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凌霄 刘明来
摘要:徽州古村落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备受关注,其中的风水文化更是经历千年而不灭,风水理论在不断地否定与创新中传承至今,其中必定包含了自己独特的人文性和科学性,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表现出其中的因果循环、相互影响的道理,而古时的各种宗教思想、宗法秩序、文化传承,都对风水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风水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形成了早期的生态文化传统并对今天的乡村生态文化的形成和保护也具有深刻的意义。分析解剖徽州古村落的风水文化也是对徽州文化横向理解的一条重要途径,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徽州,古村落,风水,人文思想,科学内涵
风水,又称堪舆,古人用以俯察山脉起伏、江河径流,选择适宜的环境,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空间。风水文化是对于生活环境进行合理选择的学问。生态环境是风水择地的关键,而村落的生态维护以及人们世代对自然的崇拜便形成了早期的生态文化传统。在风水文化的维系下,许多村落始终遵循着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的传统,徽州古村落中的用水系统、风水林都体现了乡村生态文化中的生态美学和生态道德。风水文化中所蕴含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以及环境选择理念,时至今日仍然对乡村生态格局的选择和营造具有指导作用,对环境也有重要的保护意义。
1徽州古村落风水文化
风水作为中国传统的一种文化现象,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古时候上至帝王下到百姓都对风水极其推崇,早在原始氏族社会时期,人们就开始关注自己的居住环境,《易经·系辞下传》中就写道:“上古穴居野处,圣人易之以宫室”。风水作为古代人们探究天、地、人三者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和途径,是农业社会的产物,是结合天地观、时空观对其环境选择的一门学问,它注重人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力求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生存模式,也间接体现出历史上最早的生态学思想。虽然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风水理论的确具有一定的糟粕,但抛却一些江湖术士以获取钱财为目的的故弄玄虚和夸大其词,风水理论所反映出的是整个社会背景下的人文思想和人们长期生活实践所获得的科学经验。同时也表现出了特定时代的思想内核。徽州的风水文化是在风水理论的背景下与徽州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及地理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具有研究价值。
在徽州古村落中,徽人将风水视作有关宗族兴衰的大事,而徽州是古越之地,“是皆故越好巫之俗”,同时是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也就是说,风水理论在徽州已经不仅仅是一套分金定穴、观山察水的理论体系,在其不断补充之下徽州风水理论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徽州特色的文化体系。
2徽州风水文化的人文思想
徽州古村落所处地区为山地地形,横亘黄山、齐云山及其余脉,蜿蜒至数百里组成皖南地区的丘陵山地,形成一个得天独厚的聚集繁衍之地。徽州古村落最初为古越人的聚居地,但由于后来我国历史上的三次大规模中原人口南迁的影响,使得来自中原的汉文化和徽州当地的越族文化相互融合。伴随着明清时期徽商经济的兴起与发展,徽州地区开始大兴土木建村选址,以至于将风水文化与徽州本身的民风习俗相互渗透,使得徽州地区的村落选址、交通规划甚至到家家户户的居住位置、房屋结构表现出了风水文化的特征。
2.1宗法和理学的交互作用
早在东汉时期中原人迁至徽州地区之时,士族宗族制度便在徽州得以沉淀保存并发展,徽州的理学家们为了强化宗族的凝聚力又进一步创立了理学,形成了理学思想与宗法制度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关系。宗法制度作为理学思想的世俗化,是以“礼制”的形式间接地影响着徽州居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日常。在徽州,风水文化与程朱理学紧密相关,朱熹所推崇的一套风水论,也被徽州人奉为经典。理学注重礼仪,尤重丧礼,“卜其宅兆,卜其地之美恶也,非阴阳家所谓福也。地之美则其神灵安,其子孙盛,若培拥根而枝叶茂,理固然矣。”朱熹对其风水的看法,更加使得徽州人笃信风水、崇拜理学。由此可见,徽州人注重丧礼,尤其看重“阴宅”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理学的影响。就特定的时期背景下,“儒”“道”“佛”三种思想并存,人们既敬鬼神又重孝道,风水术无疑是大多数人的最好选择。
