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洪华
摘要 渝西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有利于把渝西打造成“重庆、成都非去不可”的旅游增长极。本文正是基于渝西地区特殊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业态,分析了渝西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发展优势和机遇,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渝西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助推渝西农旅融合发展,提升现代农业综合效益。
关键词 渝西;农业;旅游;融合
中图分类号 F59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310-04
社会和经济不断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都使农业逐渐与旅游业融合,形成了农业旅游[1]。渝西地区经济快速增长推动了渝西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渝西地区农业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因此如何以民为本,挖掘农业、旅游产业资源潜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是未来渝西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效益的一条新路径。
1 渝西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渝西地区,即重庆西部地区,包括永川区、江津区、合川区、大足区、綦江区、南川区、荣昌区、铜梁区、璧山区、潼南区等10个区,总面积18 828 km2,262个乡镇(街道),总(户籍)人口1 040.32万人,占重庆人口数的31.36%。近10年来,渝西地区大力推进农旅融合,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抓手,发展观光农业,有力促进并形成了“农业景观化、景观旅游化、旅游产业化”的良性互动,实现了产业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
1.1 建设了一批农业旅游基地
先后建成了潼南菜花、大足荷花、铜梁玫瑰花、璧山葡萄、荣昌海棠花等现代农业基地景区;江津“富硒菜园” “国家级农业科技园”4A级农业景区;国家水利休闲风景区大足龙水湖国际度假区,永川神女湖景区;荣昌区国市级综合性植物园景区;铜梁渝西地区最具特色经济林果产业示范区。目前,渝西地区已建设3.3万hm2花卉基地、5 333 hm2枳壳基地、2万hm2梨子基地、5.3万hm2茶叶基地、1.3万hm2柠檬基地、5 333 hm2李子基地、1.33 hm2樱桃基地、4 000 hm2荷花基地、6 666.7 hm2蜜柚基地和6 666.7 hm2笋竹基地等,总规模近20万hm2,而这些基地开发生态农业旅游前景十分广阔。
1.2 举办了一批农业旅游节会
渝西地区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目前已经形成了著名旅游节有(市级):中国重庆(永川)国际茶文化旅游节、重庆永川百里果乡赏花节、中国重庆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大足荷花节、荣昌海棠香国旅游文化节、潼南菜花节等,此外,中国(江津)七夕东方爱情节也很有名气。其中,潼南区2016年相继举办陈抟故里菜花节、双江古镇民俗文化节、太安鱼美食节、玫瑰文化旅游节、桑椹采摘节等九大乡村旅游节会活动,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休闲旅游选择。
1.3 形成了城郊休闲旅游带
沿成遂渝高速形成铜梁潼南旅游线,沿成渝蓉高速形成璧山大足旅游线,沿成渝高速形成江津永川荣昌旅游线。渝西旅游经济带将引领、统筹、整合渝西区旅游资源,按照市场规律结成营销集团,推进区域一体化和非平衡发展,到2020年,使其旅游经济总量等于重庆都市核心区、拓展区的旅游经济总量。渝西旅游经济带将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区域旅游联席会议制度,实行轮值会议制,并以市场为导向,成立旅行社联盟、景区联盟、旅游饭店联盟和旅游商品企业联盟。
1.4 建立了区域旅游协作机制
渝西地区建立了资源共享与保护机制、联合宣传和营销机制,优化区域旅游整体环境,推动了旅游行业交流与合作。渝西10个区联合做大旅游蛋糕——一个区举办重大节会,其他9个区同时将各自旅游信息和资源带到这个节会上,共同办节。合作方式主要有3种:利用主题节会平台,进行渝西旅游产业的展示交易;做大传统节展,整体宣传分设会场;打造联合节会品牌,比如“渝西乡村旅游季”。
2 渝西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融合发展的规划滞后
目前,渝西尚无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相关规划,在政府规划上缺少引导性,在结构布局上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在项目选择上缺乏计划性,在景观景点建设上缺乏有序性,使整个农业旅游发展市场定位不高或不够明确、布局不合理、主题不突出、特色不鲜明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等问题突出。
