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海梦寻》舞蹈音乐研究

2016-10-20 04:04王颖
艺术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民间舞蹈闽南音乐

摘 要:本文以“二位一体”的研究方法,即舞蹈与音乐相结合的方法入手,分析舞剧《丝海梦寻》的闽南舞蹈特色与音乐特色,表达海丝“梦”的文化内涵与释义。

关键词:闽南;民间舞蹈;音乐

1 舞剧背景介绍

《丝海梦寻》是继20多年前《丝海箫音》又一植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舞剧。其故事背景发生在800年前泉州刺桐港的“通远周师”,通过子承父业,将丝绸之路上升到了整个中华民族之中国梦的高度。而舞剧中的舞蹈以各种闽南民间舞蹈特色——拍胸舞、高甲戏、搓元宵舞等将闽南的风俗文化,闽南女子的细腻、柔情以及周师海上作业的英勇、坚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舞剧《丝海梦寻》分为序幕《舟师如虹》、《受命远航》、《魂归大海》、《月夜盼归》、《情满刺桐港》和《逐浪海丝》。其乐队编制主要采用了中西混合管弦乐队,即中国木管乐器:箫;中国弹拨乐器:琵琶、双响筒;中国打击乐器:镲、木鱼;西方弦乐器:大提琴、小提琴;西方弹拨乐器:竖琴等。

2 艺术文本解析

舞剧中有大量的男女主人公的舞蹈场景以及种类多样的闽南民间舞蹈特色贯穿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下面则以“二位一体”的研究方法围绕具有代表性的闽南民间舞蹈的片段加以阐释:

第一,序幕《舟师如虹》。在此场中,阿海与水手们的动作形成了主副关系的多舞群组织体,舞剧参照音乐“多声部肢体”,在主调舞群肢体中,阿海分别在同一声部中的三段主题音乐中做出领舞动作。同时,音乐以小提琴等为主的管弦乐器,以悠长、深远的音色将这支800年前通向海上丝绸之路的船队推向了神秘而伟大的高度,将阿海与船员们的英勇气概毫无保留地显现出来,其舞动呈旋律型,是被副部舞群所烘托得一方,副部舞群(水手们)表现出齐一关系,动作整齐划一,呈现为“节奏型的舞动”,是对领舞的陪衬,而在副部舞群中,又存在着具有平行关系的复调舞群肢体(水手分为两组),这两个舞群在同一时空表现中具有同样重要的视觉式样。

第二,第一场《受命远航》是全剧主题音乐的陈述。舞段音乐以箫、小提琴的弹奏为主,在箫的悠远音色和小提琴的细腻音色衬托下,气氛低沉、悠荡,双人舞动作、节奏悠缓,线条拉长,舞蹈动作的线条与音乐的风格交织、融合在一起,男女主人公彼此之间的距离时而拉长,又时而聚拢,描绘出远航前阿海与妻子桐花的依依不舍之情。

第三,第二场《魂归大洋》。其中有最具代表性的闽南民间舞蹈——拍胸舞,以地方风俗文化将刺桐港舟师船员的航海生活形象地刻绘出来。

舞段音乐以小提琴、中提琴的演奏为主,旋律欢快,编导将拍胸舞巧妙地植入了船员航海作业之后的休闲娱乐,展示出闽南男子特有的航海生活,尤其是醉酒时的拍胸舞,加之音乐的巧妙衬托,将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加形象、诙谐地刻画出来,别有一番韵味。

阿海出海后禁不住對桐花的思念,舞剧的叙事以货箱为阿海思念家人的衬托之物,并拿起长箫面向茫茫的大海,思念着家乡的妻儿,将舞蹈场景推向了仿佛已经与家人相聚的幻想时空。

例1:拍胸舞。

舞段音乐以小提琴、竖琴的弹奏为主,在这个自由的时空当中,桐花怀抱着爱子与丈夫阿海欢快地舞蹈着,相聚的气氛其乐融融,反衬出阿海远离家乡、亲人,在海上作业的思乡之苦。

第四,《月夜盼归》。舞段音乐以小提琴、风铃、双响筒的打击、弹奏为主,音乐风格悠长、细腻,衬托出了桐花心中那颗焦急等待,却又强烈抑制在胸怀的那细腻的心,在家中织布机旁安静地边纺丝绸边等待丈夫的按捺不住的喜悦心情。同时,在轻快的音乐衬托下,众女子与桐花一起在板凳上带有长相思意味的舞蹈、众女子欢快的搓元宵舞、民间提线木偶、高甲戏的舞蹈被衬托出来,而殊不知在这个时候,阿海在海上为了救国际友人哈马斯已经壮烈牺牲,魂归大海。

例2:板凳舞。

桐花舞蹈的动作以站在板凳上眼神的瞭望、手臂向远处的召唤,众惠安女坐在板凳上脚部、上身、头部的细腻挪动、眼睛目视远方眺望着以及惠安女站起怀抱板凳以胯部带动身体的摆动为主,表现了桐花与众女子盼望丈夫及亲人归来的细腻柔情。

例3:搓元宵舞。

舞段音乐以小提琴、钢片琴的演奏为主,节奏同样轻快、欢畅,动作以手拿道具笸箩在体侧画圆作搓元宵状,或者加以转身,群舞动作干净、利落,队形整齐,表现出众女做活精细、干练的生活状态和闹元宵的热闹气氛。

舞段音乐以钢片琴、琵琶、锣、大提琴的演奏为主,节奏欢快,为桐花家中热切盼望丈夫归来增添了气氛,同时也反衬出阿海的不幸献身丝海而带给人的惋惜、伤痛之感。

第五,《情满刺桐港》。舞段音乐以小提琴的演奏为主,音乐旋律悠长,稍有些欢快,当母亲带着牵挂的思绪坐在织布机旁劳作,织布机的声音在这寂静的深夜尤为突出,这时小海来到母亲的身旁和母亲一起起舞,母子二人均以张望远方的表情和缓慢的动作,表达出对阿海的思念与盼望归来的急切之情。

第六,《逐浪海丝》。舞段音乐以小提琴、小号的演奏为主,气势宏伟、渊博,母亲为阿海穿上航海衣,子承父业,昭示着航海的新征程。

“立足于当代视野去开掘历史题材的‘现实性”[1]由此可见,《丝海梦寻》最大的编创意义在于“立足当代视野去开拓历史题材的现实性”,它通过阿海与小海两代人对海上丝绸之路梦的追寻,正是当代“中国梦”的具体体现,展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整部舞剧的音乐以中西混合管弦乐队的演奏为主,其中阿海及水手舞姿挺拔、雄伟,桐花等舞姿小巧、精湛,给人带来一种小家碧玉的感觉,而整部舞剧以拍胸舞、板凳舞、搓元宵舞、高甲戏、提线木偶等具有代表性的闽南民间舞蹈为主要元素,以阿海两代出海远航为主线,呈现出由小家到大家的航海事业,歌颂了海上丝绸之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于平.一份需要传扬光大的担当[J].福建艺术,2014(5).

作者简介:王颖(1990—),女,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民族舞蹈学与舞蹈教育。

猜你喜欢
民间舞蹈闽南音乐
闽南文化传承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