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俊 饶璐珊 蔡欣
摘要 阐述龙泉市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为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浙江龙泉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332-02
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担负着贯彻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方针政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农业信息服务和农业产业化指导等具体工作的素质,是防控动植物疫病、保障农产品质量、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力量,在农技推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在长期从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工作中发现,当前龙泉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着缺编少员、队伍不稳、年龄老化、素质不高的问题,面临着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局面,这些现象在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中尤为突出,严重影响着龙泉市农业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和应用,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为此,对加强龙泉市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作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1 龙泉市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1.1 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构成
龙泉市农技推广体系的县级主管部门为龙泉市农业局,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实行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以乡镇管理为主,业务受市农业局指导。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为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下设农技、农经、农机、畜牧兽医等岗位。截至2015年底,龙泉市共有农业专业技术岗位编制162名,其中市级78名,乡镇84名;现有人员118人,其中市农业局68人,乡镇50人。另有在编不在岗14人及混岗从事农业工作22人本文未作统计。
1.1.1 年龄结构。现有人员中年龄结构为:35岁及以下13人,占11.0%;36~49岁48人,占40.7%;50岁及以上57人,占48.3%。
1.1.2 学历结构。本科及以上的34人,占28.8%;大专学历40人,占33.9%;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44人,占37.3%。
1.1.3 职称结构。按职称分:高级职称13人,占11.0%,中级职称67人,占56.8%,初级职称30人,占25.4%,未评职称人员8人,占6.8%。
1.1.4 专业结构。种植业62人,占52.6%;农业机械16人,占13.6%;畜牧兽医20人,占16.9%;农经20人,占16.9%。
1.2 农业专业人才选拔与培育
自2012年浙江省开展定向培养基层农技人员工作以来,龙泉市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2012—2015年累计定向招录乡镇基层农技人员22名,其中农学4名、园艺3名、植物保护4名、动物医学3名、食品质量与安全4名、农业资源与环境2名、农林经济管理2名。定向生毕业后按定向就业协议到龙泉市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工作不少于5年,纳入事业编制管理。同时,龙泉市每年结合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选派100名左右农业技术骨干到浙江大学、省农科院等培训基地进行知识更新培训。
1.3 农科教产学研结合情况
龙泉市深入实施“联姻高校、发展龙泉”战略,分别与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等32家科研院校(所)开展农业科技合作,聘请汪炳良等7位教授分别担任农业主导优势产业的首席专家,建立起“一个产业、一位专家、一套政策、一批项目”的农业主导产业培育机制。4年来,浙江大学龙泉现代农业技术合作中心累计完成签约合作项目82个,解决技术难题21个,完成农业科技转化项目25个。
1.4 产业农技员队伍培育
为提高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公共服务能力,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龙泉市立足实际,从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和老科协农业分会等社会化农技推广人员中选评培育80名产业农技员,作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补充,完成政府“花钱买服务”的任务,市地方财政已连续5年专项安排100万元用于产业农技员奖励补助。
2 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体制不顺,推广队伍不稳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龙泉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人财物管理权由市农业局全部下放到乡镇(街道),其工资福利等都由乡镇负责,造成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日常工作由乡镇指派,行政工作成为其主要的工作,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时间和精力难以保证。
2.2 队伍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
截至2015年底,龙泉市在编在岗的50名乡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平均年龄达51.3岁;在岗乡镇农技人员大部分没有专业学历,中级职称以上仅占48%。此外,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专业结构中以粮油为主,主导产业食用菌、茶叶和蔬菜无专职人员,畜牧兽医也仅有8人,不能很好适应农民技术多样化的需求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2.3 农业专业人才“难招”“难留”
一是自大学扩招后,毕业生不再由政府分配工作,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路子相对较窄,各相关高等院校压缩了涉农专业招生计划,对口毕业生较为缺乏,而事业单位招聘的门槛较高,造成基层农技人才队伍招聘难。二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龙泉市乡镇机构精减,农业事业编制从284名减少到现在的84名,且由于农技推广工作相对较为辛苦,一些素质好、年纪轻、能力强的基层农技人员通过提拔、转岗等方式离开了农技推广岗位,致使龙泉市农业专业人才人才流失、青黄不接現象更加严重。
3 加强龙泉市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
3.1 创新体制,探索适合龙泉市农业产业发展的农业推广体系
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整合资源,调整农技推广机构的布局,根据服务区域半径、人数和特色农业类型,建立相应的农技推广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逐步探索垂直领导的管理体制,使农技人员可以腾出精力和时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安全监管等农技类事务,更好地为农业发展服务。
3.2 加大投入,建立有效的保障和激励机制
一是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的政治经济待遇。在职称评定中适当增加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岗位设置比例,放宽基层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条件,调动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改善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环境。加大农业科技工作的投入,增加农业科技推广经费,落实基层农技人员相关政策,改善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办公设施条件,使农技人员安心在基层工作。三是严格目标考核奖惩。明确各自岗位职责和要求,实行量化管理,并按规定进行公示,推行工作业绩与绩效工资挂钩制度[1-2]。
3.3 创新机制,激发农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
一是推行专业技术人员全员聘任制、技术职务竞争上岗制、目标考核责任制,实行报酬、荣誉与绩效挂钩,奖勤罚懒,促使农技人员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参与生产实践,提高服务质量;二是设立“基层农技工作津贴”,以此提高基层农技工作者的待遇,鼓励农技人员长期投身于农技推广事业。
3.4 加强培训,提高农业技术人才业务水平
一是加大对农技干部和产业农技员的培训力度,根据各乡镇(街道)农业产业布局,有侧重地开展技术培训,选派有能力、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去高等院校或发达地区学习深造。二是定期组织农技人员进行专业测试,将测试成绩作为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鼓励、督促农技人员提高业务水平。
3.5 抓引进、挖潜力,不断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一是公开选拔。通过事业单位招考,面向社会定向招考农技推广人才;通过从大学生村官队伍中招聘、定向培养基层农技人员等多途径吸收新鲜力量,逐步壮大龙泉市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二是强化管理。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农技人员有足够的精力从事农技推广,尽量减少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随意转岗、借用、调离等现象。三是社会化服务。以农业龙头企业技术骨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种植大户为重点,将“种养能手”“土专家”“田秀才”等人才吸纳进来,作为农技推广队伍的补充,壮大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3-4]。
4 参考文献
[1] 施顺权.浅析基层农机队伍建设[J].中国农机化,2010(1):102-104.
[2] 韦盼盼.加强农机队伍建设 助力农机事业发展[J].现代农机,2014(1):18-20.
[3] 许新明.县级农机队伍建设现状与分析[J].新農村(CN23-1552/S),2011(8):96-97.
[4] 黄富斌.加强乡镇农机推广队伍建设的思考[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5(3):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