2.2 融合发展的机制缺位
目前,渝西的农业和旅游发展互动机制缺位,既没有多元化、多极化发展的规划引导、各区政府参与、扶持投入的支撑体制,也没有项目融合、内涵挖掘、特色培植的管理体系,更没有政策、人文、生态、法制的保障机制,致使农业、旅游、商贸、文化等产业发展脱节、整体融合不够,推动工作各自为政,互动不足,项目建设主体单一、起点较低、配套落后。
2.3 融合发展的要素不足
目前,渝西农业旅游在市场构架和产品设计上,普遍存在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产品雷同和松散、随意、各自为战等现象;在开发经营模式上,多数为季节性观光、大众化餐饮等一般层次,缺少旅游“六要素”集成的一体化发展模式,更没有形成鲜明的旅游特色,只能满足游客对农村一时的好奇心理,不能满足旅游者休闲的高端需求,致使市场吸引力和生命力不强,既不能吸引本地游客,更不能招揽外地游客。渝西各地政府各种花节“辛辛苦苦大半年,热热闹闹十几天”就是鲜活的例子。
2.4 融合发展的基礎设施薄弱
渝西作为重庆城市发展新区的功能定位而言,区与区之间的高速路、轨道交通等方面,仍然落后。比如:潼南到大足、潼南到合川、大足到荣昌、荣昌到江津等没有直达高速路,高铁更少。同时,渝西农村总体上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交通、饮水、电力、卫生等设施较差,客运安全、用水用电、治安维护、环境卫生等难以得到全面而有效的保障,制约了农业旅游的快速发展。
2.5 融合发展的人员素质不高
渝西农业景区经营管理人员相对缺乏,没有接受过系统有效的职业培训和行业指导,经营管理、工作技能不高。从业人员受传统观念、生活习惯、文化程度、专业技能等因素影响,卫生习惯较差、服务质量不高、经营管理意识不足,致使农业旅游项目经营惨淡,游客旅游期望值反差,严重影响了农业旅游发展[2-3]。
3 渝西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优势
3.1 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
渝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不但有自然景观还有人文旅游资源。当地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分别为1、1、4、17处。主要有璧山区白云湖风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青龙湖风景区;潼南区有尚昆双江旧居、杨闇公陵园、国家级马鞍山森林公园、大佛寺摩崖造像、东升茶山景区;永川区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茶山竹海、AAAA景区重庆野生动物世界、全国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区黄瓜山;合川区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钓鱼城、佛教禅宗文化胜地——涞滩古镇;荣昌区有重庆市十大森林公园之一的岚峰林场,渝西植物园、西部陶都博艺馆;大足区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足石刻、国家级森林公园——玉龙山森林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龙水湖景区;江津区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四面山自然景观,国家AAAA级景区聂荣臻元帅陈列馆为代表的人文景观等。渝西古镇和古代遗迹:古代闻名中外的古战场合川区钓鱼城,重庆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合川区涞滩镇、南川区金佛山、潼南区双江镇、永川区松溉镇、江津区中山镇、塘河镇,荣昌区万灵古镇(原路孔古镇)及著名的綦江区东溪古镇。随着成渝交通条件的改善,渝西经济区完全可以依赖目前的现代农业旅游资源,打造成重庆、成都主城旅游新目的地。
3.2 良好的现代农业产业优势
渝西经济区农业资源十分丰富,而且清洁无污染,有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若干个。许多区被列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优秀生产示范区” “全国优质粮油生产重点区”。例如荣昌区争取到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区、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基地、全国绿化模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等国家级平台。璧山、潼南等2个区争取到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潼南区取到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优秀生产示范区。渝西经济区完全可以照优质化、安全化、多样化的要求,将这些园区打造成既能了解农耕文化、体验农事情趣,又能享受田园风光,成为主城近郊游、周末游、亲子游的绝佳去处。
3.3 较强的都市经济优势
