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涛 张忠民
摘要 在安康市进行鲜食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结果表明:所引进的10个特色鲜食玉米在安康市都能种植,表现出了抗病、高产、质优的特点。从产量表现看,以bm800,绿色超人,bm488,脆王,斯达204最好,表现穗大、粒多、粒饱,产量高等优势,在试验中名列前5位,建议进一步扩大示范推广。但鲜食玉米的不足之处是分蘖较多,小穗较多,需经常拨除。
关键词 鲜食玉米;新品种;引进;比较;陕西安康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038-02
鲜食玉米又称果蔬玉米,含有较高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糖等营养物质,口感鲜嫩香甜,在国内外市场十分畅销。为推进全市富硒特色产业的发展,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安康市对鲜食玉米新品种进行引进对比试验,效果较理想。现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安康市汉滨区恒口镇集中村某农户承包地,占地0.33 hm2。试验地前茬作物为蔬菜,地力水平中等,排灌条件较好。
1.2 试验材料
供试鲜食玉米品种为绿色超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提供)、斯达3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提供)、密甜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提供)、天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提供)、斯达204(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提供)、摩甜502(美国hm摩根种业公司生产)、脆王(美国hm摩根种业公司生产)、bm800(美国先正达种业公司生产)、bm350(美国先正达种业公司生产)、bm488(美国先正达种业公司生产)。
1.3 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10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以绿色超人为对照(CK)。未设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333.34 m2。2015年6月5日播种,用种量15 kg/hm2,底肥用54%(18-18-18)史丹利复合肥750 kg/hm2,播种密度为4.8万株/hm2。播后10 d用50%乙草胺除草剂1 500 mL/hm2对水900 kg/hm2进行土壤封闭式除草[1-6]。五叶期追施46%尿素150 kg/hm2,及时拔除多余分蘖、小穗,只保留主株主穗15个/hm2。
1.4 调查指标
2015年8月20日采收鲜玉米,每个品种按棋盘式五点取样,每点取样20穗(株),共取100穗(株),剥除玉米苞叶,称 其鲜重,计算平均产量。在整个生长阶段,对田间可能发生的玉米螟、地老虎、青枯病、大小斑病[1-5]、茎基腐病和玉米分蘖及小穗生长情况进行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鲜食玉米产量比较
如表1所示,从产量来看,所引进的10个特种鲜食玉米品种,在安康市种植表现都较好,平均单穗鲜重都在267~344 g之间,折合收鲜穗12 816~16 512 kg/hm2,在8月15日的观摩品鉴会上,与会者对其生食、熟食进行品鉴,水果型玉米因其籽粒饱满、果穗大、果皮柔脆、香甜软滑、甜味正[1-3],贏得好评,黑糯玉米熟食糯中带甜,柔软细腻,口感好,黑色鲜亮很受欢迎。
2.2 不同品种鲜食玉米农艺性状比较
如表2所示,所引进10个特种鲜食玉米,生育期在82~87 d之间,株高在190~241 cm之间,穗位高在75~114 cm之间,穗长在18.5~25.2 cm之间,茎粗在2.41~2.70 cm之间,穗粗在3.9~4.6 cm之间,穗行数、行粒数分别在14~16行之间、40~46粒之间。不同品种之间差异较大,口感分4种类型(糯玉米、甜糯玉米、超甜玉米和水果玉米)[1],颜色分4种类型(黑色、花色、黄色和白色)[3]。
2.3 病虫害及分蘖小穗调查结果
如表3所示,玉米螟发生较轻;由于前茬作物为花卉苗木地块有部分残留虫源,导致苗期有少量地老虎发生;基本未发现其他病害。所种10个鲜食甜糯玉米都表现分枝多、小穗多[1-5],一般有2~3个,个别有3~4个,每株还有1~3个或2~3个小穗,对主穗生长影响很大。鲜食甜糯玉米的不足之处是需拔除多余分蘖和小穗,以保主穗,此举费工费时。
3 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所引进的10个特色鲜食玉米在安康市都能种植,表现出了抗病、高产、质优的特点。从产量表现看,以bm800,绿色超人,bm488,脆王,斯达204最好,表现穗大、粒多、粒饱,产量高等优势,在试验中名列前5位,建议进一步扩大示范推广。所引进的10个鲜食玉米均表现抗病,高产,缺点就是分蘖较多[1],小穗较多,需经常拔除以保主茎主穗,此举费工费时。
4 参考文献
[1] 殷兆霞,张忠民,刘红星,等.特色鲜食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研究初报[J].蔬菜,2015(4):16-18.
[2] 江照平,张忠民.甜糯玉米不同密度栽培试验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4(22):148.
[3] 徐勇,刘金波,徐福海.我国鲜食玉米的推广及产业化发展[J].当代蔬菜,2006(12):4-5.
[4] 于锦梅,徐福海.我国鲜食玉米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241-242.
[5] 刘正.鲜食糯玉米品质综合评价方法的探讨[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1):32-36.
[6] 汪黎明,孙琦,孟昭东,等.我国鲜食玉米育种现状及进展分析[J].玉米科学,2005(3):35-38.