徽州单体民居的建造也充分反应徽州人既崇尚风水又尊崇礼教的心态。民居中最具象征性的就是宗祠。宗祠在徽人眼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一个村落的最佳风水圣地通常都用来修建宗祠,“坐下龙脉、有形势、有堂局、有上砂、有结构、有明堂、有水口”。宗祠也是一个村子中造型最为华丽的建筑,它是徽州人供奉祖先的地方,宗族中许多祭祀活动也都会在宗祠举行,使后裔在祭祀祖先的同时可以体会到自然环境与建筑之美。
2.2崇尚自然的生态思想
徽州居民沿袭道学和儒学的思想,在村落建设上注重“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天人合一”是传统哲学中对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表述。在村落选址上,最为理想的模式是枕山、环水、面屏,即前有朝山和案山,后倚来龙山,水口处有两山把守,河流从村基前流过,似金带环抱。这种选址的方式,一方面体现了徽州人的避世思想,另一方面体现出了徽州人的生态思维。
徽州居民会将对自然的破坏改变降至最低限度,各个村落的风水林,被徽人看作是保佑一个村落子孙升官发财、后代光宗耀祖的重要标志,并严禁砍伐风水林树木,使得现在很多徽州古村落的风水林中普遍都长有达几百年树龄的古树,为村落的水口起到了保护水源的作用。水口是村落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到村落居民的生死之事,是村落選址时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歙县许村水口,昉溪、升溪汇聚于此,地形此起彼伏,符合风水师对“关锁”状的基本要求:溪流曲折萦回,两岸山峦相依,溪流去处,近景有案山、中景有朝山。如此山水相依,水流环绕,树木葱郁,生态环境不言而喻。
在徽州,按照风水思想所建设的村落平面形态取其风水的文化意义象形附会来赋予村落美好的寓意,规划注重理水。例如宏村的牛形村落,村落中的水系被看做是牛肠,大一点的水栓就是牛胃等等,将水系按照地形走向由高到低顺流而下,合理有效地将水源引入每家每户,并在村庄中修建水栓将水源合理分化储蓄,最后流向村口处用于农田灌溉,还可以有效防止火灾的发生。从上游较为干净的水源开始,饮用、浣洗到灌溉,一气呵成,处处体现其生态思想。
2.3趋吉避凶的祈福思想
徽州地区的居民大多因为战乱流离迁居至此,所以人们对风水的崇拜也基于一个不安定的社会背景下,表达出祈求天下太平、子孙平安、事事顺遂的一种美好的愿望。民间风水观念所影响的首个方面是各种镇压、辟邪,它是风水说、民间巫术和道教文化的混合物,在徽州地区长期融合之下统一表现为徽州风水文化中的一部分。例如我们所熟知的村落平面形态的象形附会,如歙县霞坑立方村的铜钱广场,盆景之乡熊村镇的鱼形平面。许多建筑大门上都放有“石敢当”,用于祈求挡住恶煞保佑家人平安。徽州三雕中许多经典的图案也赋予了其美好的寓意,如蝙蝠代表了“福”,蝴蝶寓意欢天喜地,藤蔓寓意子孙绵延。
2.4自然与人工结合的美学思想
自古以来,无论在何种思想指导影响下的建造手法都是为了使其优美和谐,使人置身其中可以达到身心愉悦之感。在风水理论中,无论是村落选址还是房屋建造,都力图营造一个环境优美、比例协调的生活环境。在徽州如诗如画的地理环境中,山峦叠嶂、茂林修竹、流水潺潺,无不给人一种身心所感之美。如我们所熟知的宏村,高低错落的马头墙,蜿蜒曲折的村间小路,碧波荡漾的月沼,山峦层层叠叠,处处都犹如一幅幅水墨画。许多村落在风水理念的指导下,形成了理想的环境模式。
3徽州风水文化中的科学内涵
徽州村落选址遵循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徽州古村落在选址方面深受风水文化的影响,堪称是无村不卜。根据风水理论而营建的徽州古村落在村落选址上“因地制宜,遵循自然”,在村落内部规划上,也极力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选址通常是由风水师通过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等步骤完成的。在徽州先人的心目中,“山”无疑为生的基础,而“水”则笃定是人的命脉。在依山傍水或背山面水的环境格局中,徽州村落的建设不仅注重山的选择和养护,而且特别注重水的调理和利用。郭璞《葬经》提到:“风水之法,得水为上”,可见“水”的重要性。实际上这样的村落选址方法就我们现代科学的眼光看来也是无可厚非的,一座理想的村落环境,山、水肯定是不可或缺的条件。风水理论在村落选址中讲究的“背山面水”,实则是因为徽州古村落所处地区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冬季寒冷的西北风可以被背后的“来龙”主山有效地遮挡,配合四周的“砂”山可以有效地调节气候,而当夏季的东南风吹过时。面前的水口又可以有效地缓解夏季的炎热,配合徽州古村落精心设计的建筑结构,有效地改善、调节了村落内外的小气候,让村民的居住环境更加的舒适宜人。