与重庆市主城区相比,渝西经济发展水平稍低,但与重庆市平均水平相比略高。在整个重庆市经济发展中,渝西区处于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属于发达的重庆大都市区。渝西地区的江津、永川、合川,是重庆主城九区之外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江津区是重庆市GDP十强区之一。荣昌、大足、铜梁、潼南、璧山、南川、綦江,在重庆的综合实力也很强,荣昌、大足、铜梁、璧山、綦江,是重庆2010年7个西部百强县之一。
3.4 快捷的交通要道优势
渝西区交通便利,陆路水路系统都非常发达。就水上交通而言,长江上的港口有永川港、江津港,嘉陵江上的港口有合川港。
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的有成渝高速(G85渝昆高速公路)、渝蓉高速公路(G5013)、渝黔高速公路(G75兰海高速公路)、渝泸高速公路(G93成渝环线高速公路)、渝遂高速公路(G93成渝环线高速公路);在建的有重庆三环高速公路、江习高速、南道高速公路、南沪高速(南充至泸州)等。干线铁路已通车的有成渝线、渝遂线、川黔线。在建的有成渝客运专线、兰渝铁路、渝黔新线铁路。规划中的有渝昆高铁经江津永川、渝蓉铁路新线(切弯取直货运为主的铁路),快捷的交通要道为出门旅游的人提供了很多方便。
3.5 发达的商贸业和物流业优势
渝西地区有重庆市十大专业批发市场中的4个,分别是永川区的重庆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荣昌区的中国(荣昌)畜牧产品交易市场、璧山区的西南鞋材交易中心、大足区的龙水五金市场。此外,江津区的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原重庆观农贸,西部最大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也很有潜力。另有大型专门市场有重庆(双福)和润国际汽摩城、西南最大钢材交易中心重庆(双福)攀宝钢材交易中心、中国永川商贸城。
4 渝西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机遇
4.1 旅游消费环境好,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进入“黄金期”
2015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调研时,对农民利用自然优势开办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表示,这里是一个天然大氧吧,是美丽经济,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同时他强调,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渝西地区在重庆的西部,其现代农业与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的大足石刻艺术旅游区、四面山、金佛山生态旅游区、合川钓鱼城古战场遗址旅游区;有潼南菜花、大足荷花、铜梁玫瑰花、璧山葡萄、荣昌海棠花等现代农业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不断丰富和发展美丽乡村旅游资源,精心设计赏花游、蔬果采摘游、美食游等乡村旅游品牌,逐步实现渝西由季节性旅游向常态化旅游转变[4]。
4.2 重庆“一心三带”旅游发展格局,助推渝西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进入“快速成长期”
目前,重庆市将打造“一心三带”旅游发展格局,即都市旅游经济核心区和渝西旅游经济带、渝东北旅游经济带、渝东南旅游經济带。其中,渝西旅游经济带将重点发展城郊休闲旅游业。渝西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形成的“花经济”“菜经济”“果经济”“水经济”,与潼南大佛寺、江津四面山、綦江古剑山、南川金佛山、万盛黑山谷、永川茶山竹海等旅游带结合,将重庆打造为知名的国际旅游城市。
4.3 区域地位凸显,助推渝西现代农业与旅游带发展融合进入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期”
当前,渝西农业与旅游业也处于矛盾凸显期,旅游产品供给跟不上消费升级的需求,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跟不上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形势。目前旅游业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凸显”现象,看上去是市场问题,但归根到底是供给侧结构的问题。如团队旅游市场中的乱象之所以久治不愈,是线性观光产品雷同与泛滥,旅游供应商进入门槛过低,良莠并存、甚至劣胜优汰的结果。因此,渝西要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加快转变旅游发展方式,着力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充分挖掘旅游消费和投资潜力;开发与民众生活融为一体的大众休闲产品与新颖人文旅游产品,在推进供给侧改革中深化资源共享、产业融合。
4.4 城乡统筹,助推渝西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
