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基础素描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

2016-10-20 08:14于婧
艺术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摘 要:素描是很多专业学习的基础训练内容,是完成造型艺术型体训练的必要手段,需要长期而扎实的基本功训练,注重准确描绘物象能力的培养。然而,长期以来,因为其需要大量的常规性学习和长期规律性的训练,导致很多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更新教学课程设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基础素描;教学性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是艺术家认识、掌握和表现形体的最基本的手段。”素描教学在美术院校里属于技法教学部分,作为研究造型的基础训练,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发掘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开拓学生的艺术创作思路。同时,掌握这门技法,既要借助于传统的解剖、透视、体积构成等一系列的知识来理解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又要打破传统素描的教学格局和单纯的技巧模式。因此,在国内高校美术教育的教学改革中,素描教学一直被作为重点试验改革的课程。本文拟从国内综合类高校基础素描课程性质、现阶段基础素描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综合类高校美术学专业基础素描教学方法,阐述个人见解,并提出相应的课程设置。

1 高校基础素描课程的教学性质

综合类高校基础素描课程的教学性质,是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认知方法,使学生掌握写实绘画造型的基本规律,重点培养学生的造型意识与创新思维,使学生达到能够用艺术的手段表现自然的基本能力。基础素描主要分为绘画类专业基础素描和设计类专业基础素描两个大的类别。其绘画类专业基础素描教学任务是在规定学期内完成石膏几何体、静物、石膏像、人物头像、人物胸像等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其教学重心是技能的培养。设计类专业基础素描与绘画专业类基础素描课程设置不尽相同,它强调以点、线、面造型,注重画面装饰效果,强调二维空间,它的培养目的是启发学生研究生活形态,用各自理念手法再现自然中的这些形体。因此,由于二者的培养目标不完全相同,导致课程设置的区别不同,本文主要讨论绘画类专业基础素描课程的创新设置。

综合国内普通高校基础素描教学的共性是既要借物抒情,又要尊重客观事实;既不能忽略对形体的观察,也不能无视客体内在结构。由于传统教学曾源于苏联教学模式,而当时借鉴并未全盘吸收苏式教学模式的精华,所以不论是专业素描,还是基础素描课程,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弊病。下面将就此问题展开分析。

2 高校基础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

综合类高校基础素描课程的教学形式,主要是以课堂教学形式为主,大学一年级开设,教学内容主要分两段进行。根据调查研究,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

2.1 教师授课内容陈旧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按照传统教学大纲要求,高校教师以往在教授基础素描这门课程的时候,通常会做大量的石膏几何体、石膏像、石膏切面静物組合写生训练。然而,以石膏作为绘画训练内容特别枯燥,很难使学生长期维持学习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会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导致预期教学目标不能完全实现。据笔者所知,素描石膏训练是传统训练项目,大量重复训练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学实际情况。另外,教师一般会在石膏训练之后开设素描静物写生、人物头像写生课程,而这些课程内容在之前的中学训练中都曾经做过大量课堂训练,如果不进行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的调整,其教学过程势必流于形式,重复训练导致学生素描造型基础得不到明显提高,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

2.2 课堂授课形式的局限性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室内课堂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和充分的空间,来研究固定物体的结构、体积等各方面因素,使学生得以作深入细致的探讨。然而,这却也反映了课堂教学的弊病,它影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学生仅仅局限于教师提供的静物台上的内容,对于启发学生想象力造成阻碍,所谓见景生情,长期在教室这种封闭、固定情景下,学生的创作力自然打了折扣。众所周知,法国印象派绘画正是由于进行大量的室外光下的写生,改写了美术史,而传统课堂教学一直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能把自己的思想和对素描作品的理解反馈给教师的学生只占到极少数,使学生在室内课堂教学情景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因此,长期采用课堂授课形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导致事倍功半。

2.3 基础课程内容的雷同导致专业教学被动

高校大学一年级基础素描课程,长期以来一直是美术学专业训练造型的通修课,既然都是训练造型,理所当然也就整齐划一,具有一个共同训练目标,为专业造型打基础,所以教学大纲对不同专业的基础素描课程内容要求是完全一样的。然而,正是这种统一性,使本应为专业打下良好基础的基础课无法实现既定目标,而且这种统一模式的训练内容无法与各个专业方向接轨,很难与创造性的美术思维相互适应。同时,这种共性基础素描课程的设置,无法满足美术学科多样化专业特征对造型基础的特殊需要,也就造成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分别选修油画、国画、综合材料与技法等专业方向后,还要继续一百多学时的专业基础训练,课程内容的重复以及课程内容的不协调造成教师教学的被动。

当然,我们并不是夸大,或者仅仅看到基础素描课程的缺陷,而是要尽量尊重客观教学需要,尊重艺术发展规律,尊重各学科对造型基础素描的特殊要求,结合实际教学问题,在继承传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尽可能改革课程设置以适应现行教学需要。因此,笔者针对现行综合类高校美术学专业素描教学做以下几点探讨。

3 高校基础素描教学方法初探

想提高课程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这门课程的开始到课程结束,都要促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那么怎么样才能使学生保持对素描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呢?笔者认为应当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乐趣中,做到“教”与“学”的互动教学,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性。素描课程的“教”不仅仅是教师主动来教,还有同学之间的教,也就是每位同学在学习的同时,还将把自己所学的与其他同学分享,把自己领略的知识“教”给其他人。

其次,教师要遵循巧妙合理的原则,在大的教学方向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随时调节课程内容设置。因为只有教师合理地引导,只有对课程内容和课程形式的随时调整,才会更适应不断变化的实际,从而迎合教学需要,学生需要,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授课内容不局限于石膏像等内容,周围环境一切学生感兴趣、能接触到的物体,都可以纳入练习写生的范围。

此外,还有要想尽办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允许学生的个性发展,使素描基础课与专业课程有良好的过渡过程。基础课程一味关注传统和“扎实”的造型,判断作业好坏标准,整齐划一,不关注个人绘画中的闪光点,这种模式化教学阻断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会导致一些学生思想僵化,致使其从不愿意思考到懒惰思考,最后必然会导致个别学生专业教学的失败。只有允许个性发展,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培养出更好、更多的艺术人才,欧美教育在这方面有很多可借鉴的实例。最后,笔者认为应根据不同专业方向,调整素描基础课程设置,结合各专业特点,结合设计素描基础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基础素描的作用。

4 高校基础素描课程创新设置

高校素描教学体系改革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更新教育观念,观念决定了體制,对原有的教学手段需要重新解读,但此更新并非完全否定现有的教学体制。首先,我们的教学应积极探索如何让学生在素描教学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挖掘素描的功能性,让素描课程的基础性质增加创作性质,让习作成为创作。同时,作品体现了对艺术人生的思考,对新材料、新形势、新技法的探索,学生通过作品彰显个人独特的艺术精神。否则,缺乏对客观对象和内在本质的把握,忽视创造思维训练和培养,会影响学生个性思维语言的形成。其次,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同时更加注重作品内涵,从观念、语义探讨教学新方向。最后,高校应建立素描研究教室,陈设基础训练模型、教具、解剖肌肉骨骼教具,供学生课余研究写生,将课堂教学更大限度释放。

5 结语

通过对基础素描课程设置的改革,在目前教学实践中,积极融入创作与设计素描的教学理念,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拓宽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还能够使基础素描与专业学习、专业创作充分结合,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设置,采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就会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需要,使素描基础教学不断的提高和发展。

作者简介:于婧,内蒙古人,宁夏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水彩艺术。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