徽州古村落的建筑选址体现了早期的规划思想。风水理论中关于建筑选址主要是以“阴阳”“四象”“五行”“八卦”为核心,即以天、地、人和谐为依据寻找有利地形。风水师在选址时不仅要看基地周围的环境,有时也会对基地本身进行考察实验,例如称土、尝土、尝水等。这些方法用科学的眼光去分析,发现地质情况会对人体产生一些不易察觉的影响,但日积月累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比如,土壤中含有的锌、硒、氟等会在光合作用下直接影响人的健康;有些地方会有较为强烈的磁场会引起头晕、嗜睡或神经衰弱。
占尽好风水的村落宗祠,是一个宗族最至高无上的权利的象征,村落许多的祭祀活动要在宗祠举行。一个宽敞气派的宗祠可以让人肃然起敬,同时可以容纳多人进行祭祀活动,实则也维系了一个古村落的传统文化,使之成为我们至今保留并珍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徽州风水还体现在房屋朝向、环境、布局及群体整合等方面,“五姓之宅,门有宜向。向得其宜,富贵吉昌。”在我國传统的院落中,房屋一般选择“坐北朝南”。而在徽州有许多的村子却刻意回避屋室向南,即使不可避免也会稍稍偏离,开成一扇斜门。王允在《论衡》写道:“商家门不宜南向,”因为“商”在五行中属金,南方属火,火克金,所以商家的大门不宜南开。其实是徽州所处地理环境决定的,太阳的照射角度为南偏东5°~15°,房屋朝向东南方实则更有利于采光。
即便是归结到“阴宅”的选择,其中也不乏科学的成分。《藏书》中说:“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注重孝道和渴望得到庇佑的心理使得其对“阴宅”的选择十分重视。徽人在选择“阴宅”时,通常按照“须使异日不为道路,不为城市,不为沟池,不为贵势所夺,不为耕梨所及”,这“五不”原则择地。这其中包含了很多与规划、环保相关的思想,故使“阴宅”的选择需结合所处地的综合地理环境进行谨慎的筛选。
徽州的古建筑堪称是艺术美与科学性的完美结合。由于徽人大多不喜张扬又十分注重社会等级,大多数住宅属于讲究实用、结构合理、细部精致美观的。就天井来说就是典型的内部风水的指归,其中水池的存在不仅是受到风水理论中“水”就是“财”的指代,将雨水通过天井收集储存备用就是“聚财”的意思,实际是因为徽州山区降雨较多,天井内缺乏通畅的排水设施,水池既可以聚集雨水备用,也可以让其在水池边部的泄水孔或石板缝中慢慢流出防止积水。门楼的装饰通常采用徽州“三雕”,在赋予其美好意义的同时,也展现出了住宅主人的身份、品味以及徽州人登峰造极雕刻技艺。
细说种种,风水学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古代建筑规划设计理论体系,它集地质、生态、园林、建筑、伦理、心理学、美学等知识于一体,具有广泛科学的理论体系。而当风水理论融进徽州地区与当地特有的地理、宗法文化相结合之后,便形成了这独特的徽州风水文化,其中的很多人文思想与科学内涵至今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并予以发扬。
4徽州古村落风水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徽州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是我们经历千年也无法割舍的宝贵文化遗产。徽州古村落的风水文化作为其珍贵的一部分,也是值得我们继续学习和挖掘的宝库。我们不仅要肯定风水文化的历史价值,还要提取精华、古为今用。
徽州聚落既是一种物质资源,也蕴含了文化的内涵。徽州古村落的风水文化所体现出的生态思想使得人与自然在徽州聚落数百年间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和谐氛围,人与自然在对立中得到统一,聚落的形态与自然得到完美的融合。古人崇尚自然的心理使其许多的设计思想都是以尊重自然为主,这些设计如今同样对我们的城市环境保护有所裨益。徽州风水文化中的美学思想更是被人们广泛地接受,这种有山有水、绿荫环抱的房屋建造选址也成为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最佳驻地。徽州风水文化中的生态思想、理学思想以及追求美好环境的丰富的意象更值得我们深思并接纳。现在,许多城市力图打造“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其他如“海绵城市”“雨水花园”等营建模式也在许多城市中如火如荼地开展。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借鉴徽州风水文化中的生态、美学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模式,使城市建设能够真正结合自然回归本真。
徽州风水文化历经岁月的洗涤依然对我们有所影响,更多表现出的是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展现的是人文的思想内核,是寄予环境的一种人文情怀,由此科学的成分才有了情感的外衣,也就更具生活的温度和时代的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