渝西地区推进农业现代化具备一定的基础,推动渝西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有利于渝西以山地、湖泊、河流、森林等资源为依托,结合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康体养生旅游和生态休闲度假;有利于渝西以现代农业与旅游业发展为切入点,以开发为动力,用旅游业来开发农业资源,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实现“农民、农村、农业”的现代转型;有利于推动建立一批具有乡村风情和地方特色的,且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乡村旅游景点,从而为农民增收拓展一条更为宽阔的渠道,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5 渝西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5.1 走“大器之路”,全面把握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总体要求
5.1.1 把握功能定位。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4〕67号)明确指出,渝西旅游经济带重点发展遗产观光游、乡村休闲游和城郊度假游精品,建成特色鲜明、品质优良的环主城旅游休闲度假聚集区。为此,渝西要积极开发市场需求旺盛的温泉旅游、乡村游、山地旅游等休闲度假产品,不断开发农业旅游新产品,丰富旅游项目,进一步深化旅游和农业的结合,把打造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作为旅游发展的目标。
5.1.2 优化空间布局。根据渝西地区的发展特点及经济发展水平,构建“一心三片多点”的空间发展结构,打造充满生机活力的渝西农旅融合示范区。“一心”,以璧山绿岛区、江津双福区为核心,大力培育体现农业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和特色商业街区,积极开发休闲购物产品,扩大旅游购物消费。“三片”以潼南合川铜梁璧山四区为一片,以荣昌、大足、永川三区为一片,以南川、綦江、江津三区为一片,结合自身的旅游资源,开发各自特色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多点”,以渝西各区的现代农业基地为点状,大力发展花经济、菜经济、果经济、水经济,大力发展星际农家乐。“一心三片多点”要推进差异化协调发展,在互利合作中谋求发展,真正形成区域内和区域间优势互补。
5.1.3 推动“互联网+旅游”。借力旅游政务网、英文网以及渝西各区旅游资讯报、政务微博、官方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一步加大渝西旅游宣传推广力度。加强旅游行业智慧管理系统建设,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渝西智慧旅游安全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功能。加快渝西旅游企业信息化和新媒体建设,力争渝西智慧旅游发展框架基本形成、初见成效。
5.2 走“精品之路”,着力增强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新动力
5.2.1 建好一批示范基地。开展渝西休闲农业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和示范景区、景点创建,力争到“十三五”末培育30个以上综合性休闲旅游景区景点。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引进推广适宜旅游发展的农业项目,改善现有农业旅游企业、农家乐服务设施。开展旅游产品创建活动,力争到“十三五”培育8个以上国字号节会品牌,15个市字号节会品牌,100个村打造成全市乡村旅游品牌,星级农家乐达到500家以上。
5.2.2 推出一批旅游产品。按照“巴渝人家”乡村旅游品牌体系总体要求,集中打造乡村旅游品牌项目,促进渝西地区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出冬令营、夏令营、科技观光游、乡村自驾游和垂钓大赛、休闲农场等旅游载体。以培植渝西农家乐、乡村旅游品牌为重点,推出“花海人家、森林人家、水乡人家”等“渝西农家”系列品牌。
5.2.3 办好一批节会活动。采取市场运作方式,继续办好渝西农业旅游节会,兴办渝西狮舞、彩龙、扯扯灯等民俗文化表演会。旅游节会要增加文化内容,增强旅游吸引力。着力提高节会活动的策划创意、宣传营销,打造一批全国或重庆市知名的農业旅游节会品牌。依托各区农业旅游资源,将农业景区游览和节会消费有机结合,带动渝西农业旅游业快速发展。
5.2.4 建设一批旅游项目。策划打造和优化提升渝西山水都市、温泉养生、红色文化、美丽乡村、古镇村寨、游乐公园等主题旅游项目,完善以“魅力渝西”为核心、以精品景区为载体、以精品线路为骨干、以特色旅游线路为支撑、以古镇旅游线路为依托的多层次旅游线路网络体系。
5.2.5 培育一批市场主体。旅游市场要发展离不开旅游企业的参与和开发。要以资本、项目为纽带,促进综合行旅游企业的发展。从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业生产企业逐渐向旅游和农业结合的企业过度。在乡村,在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大背景下,引导农民发展”农家乐”。
