要成分:L-抗坏血酸-2-磷酸脂)和0.3%的免疫多糖(主要成分:低聚木糖、低聚异麦芽糖、甘露寡糖、β—葡聚糖等免疫糖类、各种维生素、植物多肽等 )制成的药饵,每次连喂3~5天,以增强鱼的机体抵抗力,降低发病率。
4.灭菌杀虫。每月全池泼洒1次超迪(主要成分:过硫酸氢钾、有机酸、表面活性剂等;规格:过硫酸氢钾50%),用量为150~250克/亩·米,以抑制水体中病毒、细菌、病原微生物和病原体的生长繁殖,降解藻毒素,防止鱼类感染发病。夏初使用鱼虫净(主要成分:硫酸铜、硫酸亚铁粉)杀1次虫,用量为100克/亩·米,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
5.及时治疗。一旦出现池鱼发病征兆,应仔细查找病因,深刻分析病情,对症快速下药,将鱼病消灭在“萌芽”之中。
四、日常生产管理
1.加强巡塘。坚持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观察池鱼的活动、摄食、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
2.检测水质。定期检测水温、透明度、溶解氧、pH值及氨氮等水质指标,若发现水质变坏,应及时采取改良调优措施,以保持池水的“肥、活、嫩、爽、稳”。
3.制定应急预案。夏季是洪涝、干旱、台风等自然灾害多发季节,应根据养殖生产实际,提前制定好应急预案,防患于未然。
4.适时捕捞。养殖至8月份前后,大部分鱼类可达商品规格,可捕售2~3次热水鱼,捕大留小,降低密度,以加快存塘鱼的后期生长。另外,热水鱼市场需求量大,销售价格较高,可加速资金周转,增加养殖经济效益。
5.填写塘口记录。平时应认真填写塘口记录,详细记录天气、水温、水质、放种、投喂、施药、捕捞、销售等情况,以便统计分析,为以后制定生产计划,改进养殖方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