5.2.6 研发一批旅游商品。根据乡村的特点和市场的需求,开发出适合市场、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如挖掘地方特色的菜品,开发“农家菜” “土菜”,打造“生态绿色经济” “吃住玩一条龙经济”。
5.3 走“相融之路”,拓展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新空间
5.3.1 在规划布局上相融。将农业旅游业纳入渝西各区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渝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渝西“十三五”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实现融合发展与产业功能释放。设立渝西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基金,加大财政专项扶持;按照统筹确定部门项目占比额度整合涉农、涉旅项目资金,共同支持农业旅游发展;制定休闲农业旅游税费优惠、减免政策,减轻农业旅游企业负担;落实农村“三权”抵押和农业、旅游贷款政策,加大农业旅游开发金融支持。
5.3.2 在项目建设上相融。对涉及农业、旅游的项目进行整合,按照渝西政府的统筹规划,开展农业旅游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要相互配套,为乡村旅游业发展打好基础。
5.3.3 在宣传营销上相融。加强渝西旅游整体形象的策划规划,根据旅游产品的特色,选定合适的主题进行宣传。宣传时要克服以往单打独斗的局面,整合渝西的旅游资源,整体进行推荐。同时,宣传的手段要新颖,利用新型媒体和新创意,吸引游客。
5.3.4 在人才培养上相融。强化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教育,继续做好导游和领队人员文明旅游培训教育,引导游客自觉文明旅游。持续做好渝西旅游高层次人才队伍教育培养工作,继续做好区与区旅游人才交流与合作,努力提升渝西旅游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5.4 走“联合之路”,推进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提档升级
5.4.1 坚持走区域联动。积极开展区域合作,整合旅游资源,形成旅游品牌,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的重要措施。渝西地区要按照自身特点,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旅游业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打破行政边界,共同发展。巩固好“渝西与川东经济协作”和“成渝直线经济联盟”等区域交流合作成果,探索深层次农旅交流合作途径,消除区域发展壁垒。
5.4.2 坚持走政府联动。渝西應建立领导和垂直管理的责任机制,增强整体意识,精诚合作,共同实施好渝西城市发展新区发展战略。可以借鉴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经验,成立“加快渝西地区农业与旅游发展领导小组”,按照“市场主导、相互尊重、开放公平、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原则,积极拓展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空间;扩大经济带内区域交流与合作,切实抓好包括成都、资阳、内江、自贡、遂宁、广安等在内的深度合作。
5.4.3 坚持走产业联动。发挥渝西旅游经济带的引领作用,与涪陵、武隆、巫山构建长江旅游经济带;与遂宁、广安、阆中山构建川中旅游带。同时,与遂宁“死海”、阿坝“九寨沟”打造旅游精品路线,促进与“桃花故里”“水蜜桃之乡”龙泉驿、“两湖一山”简阳、“元帅故里”乐至、“中国柠檬之都”安岳等区县旅游业合作。利用高速公路、高铁等交通大道,发展渝西对外贸易空港、港口,借道云南、广西边旅游贸口岸,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农业旅游交流合作,确保渝西旅游市场稳步增长。
5.4.4 坚持走资本联动。加快建立全方位的旅游业对外开放体系,引进旅游大企业、大集团与地方政府联合,让更多的外资进入渝西旅游市场。
6 参考文献
[1] 戴娟,张燕.寻找渝西“突围”路径[N].重庆日报,2013-10-29.
[2] 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3-2020)[EB/OL].(2013-12-09)[2016-02-20].http://chongqing.80tian.com/News/NewsShow11027.htmL.
[3]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EB/OL].(2014-12-05)[2013-02-20].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 MjgzNDkwOA==&mid=202036322&idx=1&sn=f5bc0189de84d390027c 39d4e9c9d4fa&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 .
[4] 程道品,梅虎.农业旅游研究综述[J].改革与战略,2004(10): 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